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是我今年第一部二刷電影,因為《信條》讓我覺得諾蘭把時間節奏玩得太過火了,為燒腦而燒腦其實只能讓人感到審美疲勞。
二刷奪冠,是因為我希望9歲的兒子也能欣賞這部電影,領悟女排精神的同時,感受過去四十年的時代氣息。
因為那也是我的人生,我的四十年。
這部電影最令我感到驚艷的是前半段,飾演年輕的郎平,居然那么像,女演員是怎么選出來的,莫非是用了頂級CG技術?
后來上網一查,才知道演員白浪竟然就是郎平的女兒 ,感慨良久,只能說這部電影所選擇的時機實在是太合適、太合適、太合適了!不論是外部環境、球隊戰績還是演員年齡。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去年李安執導的《雙子殺手》,當時我最大的感觸是,一心想把兒子培養成一線影星的威爾·史密斯,終于還是放手了,在那部最適合讓兒子合演的電影中,接受并認同了CG技術。
造化弄人,演藝世家賈登·史密斯沒能獲得飾演年輕時的老爸的機會,沒按照星路培養的白浪,卻成功地演好了自己的媽媽,形似,神似,精神與姿態更是一脈相承。
這樣的故事還發生在奧斯卡頒獎典禮,科比與萊昂納多的梗,就不贅述了,當然那個故事更多的是玩笑成分居多。
我再想,這個看似有些偏的細節,也是女排精神的完美演繹,絕不認輸、拼搏到底,最終結出的果實或許根本就沒在計劃之中,卻讓人應接不暇。
我覺得,每一個正在為生命努力的人,都可以看看《奪冠》,甚至看一次都不夠。在這樣一部完全沒有任何懸念的紀實兼傳記電影中,卻蘊藏著很多值得深思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