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跟北京城關系最密切的水系有三處,即永定河水系、蓮花池水系和高梁河水系,除了蓮花池水系整個都在城南外,另兩處水系的下游大部分河段也都在城南,它們的流向也都是朝著東南方向。蓮花池水系前面我已經講過了,現在我們來看看永定河和高梁河。
永定河,我們知道這是北京的母親河、北京的水龍。永定河沖積形成的北京平原是北京城存在的基礎。商代以前,永定河經八寶山向西北方向流,經今昆明湖流入清河,走北運河一線入海。經過多次改道后,到隋朝時,永定河已經往南移到了馬家堡和南苑之間,再經涼水河和北運河入海。唐代以后,永定河從盧溝橋下分成兩支,東南支仍走馬家堡與南苑之間,南支沿鳳河流動,然后逐漸西擺,成為主流。自康熙朝以后,永定河河道基本上再沒有太大的變動。
永定河經過這樣的擺動之后,形成了珍貴的洪積沖積扇平原,北京城就在這片寶地上建立起來。后來,在永定河故道上,又發育成長起來很多泉水和河流,蓮花池、蓮花河,另外還有南部的鳳河都是永定河遺留下來的。現在大興西南部還有永定河的支流天堂河、大龍河和小龍河等。涼水河發源于盧溝橋鄉,流向東南,流經萬泉寺、大紅門、南苑,途中接納了蓮花河、豐草河、馬草河、旱河和小龍河,到達通州的張家灣后匯入北運河。南苑以前叫南海子,鳳河與涼水河的上游在這里形成很多坑塘和泡子,明朝時還有周圍160里的大小五個海子,還有一畝泉和葦塘泡子等,清代時仍有水泉72處,這里同樣是古永定河多次改道的遺存地。
高梁河是古代永定河水系中的一個小水系。這條高梁河本來是紫竹院一帶永定河故道留下的一個平地泉,泉水往東南流,經過今天的動物園、北京展覽館的后面,往東過了高梁橋,從德勝門水關進入護城河,流進北京城。進城之后,河水循著后三海、前三海向東南流,經過正陽門,再過龍潭湖西部,出城后繼續向東南流,經過十八里店、馬駒橋,最后注入永定河的一條故道,大約相當于今天涼水河的河道。
在永定河引水工程完成以前,高梁河水系一直是北京地區的主要水源,是北京城的主動脈。尤其是從元代建了大都城以后,高梁河的上游就貫穿了北京城的心臟地帶。北京城有水陸兩條龍脈,這前后六海就是這兩條龍脈中的水龍。這條水龍向東南出了皇城以后,它的下游是北京城泄洪排污的干渠,同時還為城區內外大大小小的湖泊注入了生命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