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仲景曰。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深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
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目】許叔微曰。一婦人患熱入血室。醫者不識。用補血調氣藥。延養數日。遂成血結胸。或勸用前藥。予曰。小柴胡已遲。不可行也。無已。則有一焉。剌期門穴。果愈。或問。熱入血室何為而成血結胸也。曰。邪氣傳入經絡。與正氣相搏。上下流行。或遇經水適來適斷。邪氣乘虛而入血室。血為邪逼。上入肝經。
肝受邪則譫語而見鬼。復入膻中。則血結于胸也。何則。婦人平居。水當養木。血當養肝。方未受孕。則下行以為經水。既妊。則中蓄以養胎。既產。上壅以為乳。皆此血也。今肝氣蓄血。并歸肝經。聚于膻中。結于乳下。故手觸之則痛。非湯劑可及。故當刺期門也。
【綱】仲景曰。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了。暮則譫語。如見鬼狀。此為熱入血室。
無犯胃氣。及上中二焦。必自愈。
【目】成無己曰。此則不須治而自愈者也。蓋經水適來。以里無留邪。但不妄犯。熱隨血散。
故自愈。經曰。血自下。下者愈。故只須無犯胃氣及上中焦也。所謂妄犯者。蓋恐以譫語為陽明內實。攻之。犯其胃氣也。此無胸脅之邪。刺期門。恐犯其中焦也。此無血結。與小柴胡。恐犯其上焦也。小柴胡解散。則動衛氣。衛出上焦。動衛氣是犯上焦也。刺期門。則動榮氣。榮出中焦。動榮氣是犯中焦也。
樓英曰。一婦人溫病已十二日。診其脈六七至而澀。寸稍大。尺稍小。發寒熱。頰赤口干。不了了。耳聾。病數日。經水乃行。此屬少陽熱入血室也。若治不對病。則必死。用按其癥。與小柴胡服之。二日。又與此湯加桂、干姜。寒熱遂止。又云。我臍下急痛。又與抵當丸微利。臍下痛痊。
身漸涼。脈漸勻。尚不了了。仍與小柴胡。次日又云。我但胸中熱燥。口鼻干。又少與調胃承氣湯。
不得利。次日。又與大陷胸丸半服。利三行。次日。虛煩不樂。亦有所見。時復狂言。雖知其尚有燥屎。以極虛不敢攻。遂與竹葉湯去其煩熱。其夜大便通。下燥屎數枚。而狂言虛煩盡解。但咳唾。
此肺虛也。恐乘虛而成肺痿。遂與小柴胡。去人參、姜、棗。加干姜、五味而愈。以上皆用仲景方。
柯琴曰。前言中風。此言傷寒。見婦人傷寒中風。皆有熱入血室癥也。
【綱】仲景曰。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目】成無己曰。此須治而愈者也。夫譫語為病邪之甚者。何不類治而愈耶。且胸脅滿如結胸狀。譫語。是邪氣留結于胸脅而不去者。故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也。寒熱如瘧。是邪留于內。故血結不行。故須散之也。
張云岐曰。婦人傷寒中風。自汗頭痛。項背強。發熱惡寒。脈浮而緩。恐熱入血室。故倍加芍藥。宜桂枝加芍藥湯。婦人傷寒。脈浮而緊。頭痛身熱。惡寒無汗。發汗。恐熱入血室。宜麻黃加生地黃湯。婦人傷寒身熱。脈長而弦。屬陽明少陽。往來寒熱。夜躁晝寧。如見鬼狀。經水適斷。
熱入血室。不實滿者。小柴胡加牡丹皮湯。大實滿者。桃仁承氣湯。婦人傷寒。頭痛脈浮。醫反下之。邪氣乘虛而傳于里。經水閉不行。心下結硬。口燥舌干。寒熱往來。狂言如見鬼狀。脈沉而數者。當下之。宜小柴胡加芒硝大黃湯。
樓英曰。婦人傷寒。經水適來初斷。寒熱如瘧。狂言見鬼。干姜柴胡湯。
龐安常曰。婦人室女。傷寒發熱。經水適來適斷。晝日明了。夜則譫語。如見鬼狀。宜小柴胡加生地黃湯。亦治產后惡露方來。忽間斷欲死。婦人傷寒表虛自汗。身涼。四肢拘急。脈沉而遲。
太陽標病。少陽本病。經水適斷。宜桂枝加附子紅花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