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后,伴隨著餐飲業消費熱度的節節升高,兩大外賣巨頭美團和餓了么,再次上調對商家的傭金抽成,引起了整個餐飲市場的躁動和商家的不滿。這也讓一些商家舉步維艱,甚至“關門大吉”。在江西省南昌市,陽子(化名)最終決定在大年二十九關掉苦心經營了4年的家常菜小館。說起他餐飲業的歷程,他表示,堂食已經讓他精疲力竭,外賣也已無利可圖。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城市都存在像陽子這樣的外賣商家。而陽子隔壁經營炒粉店的老板,去年起就終止了與外賣平臺的合作,通過熟人轉介紹的方式,自力更生。
陽子經營的家常菜小館,深藏在一處偏避的居民樓小巷內。年前,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他邊說邊打包著店里的最后一份行李。“生意干不下去了,提前回家過年,先把這個年好好過了吧,年后再尋覓有沒有別的出路?!钡昀锏淖酪紊y地堆砌在一旁,一副已經停業許久的景象。門口張貼著的外賣平臺宣傳海報,也已經破損不堪,即將脫落。
春節過后,讀技校的他毅然決定重返校園,繼續進修學業。畢業后,老老實實做城市里的上班族?!敖洜I小本生意不易,我算是嘗到苦果了,再也不想過這種沒日沒夜操心的日子了?!?/p>
陽子說,他關店的主要原因與餓了么和美團外賣此次上漲傭金有關。
他稱,此前美團外賣設定的增值服務費率為15%、餓了么為17%,在今年續簽時,兩家的增值服務費率都上漲至21%和20%。他念叨說:“我的店客單價10元至20元左右本身就低,抽成后再刨去食材、人工、房屋租金等費用,到頭來就是白忙活?!?/p>
所謂增值服務費率,是外賣平臺按照商家營業額占比收取的。
更讓他頭疼的是,平臺額外規定收取商家每單的最低增值費保底也由3元,漲到了3.5元。這意味著,每賣一單都需要先扣除3.5元給到平臺,再除去食材成本,最后到手的利潤屈指可數。甚至有單價不足3.5元的飲料,還要倒貼錢給到平臺。
回憶剛開業的景象,陽子頗為感慨。2015年7月,小店成立初期,店內的生意十分火爆。由于受人流量的限制,一年后,營業額大幅度減少,店的賬目上也嚴重縮水。此后,美團外賣和餓了么,紛紛進入當地市場,讓他看到了新的希望。在他簽約兩平臺后,店內的生意很快又恢復到曾經的興旺。
“當時平臺給我們在滿減活動上的補貼力度很大,一個30元減10元的活動,平臺補貼5元,我們就可以做到30元減15元。隨著范圍的擴大,訂餐人數的增多,生意便越來越好?!蓖赓u平臺給陽子帶來了人流量的增加,可誰知逐漸高漲的傭金,讓他再次陷入窘境。
對于此次傭金上漲的現象,有觀點認為這是平臺為了尋求盈利的正常市場行為;有觀點則認為,平臺這種行為損害了商戶和消費者的權益。
處在輿論風口上的餓了么和美團外賣,并沒有公開作出回應。據美團內部員工稱,傭金上漲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公司運營成本以及人工費用增加,至于有商家退出平臺,一方面是由于店鋪轉讓以及合同到期,另外就是一些商家本身競爭力不強,退出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對于剛上市的美團,面臨著資本變現的壓力。資本需要回報,提高傭金對于平臺來說是一個基本辦法。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部分的費用,最終還是會轉嫁給消費者。
艾媒咨詢集團創始人CEO張毅認為,目前整個生活服務行業(包括外賣平臺),能實現規?;膸缀鯖]有。因此,外賣平臺必須提升獲利能力。但外賣本身的客單價就低,如果外賣平臺再通過直接提升(再提升)抽傭比例的方式,難免會出現惡性循環。
“這種做法會導致商家出現兩種極端結果,一種是對于本來外賣可有可無的商家來說,他們很可能就不做了;另一種是,以供應外賣為主的商家,很容易在成本增加后,數據亂造和偷工減料的現象更加明顯?;A的品質(食物安全衛生、口味、餐盒用量等)受到影響,最終給消費者帶來非常不好的用戶體驗。”張毅稱。
一位不愿具名的美團外賣城市經理認為,外賣平臺只是供給商家盈利的渠道之一,對商家經營的餐飲店生死存亡,起不到決定性作用。餓了么前員工肖子航(化名)表示贊同:“實體餐飲店主要的成本,來自門店的房租和固定的人員開銷。門店產生的房租成本,是商家必須承擔的。外賣只是餐飲店成本的一個盈利增長點,不是根本。它的根本應該以堂食為主,外賣為輔?!?/p>
張毅則不贊同上述說法,他認為餐飲店和外賣平臺之間,存在相輔相成的關系。否則會出現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線下商家專注經營堂食,完全忽略外賣平臺;另一種是,以外賣為生,堂食幾乎成“擺設”。
