1、我們生命的意義,是認識到自己的命運,而后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2、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也沒有什么東西是一定屬于你的。
3、我們每個人都是生命中的英雄。既然生命無常,那么我們就應該像英雄一樣生活。
這個春節大部分的時間我什么也沒做。有時候我會望著窗外的景色發呆。我喜歡這種獨自一人的時候。在這樣的時候我通常會思考很多的問題。
前兩天和一個認識很久的朋友聊天,他對我說:布老師,一聽你說話,就會覺得你是一個很智慧的人,那你的智慧是從哪里來的?我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我變成今天這樣子,不是我刻意為之。我只不過是順著我的天性生活,慢慢的就成了今天的我。
那么我的天性是什么樣子的呢?
如果你穿越回1985年,認識6歲的我,你會發現我在那個時代的小孩子里,屬于比較熱愛閱讀和思考的。在上小學之前,我就讀完了家里所有的只有文字的書,每天還要讀報紙,以及其他一切能夠找到的文字。在那個時候,我就在思考一些在今天看來也難以回答的問題。
例如我6歲的時候,就經常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我住在這個身體里面,而你住在那個身體里面,每個人都住在自己的身體里面,大家不能互換,這是誰決定的?后來我上了小學,就經常問老師:人生的意義是什么?為什么你要活在這個世界上?
當時的小學老師當然不知道這個答案。后來我發現,中學老師也不知道,大學老師也不知道,世界上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答案。在后來的30多年中,我不斷學習,努力求知,才算基本搞懂這個問題。
那么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人是一種生物。生物是一種物質運動的形式。這種運動的目的,是傳遞生物的遺傳因子。對于遺傳因子來說,生物的個體僅僅是它用來生存和繁殖的工具。所以客觀上來說,人的生命只是一個現象,一個工具,本身沒有意義。它的意義是主觀的,是你自己賦予的。作為一個具有自我認知能力的生物的個體,你可以給自己找到生命的意義。
所以你為什么要活在這個世界上?這個問題必須由你自己來回答。我們不同的人生,實際上是由對這個問題的不同的回答而定義的。你想要什么?你想做什么?你想成為什么?你想要你的人生如何度過,才能不虛度此生?這才是最最重要的問題。
但是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卻不是任意的。因為我們發現,對于一些事情,我們更加偏愛。我們更喜歡某個城市,更喜歡某個人群,更喜歡做某些事情,更喜歡和某個人,而不是和另一個人待在一起。表面上我們的人生有無數種選擇,但實際上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人生沒有太多選擇。好像一切都是“命里注定”的一樣。
古往今來的人們都無法解釋這件事情。人們把它稱作“命”。“命”這個字本身就很奇妙。它有三層意思。一個是“命令”的命(某人讓另一個人去做什么),第二個是“命運”的命(人生無法改變的東西),第三是“活命”的命(人的生存本身)。這三層意思之間是有關聯的。這種關聯意味著:我們生命的意義,是認識到自己的命運,而后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所以人生的意義不一定在于你活了多久,賺了多少錢,住了多大的房,生了多少娃,獲得了多少快樂。這些可以是你人生的意義的全部,也可以是你人生的意義中的一小部分。人生的意義在于你是否完成了你的使命,是否為你珍視的理想奮力拼搏過,是否無怨無悔地度過了這一生。
所以在這個春節,當別人問我:布老師,你會恐懼嗎?我的回答是:不恐懼。我的心態還是和往常一樣。因為我覺得我已經活出了生命的意義。現在每多活一天都是賺到,無非是賺多賺少的問題。明天死亡,和50年之后死亡,對我來說差別不是很大。既然如此,我為什么要恐懼呢?
那么為什么我會這樣想?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呢?我也沒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不過我并不會把一些事情當作是理所當然。
例如生命這件事情,在你出生之前,沒有人能向你保證你的一生毫無風險,平安順利。即使有人向你這樣保證,也是一句空話。因為沒有人能保證未來一定不會發生什么。更重要的一點,在你來到世界上之前,沒有人征求你的意見,沒有人叫你簽一個協議。你來了就來了。這個世界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你沒有什么可選擇的。
例如你是投胎在2000年的中國一線城市一個富足有愛的中產階級家庭,還是1940年中原地區一個貧窮饑餓的農民家庭,這件事是不是可以選擇?不可以選擇。你從小在21世紀的中國一線城市,吃著澳大利亞的奶粉,裹著日本的尿布,手里搖著美國的玩具長大,還是一出生就隨著父母四處逃難躲避戰亂和饑荒,吃著父母冒著生命危險好不容易弄來的米湯,身上裹著破布長大,這件事是不是可以選擇?不可以選擇。
所以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沒有什么東西是一定屬于你的。所有的命運都有一個你無法控制的初始值,同時也有你無法預測的未來值。當你理解到這一層的時候,你會感覺到無比的輕松和快樂。為什么呢?
如果你覺得“我本來不應該有任何東西”,那么當你有了什么東西,你都會很開心。任何你擁有的東西都是出乎意外的獎賞,你每多活一天,你就賺到了一天。你怎么會不開心呢?
如果你覺得“我應該有這個,我應該有那個”,那不管你有沒有這些東西,你都會很痛苦。因為你即使得到了這些東西,也可能會在未來失去這些東西。即使你不會在未來失去這些東西,你也會失去你的生命本身。所以你還是會失去這些東西,所以你一定會感到痛苦。
所以,不管你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你只要活出了生命的意義,你都不會為明天而恐懼。只要你透徹地理解了這句話:沒有任何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也沒有什么東西是一定屬于你的。那你就會停止抱怨,開始行動,去追求你生命的意義,實現你生命的價值。即使到最后你沒有成功,你也不會惋惜,后悔,責罵,抱怨。為什么要抱怨你沒有得到一個本不屬于你的東西呢?
這就是我在這個春節里思考的內容,我的人生觀。當我講給一些朋友聽的時候,他們提醒我:孟子也講過和你類似的話。看來英雄所見略同。那么我們就來聽聽孟子是怎么說的。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什么意思呢?我來翻譯一下,大概意思和我上面說的也差不多:你認識了自己的思想和天性,那么你就知道了自己來到世界上的使命是什么。珍視你的思想,涵養你的天性,是為了讓你能夠去用你的一生去完成你的使命。你明白了你的使命是什么,然后你完善自己,等待命運的安排,那么長壽和短命,對你來說都是一樣的。
所以有什么好恐懼呢?沒有什么值得恐懼的。Life is always an adventure. 我們每個人生活的每一天,都要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們每個人都是生命中的英雄。既然生命無常,那么我們就應該像英雄一樣生活。
此時我想起安蘭德的一句話:
“My philosophy, in essence, is the concept of man as a heroic being, with his own happiness as the moral purpose of his life, with productive achievement as his noblest activity, and reason as his only absolute.”
中文翻譯:我的哲學,從本質上來說,是這樣一種觀念,人是一種英雄的存在,這個人自己的幸福是他生活的道德目的,豐富的成就是他最高貴的行動,理性是他唯一的信條。
像英雄一樣生活,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用有限的生命去活出最大的價值。這就是我能帶給你們的最珍貴的東西。
是你們讓我的人生有價值。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