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5 | 發布: 左岸
文/于震
這是于震寫給他妹妹書信中的三封,書信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載體,它真摯,溫情脈脈,它往往能打通人心。
第九封:希望和絕望
姑姑家在農村里,畢業之后每次我回去的時候都要路過一個小超市,天氣不冷的時候總會看見兩個孩子在外面玩耍,他們時而嬉鬧,時而討論哪個游戲角色更加厲害,看上去他們大概11,12歲的樣子,比你要略小一些。他們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經營著一間大概不足20平米的小超市,一家人不會餓著肚子,但也賺不到什么大錢。每次路過那里看到兩個小家伙都是一副無憂無慮的樣子,或是嬉鬧中占了誰的便宜,或者游戲中過了哪個關卡。是啊,他們這個年紀要去想什么呢,他們這個年紀不正是應該這樣嗎?
可是自從今年開始,每次看到他們我總會想:他們的未來有沒有希望,他們的希望在哪兒?
和我的童年一樣,他們的成長環境注定不會給他們任何積極的引導,也就更談不上嚴格。普通的學校,普通的成績,他們的父母對他們沒什么要求,他們自己除了玩耍也沒什么非做不可的愛好。縈繞在他們耳旁的恐怕也是當年我常聽的一句:平安快樂就好。或許當某次考試不及格的時候,在家長和老師的責罵中他們偶爾思考過這樣的分數對于他們有什么用,可遺憾的是他們可能永遠也無法理解教育對他們意味著什么。
或許更普遍的問,不只是這兩個小家伙,那些對于你我身邊的更為經常見面的同學朋友,那些絕大多數來自于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未來有沒有希望?他們的未來在哪兒?
從高中到大學再到今天,10年前高一課堂上大家斗志昂揚許下的承諾,心潮澎湃立下的誓言,有些我依然歷歷在目。10年過后,太多太多人不得不回歸于平庸,這其中有自命不凡的王子,有不肯低頭的公主。可惜這些青春中一度吶喊的聲音終究在時間的流逝中沉寂——他們最終都沒能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如白駒過隙般的10年書寫下的正是北島的那首詩:
那時我們有夢;
關于文學;
關于愛情;
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我每每想起這首詩都百感交集,它不僅是一首詩,它更是這人生的真實寫照。似乎這世界就是這樣的,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他們注定無法跨越自身的局限性,他們注定無論年輕時多么輕狂都不得不磨去棱角,他們注定讓淪為平庸成為一種必然。
當然我是幸運的,無論學生時代有多么的不堪,我內心深處對于平凡的抵觸從來沒有消失過,或許它就是為兄與生俱來的天賦。
可即便如此,越往后走我依然越發的悲觀,這樣的悲觀來自于你無法知道你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怎樣的努力才能得以超越,你無法知道你擁有的資源是否能為你創造足夠的時間,你無法知道這樣的掙扎背后是希望還是絕望。
那么你周圍那些用盡全力都無法取得好成績的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那些沒有被命運眷顧的孩子,你覺得對于中考和高考來說,他們的未來有沒有希望,他們的希望在哪兒?
或者更刻薄的說,他們的未來根本就沒有希望?
