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父親,老三屆畢業,曾是工廠普通工人。他有一個女兒,一個剛生下不久就雙耳全聾的女兒。二十年來,這兩個普通的生命融為一體,創造出一系列不平凡的奇跡:
女兒三歲半一句話不會講,六歲卻能認識兩千多漢字;八歲背出圓周率小數點后一千位,打破世界吉尼斯世界記錄;小學階段連跳兩級;十歲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
十六歲被遼寧師范大學錄取成為中國第一位少年聾人大學生;十七歲被評為全國最年輕的自強模范;二十一歲赴美留學攻讀心理學博士學位;2002年榮膺首屆海內外中國婦女十大時代人物。
這位父親是周弘,女兒是周婷婷。
這種起于民間的來自一個普通父親的教育方法被譽為世界上最著名教育方法之一,《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南方周末》、《新華日報》、中央電視臺、各級地方臺、英語BBC等近千家國內外媒體爭相報道了這一教育成果。
周弘《賞識你的孩子》、《賞識教育系列叢書》暢銷全國,并已在臺灣地區出版,引起轟動,掀起了一股賞識教育旋風。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楊海波稱“賞識教育”為中國當代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學習的革命》一書的作者戈登稱“賞識教育”為發生在中國的“學習的革命”,是教育的回歸。
十幾年來,周弘運用“賞識教育”培養了一批超過或達到周婷婷同齡水平的聾童,這些孩子經過在周弘先生開設的南京婷婷人中人幼兒園一段時間的教育后,先后進入正常小學,有的被評為省十佳少年,有的在國際繪畫大賽中獲獎。并且,這些孩子幾乎個個突破了發音關和閱讀關。
十幾年來,周弘在英國、日本、新加坡以及全國大部分省市的上百所城市舉行了一千多場報告會,受到了當地家長的熱烈歡迎。
賞識教育的觀點在數十萬家長與老師中間引起了強烈反響,普遍反映是開竅了,警醒了;而成千上萬的孩子也因此得到了賞識陽光的照耀,成長出現了奇跡。
從一位普普通通的父親,到一名“賞識教育”家,周弘歷經了無數的磨礪、嬗變和升華。請聽,一位來自“覺醒了的父親”的內心獨白:
我只是一個最普通的父親,當初我的夢想只是女兒婷婷能夠清晰地喊我一聲爸爸,可現在女兒不僅可以開口說話,而且榮膺《中國婦女》時代人物,與她同時當選的有吳儀、鄧亞萍、楊瀾等海內外著名的中華女性。
當初本應上聾啞學校的婷婷,不僅進了普通小學,而且連跳兩級,成為全國十佳少年。而我一個老三屆的初中畢業生,工廠技術員,一個與學校教育不太相干的父親,也因此調進南京聾啞學校當了副校長。
父女命運緣何發生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因為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覺醒了,我發現了一個教育寶藏,它就是我們正在向全國推廣的賞識教育!
第一次覺醒:找到做合格父親的感覺
女兒婷婷生下來就聾,一歲多時因病雪上加霜,導致雙耳全聾。我曾經對最要好的朋友說:“哪怕一把火把我家燒得精光,只要女兒能喊我一聲‘爸爸’,我就心滿意足了。”
本來對命運已經屈服,可在婷婷三歲的時候,一部日本電視連續劇《血凝》喚醒了我沸騰的父愛,我找到了一個做合格父親的感覺。
幸子雖患不治之癥但卻含笑離開了人世!她的父親大島茂堅強而勇敢地面對現實,對女兒付出了無盡的父愛。我想女兒雖失去了聽力,但生命是最可貴的,最美好的,世上還有比生命和愛更寶貴的嗎?
我發誓要用自己沸騰的父愛和百分之百的努力,為婷婷打開有聲世界的路!為婷婷探索一條快樂成長之路!即使不能成功,女兒長大后也不會抱怨我--這個為她歷經磨難的老爸。
第二次覺醒:發現一個寶藏
女兒七歲時,我在上海買了一本極其普通的書《幼兒才能開發》。這本書是介紹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教育思想的。
鈴木發現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方法是人世間最好的教育方法,他嘗試用這種教育方法,一年培養出七百名達到莫扎特同齡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為之轟動。
我就是看到這本書再次覺醒的。鈴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養成小提琴神童,我為什么不能把雙耳全聾的女兒婷婷培養成神童呢?
我把女兒作為第一塊試驗田,從此,女兒做任何事我都以教她學說話、學走路的心態對待她。讓她找感覺、嘗甜頭--找到“神童”的感覺,嘗到成功的喜悅。
就這樣堅持數年,結果奇跡產生了,婷婷用三年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的課程,而且品學兼優,成了全國十佳少年,接著我把這種方法在其它聾童和健全孩子身上實驗,結果證明這種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教育方法太靈了。一批周婷婷式的早慧聾童應運而生。
第三次覺醒:悟出一個道理-----行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歷程中,有一種方法成功率最高,就是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方法。健全孩子在爸爸媽媽教育下,最后幾乎百分之百地學會說話、走路,這中間的奧妙是什么?