北京市一家連鎖餃子店老板葉子(化名),對外賣平臺傭金上漲,反應表現平淡,因為她的店主要以堂食為主。她稱盡管美團外賣傭金從去年15%,提到了今年19%,在利潤上沒受影響。因為,店里單日的營業額1萬多元,外賣的營業額只占400元至500元。
然而,對于以外賣為主的冬子(化名)而言,平臺傭金上漲關乎店的生死。他坦承為了節約成本,已經退租了半爿店面,辭退了一半員工,開始做起小作坊。無獨有偶,周圍很多同行也如此,他透露:“商家為了生存,不得不開源節流,甚至有的商家提高產品單價、降低商品質量、減少菜品份量。盡管這樣做對消費者不公平,但也是被逼無奈?!?/p>
業內人士指出,倘若商家過于依賴外賣平臺,不去提高自身的經營能力,最終外賣平臺提高傭金,會變成壓死商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據媒體報道,在北京曾有25家門店,堪稱外賣“祖師爺”的一品三笑快餐,在近日只剩下三四家門店。自2015年起,一品三笑入駐餓了么后,整體業務翻倍增長,隨后緊接著入駐美團外賣。在平臺瘋狂的補貼下,彼時的一品三笑日(外賣)日均營業額,最高達到了3萬元。然而,當紅利期過后,平臺補貼漸微,并收取不菲的扣點后,企業危機頻現,最終關門大吉。
在受訪專家看來,外賣行業已經從“紅利驅動”轉向“效率驅動”,行業的“紅利階段”已是過去式。
盡管如此,張毅提出生活服務平臺正催生另一個機會——高品質新消費?!拔覈鞘腥巳?,總體對消費的價格敏感度越來越低,反而對品質的要求越高,因此平臺提升收益是有很大機會的。他建議未來外賣平臺可以通過增加附加值(配餐等),做到頂級生活品質,而不僅是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p>
今年年初,餓了么大力推廣“暖冬計劃”,一是為了控制商家端的費率;二是加大營銷力度,幫助100萬線下商戶新上線。在餓了么實施“暖冬計劃”的同時,美團外賣也推出了強有力的新策。
美團高級副總裁兼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在2019美團外賣產業大會表態,美團將投入110億元扶持商戶,資金主要用于行業大營銷計劃、全面數字化升級、深入供應鏈服務和先鋒商戶獎勵政策4個方面。
法治周末記者調查發現,餓了么和美團外賣在上漲傭金的過程中,還“強制”要求商家簽訂獨家協議,讓商家在兩家外賣平臺中“二選一”。據多個商家反映,和兩家平臺簽非獨家協議要比簽獨家協議的傭金高出約3%。
一位來自江西省貴溪市面館老板羅翔(化名)抱怨,自2017年起,餓了么“強制”要求他簽訂獨家協議,不允許上架美團外賣,否則一旦被發現,店鋪將被“強行”下線。去年下半年,羅翔聯合30家面臨相同問題的商家,把餓了么投訴至貴溪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其相關負責人回應,此案已受理,詳情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和羅翔同樣苦惱的還有遼寧盤錦一家奶茶店老板陳燁(化名)。去年12月,他接到來自美團外賣城市經理的電話,被告知必須簽訂其獨家協議,否則將會導致消費者搜索不到店鋪、降低店鋪排名和所有活動全部凍結的后果。
“原以為兩家外賣平臺的進入,給我們帶來賺錢的機會,誰會想到平臺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使我們苦不堪言?!标悷顭o奈地說,如今美團外賣基本“壟斷”了當地餐飲市場。對此,法治周末記者致電當地多家商戶核實,經商家反饋,確實有美團外賣城市經理會挨家挨戶“要求”商家下架餓了么的情況。
事實上,關于兩家外賣平臺“惡意競爭”的現象,早已存在。對于兩家平臺要求商家“二選一”簽訂獨家協議的行為,朱巍認為,這一行為首先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規定要求經營者在市場交易中,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遵守公認的商業道德。其次,還違反了電子商務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因其技術優勢、用戶數量、對相關行業的控制能力以及其他經營者對該電子商務經營者,在交易上的依賴程度等因素,而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劉俊海則認為,外賣市場目前呈現出美團與餓了么雙寡頭的局面,兩家平臺的行為涉嫌壟斷?!胺磯艛喾冗m用于傳統市場領域,也適用于互聯網市場,未來應把互聯網企業反壟斷納入議程。倘若不法壟斷行為的確存在,反壟斷執法機構應根據反壟斷法予以行政處罰。違法企業不僅要對國家承擔行政處罰,還要對因此而受損的競爭者與消費者承擔民事責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