第十一封:殊途不同歸
這封信的內容很簡單,它們是我曾經遇到的兩個姑娘的故事,她們具有不同的家庭,出身,成長環境以及不同的命運。
故事的主人公分別叫做小D和小M,她們年紀相仿,都是25,26歲,可以說正值青春年華。
小D的父母是大學教授,雖然并沒有足夠富有,但這也足以讓她的家庭有良好的經濟條件。小D從小在這樣的知識分子的家庭中長大,耳濡目染,不但積累出了很好地修養,也培養出了在很多女孩子身上常見的諸如鋼琴,舞蹈等愛好,而她本身也出落的亭亭玉立。
和很多在這種知識分子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姑娘類似,小D深受她父母所從事的化學專業的影響,她的本科階段很自然的選擇了化學類專業。
盡管這是一個冷門的專業,但這并不妨礙從小接受了良好且嚴格的教育的小D展現出她非常優異的一面。可以想象一下,在大二階段開始學習翻譯并且考取了英語類考試中最難的口譯證書和筆譯證書,僅僅一年之后的大三就可以兼職交互式傳譯的工作,到了大四甚至可以從事同聲傳譯的工作——這意味著在大學之前,小D在英語能力和嚴格自律方面已經積累了足夠深厚的基本功。
可以說在很多人眼中小D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可是當她本科畢業的時候,她既沒有選擇和她父母同樣的人生道路去從事和化學相關的工作,也沒有繼續從事同聲傳譯的工作,而是申請了美國的商科類研究生,繼續渡過她的學生生涯。
如果說沒有從事化學類工作還可以理解為不太喜歡的話,那么沒有從事同聲傳譯的工作似乎不太讓人理解,畢竟這個工作薪水很高而且讓人非常羨慕。是的,在我心中也曾有過這樣的疑問,不過她在一次知乎的答題中說出了答案:似乎是從事同傳工作是有很大壓力的,這讓她的生活非常糟糕。
研究生畢業之后,小D并沒有回國,在一次簡短的聊天之中我問到她原因,她說國內的工作薪水比較低,也沒有足夠的空閑時間,而她并不想當什么女強人,只是希望工作之余有足夠的時間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只是,似乎她的父母希望她能早點回來,倒不是回來去做什么,而是能夠有足夠的時間能見到他們的女兒。
從那次聊天之后,我和小D沒有在交談過,我知道我和她是不同世界的人,起碼我還在為了生計奔波,起碼我還遠遠還體會不到勤奮帶給我的滿足感。
小M是在學習鋼管舞的時候認識的,準確的說,是在學習鋼管舞的時候在知乎上認識的。
我認識小M的時候,她是一名鋼管舞演員,什么是鋼管舞演員呢?就是很多酒吧在傍晚開門以后為了增強酒吧里的氣氛往往會請一些舞蹈演員或者業余歌手去助興,而她就是從事這樣工作的人。
在認識小M的時候,我一直以為她和我們大多數人是一樣的,經歷過一個不好也不壞的高中和一個不好也不壞的大學,只是畢業以后因為熱愛這門舞蹈,所以從事了這樣的職業。然而在一次閱讀她寫的文章的時候,我才發現似乎事情并非如此。
怎么說呢,這世上很多父母本身就有的人格問題,在他們身上你可以明顯地看到人性的弱點,比如自私,懶惰,斤斤計較,瑕疵必報,無邏輯無理性,帶有強烈的控制欲,甚至嚴重的性別歧視和性侵犯。毫無疑問,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必然成為了第一受害者,而小M就是這樣的受害者。
小M之前到底經歷了什么我無從知曉,也不好去問,從文章中只知道她已經和父母斷絕了關系,前兩年的除夕夜都是一個人孤獨的在沒有網絡的寫字樓中渡過。好在今年她似乎并不孤單,她把在北京的和她有她有同樣經歷人聚到了一起,在一個她曾經打工過的咖啡廳里溫馨地渡過了一個除夕夜。
上次見到她的時候,是由于我暫停了鋼管舞的學習,所以需要轉讓舞蹈卡,而她恰好有興趣。在路上閑聊的時候她說她就是這樣攢一段時間的錢,然后去上舞蹈課來繼續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有時候似乎也挺無奈,因為或許剛剛贊了一些錢,就又被房租,或者其他什么給占用了,好像這幾千塊錢對她來說就是那么遙遠。
暫停了鋼管舞的學習之后,我和小M也沒了交集,因此也就很少交談了。我和她似乎也不是一個世界的人,起碼我不會為了幾千塊而犯愁,起碼我還有個很贊的母親。
在現實生活中小D和小M就像兩條平行線一樣,幾乎不可能有交集,可是在我的筆下,她們的對照卻讓人那么不勝唏噓。
第十二封:格局