家長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之所以成功的奧秘在于所有家長心靈深處都是絕對地相信自己孩子“行”這一個字上。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家長是天生的教育家,家長本能地擁有兩個寶藏,承認差異,允許失敗。
由于堅信孩子“行”,在孩子學說話時,家長就承認差異。說話早的孩子行,說話遲的孩子也行,不僅承認差異,而且欣賞差異。
由于堅信孩子“行”,在孩子學走路時,家長就能允許失敗。孩子不小心跌跤后,會遇到家長的斥責嗎?世上有沒有這種事?絕對沒有。孩子學走路時,哪怕跌十次跤,一百次跤,一千次跤,家長都會鼓勵孩子站起來。
持之以恒地相信孩子行,是我教育女兒的心得,也是讓孩子心靈舒展,生命和諧的秘訣。
第四次覺醒:滿足一種需求-----賞識
我發現所有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樣,人性中最本質的渴求--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吃飯、穿衣、身體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內心世界的滿足和愉悅是所有孩子無形生命的需求。
可是,我們有的父母忽視孩子的無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什么。他們認為,只要在物質生活上對孩子盡量滿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對孩子來說,就足夠了。這也正是他們苦思不得其解,為什么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卻并不領情的原因。
在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時,父母都是天生的教育家,本能地看到孩子的優點。孩子上學后,父母開始懷疑孩子,認為孩子不行,目光總盯在孩子的缺點上。
父母的目光像陽光,照到哪里哪里壯。
孩子的無形生命好比一棵果樹,果樹有果枝(優點),有風枝(缺點),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著缺點的風枝上,風枝就會越長越壯,最后顆粒無收。父母的目光如果一直盯在優點的果枝上,果枝就會越長越壯,最后必將是桃李滿樹。
現在的父母希望孩子進步快,老說孩子慢;希望孩子細心,老說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膽大,老說孩子膽小;希望孩子聰明,老說孩子笨。
父母總是習慣地認為:優點不說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而賞識教育恰恰相反: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逐漸少。現在的孩子得到的賞識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我用十幾年的生命體驗得出一個結論: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賞識是每個孩子生命成長不可或缺的氧氣。我是怎么賞識女兒的呢?
--當三歲半的女兒剛開口說話,把“水”說成“堆”時,全家人欣喜若狂。
--當女兒用顫抖的小手畫出第一幅杰作--幾根蚯蚓般的線條時,全家人歡呼不已。
--當女兒剛學會做應用題,十道題僅做對一題時,我卻對著這道題驚呼:“太了不起了,這么難的題目你竟然會做,爸爸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啊,連碰都不敢碰呢!”
--當女兒剛開始寫作文,晚上吃飯的時間,就是一家人共同欣賞她作品的時候,每當出現了一個好句子,他們就熱烈鼓掌,拍手稱快,于是激發了女兒寫作的興趣。
于是女兒找到的作家的感覺,后來與我合作了一本書《從啞女到神童》,現正在寫一本書《做一個自己快樂并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就物質生活而言,女兒并不比一般兒童富有,而就精神生活而言,女兒也許算得上是百萬富翁。植物都朝著向陽的地方生長。賞識猶如生命的營養,賞識是孩子無形生命成長的陽光、空氣和水。
第五次覺醒:達到一個目標-----通
中國家長最愛孩子,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但他們愛孩子,更愛面子。我也經歷了由功利性賞識到對生命賞識的階段。
初一時,女兒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年”,伴隨著這巨大的榮譽,女兒遇到了新的挫折,童年的磨難沒有把她壓垮,但是巨大的榮譽差點淹沒了她。掌聲、鮮花、閃光燈包圍著一個剛剛十歲出頭的小姑娘,女兒的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開始飄飄然了。
同學們按“神”的標準要求她,加上老師動不動就批評其他同學,人家周婷婷做得如何,你們又做得如何,無形中又拉開了女兒與同學的距離。
于是本來婷婷與班上同學融洽的關系慢慢開始疏遠了,結果婷婷重新走向孤獨,上學、放學的路上,沒有同學和她一起走,女兒感到傷心,她發現自己笑都笑得不自然了。
女兒含著淚水把心中的痛苦告訴了我,我意識到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長期以來,我只注意培養女兒的成功感。跳級、打破吉尼斯世界記錄、成績名列前茅等等,而現在我才發現,成功了未必幸福、快樂。如果女兒不能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即使得到更多的榮譽,將來也不會有美滿快樂的人生。
賞識教育應該與幸福有約,一個與幸福有約的人,一定與成功有緣。因此,賞識教育目標就是一個字--通,讓家長與孩子的生命處在和諧的狀態。陶行知先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人下人,更不是人外人。
聯想到我教育婷婷的過程,也經歷了三個階段,婷婷小時候因為聽不見,也不會說話,很自卑,處于人下人的階段;當了全國十佳少年后,有了極強的自信心,而且性格上樂觀開朗,完全擺脫了小時候的自卑狀態,于是心態有些膨脹,盲目自信,處于人上人狀態。
后來我開始關注女兒的幸福感,快樂感,關注人格塑造,使得她心靈舒展,關系和諧,人格健全,又回到人中人狀態。
有了這些人生經歷后,婷婷人生的座右銘是:平平淡淡才是真,她在榮膺《中國婦女》時代人物后,平靜地對記者說:成功是附帶的,快樂才是最重要的,我要做一個自己快樂并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一位哲人說,我們很少去想我們所有的,但我們常常想我們所沒有的,這必然導致心靈的失落--眼朝上看,心境暗淡,腳往下行,不能自拔。
人生要眼朝下看,汲取能量,腳往上行,人生光明,我覺得處在這個時代,應該感謝生命,感謝這個時代寬松和諧的環境,讓一個普通的家長得出一種教育思路,感謝女兒使他的精神生命得到升華。
許多接觸過賞識教育的家長告訴我,他們由學會賞識自己的孩子,到學會賞識別人的孩子,由學會賞識孩子到學會自我賞識,他們擁有親子關系的和諧,擁有了內在心靈的和諧,心境一片明朗。
當孩子小時候不知道什么是賞識時我們卻給了無盡的賞識,而隨著孩子的年齡越來越大最渴望賞識的時候,卻發現賞識離他們越來越遠,所以我們搞“賞識教育”的全體同仁,用生命發出一種呼喚:
歸來吧,賞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