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是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戰略性工程。我國南澇北旱,南水北調工程通過跨流域的水資源合理配置,希望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問題,促進南北方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工程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西線工程在第一階梯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個西北和華北;中線工程從第三階梯西側通過,從位于湖北十堰的長江支流漢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庫引水,自流供水給黃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區;東線工程位于第三階梯東部,因地勢低需抽水北送。南水北調應合理控制,保證在不影響南方生態的情況下滋補北方。譬如西線抽調源頭水源,導致“亞洲水塔”云南地區竟然連年大旱;中線導致漢江流域出現旱情、洞庭湖等諸湖泊驟減;破壞水循環自然平衡,東線水面連年降。而南水北調工程的副作用卻不僅如此……圖為上世紀90年代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庫。
但是,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湖北省十堰市為了發展工業,從2003年以來大力發展污染嚴重的黃姜、制藥等企業,致使流入丹江口水庫的漢江支流——泗河流域內受工業污染,魚蝦絕跡,沿岸漁民所養的2000多箱魚被污染的河水毒死,沿岸百姓喝了河里水以后,多人患病,最后惡化為癌癥。圖為2003年4月17日,十堰鄰近的襄樊市樊城區太平店鎮蘆灣村,當地工廠將污水不加處理向漢江排放,江水呈鐵紅色。2006年夏,泗河以及上游兩條支流——馬家河和茅塔河再次發生嚴重污染事件,死魚充斥河道,一遇大雨這兩條河里的污染物順著河流就流向了泗河,最終流到南水北調中線調水源頭丹江口水庫,其水質就會嚴重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