首先應該慶祝的是,已經擱置了半年左右的通信如今又可以繼續進行了,那么未來兩年這樣的溝通能夠擦出什么樣的火花?你又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為兄拭目以待。
中考成績終于在今天塵埃落定,不過從你的語氣和心情中你似乎對它并不滿意,但是在這封信中我卻并不想說些無謂的安慰,相反我對你近來的一段時間所表現出來的莫名其妙的狀態有些出乎意料。
或許在你媽媽或者其他長輩眼里這是一個15歲的小姑娘所表現出的正常行為,但是在我眼里這種狀態讓我感覺你有些陌生——這似乎并不像給我寫信的那個理智,勇敢的小妹。
你的時而瘋癲,時而正常的的行為一度讓我迷惑,如果你認為成績不理想,你大可以痛快的大哭一場,告慰你過去為了考試所付出的努力;或者你也可以寫一封長信來傾訴一下你的苦衷,但是這些你都沒有做。就在我認為小妹已經不用那些安慰的話來給自己鼓勵的時候,你突然表現出來的神經質讓我實在看不出你究竟在訴說著什么,思考著什么。
你是已經對高中生活成竹在胸?還是依然在糾結于過往的泥潭中無法自拔?這一切的一切都不應該是我眼中的那個小妹所應該有的擔當。
十年之前當我面對我的中考成績的時候,我沒有什么感覺,因為它對于當時的我來說除了是一場我必須要經歷的考試之外,沒有任何意義。因此,哪怕高中之后我也曾許下過要考一流大學的愿望,但愿望終究只是愿望,高中時代的現實則是:沉溺游戲,上課發呆,追根本就不可能追上的姑娘,發永遠都做不到的誓言。
如今,你問我如果我業余隨便復習一下就能輕松地考上清華的話,你讓那些從高中就開始一直努力的同伴們如何處之?不錯,你說的對,如果這樣的我可以輕松做到,那對于其他人是莫大的不公平。然而,我與你在字里行間對生活的訴說,并非在抱怨我的出身,而是告誡你一個辜負了自己青春的人很可能就是為兄這樣的下場,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并不值得同情。
可是我也沒放棄對生活的掙扎,這種掙扎就是之前那些信件中你所感受到的吶喊。
“要努力啊”這句話很多時候是正確的廢話,我們在仰望星空的同時很難腳踏實地,初三這一年,你的憧憬屢屢受挫,覺得似乎每一天都過得很艱難的原因也是于此。在時間的長河中,每一個夢想的描繪是那么容易而短暫,每一個當下的努力又是那么艱難而漫長,這是人性的弱點。
未來三年,你媽媽的嚴加管教和高中課堂上緊張的學習氛圍一定會讓你角色這三年并不輕松,而你周圍那些來自全省各地的同學也會秉持著更為復雜的價值觀,在這個環境中,在這個人群中,你將用什么去實現在仰望星空的同時腳踏實地呢?
而更重要的在于,對于你未來的高中時光,我希望你在爭取分數的同時,還可以不被分數所局限,你對于那些知識的學習不僅將是為了三年之后高考,還是為了你打開未知世界的大門。它或許是某個公式太精妙了,或許是某個現象太驚艷了,或許是某段文章太精彩了,亦或許是某段翻譯太傳神了。我希望你從那些枯燥的知識背后,看到的是這些學科波瀾壯闊的風景。那么你又將用什么去體會它們呢?
還有那個已經被劃得不剩什么的專業目錄,連我剛開始都覺得似乎整個專業表上也就剩僅有的幾個專業值得挑選,但是后來想想,覺得這個年級就限定了未來的方向多少有些盲目和草率,因為它讓你失去了無限的可能性——對于這個世界上太多太多的東西,你連了解和嘗試的機會都沒有就已經放棄了它們,這不免讓人覺得失落。所以我希望未來的生活,你不要給自己設定什么界限,而是對那些未知的事物保留無限的好奇心,或許某一天,你就像打開了寶盒一樣發現了它,并且在實踐中找到了你內心的堅定所在。
你上封信中提到關于教育的看法我十分認同——在孩子無法為自己的童年負責的時候,父母應該幫助他們,哪怕在外人看來這有些不近人情。只是每個勤奮、好學、睿智的孩子背后,不僅僅是幾條道理的事情,還有的是那些本身就很優秀的為人父母者每一天的言傳身教,只可惜在這點上,我和你母親能做的事情太少了。
你問我,不是真相的生活長什么樣啊?
在哀嘆和悔恨中碌碌無為,喂食著裹著糖衣的致命毒藥,在無盡的安慰中自欺欺人,這便是生活的幻象。
所以請記住你的青春永遠不在對電視劇和電影懷念和淚水中,如果你成為可以代表國家形象的外交官,成為可以推動人類進步的科學工作者,可以成為變革行業發展的企業家,這才能告慰你獨一無二的青春。
最后,恭喜你走進了你理想中的高中,翻開了高中時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