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2019年間全球缺血性心臟病(冠心病)負擔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估計有914萬人因冠心病死亡,全球估計有1.97億人患冠心病。
全球范圍內,在過去30年,冠心病的年齡標準化患病率下降了4.6%,絕對死亡人數下降了31%,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下降了28.6%。
但高收入國家的冠心病死亡率顯著下降,而中低收入國家的冠心病死亡率居高不下。
2019年,中國(187萬)、印度(159萬)和俄羅斯(56萬)的冠心病死亡人數最多。
同期述評則指出,包括中國、東南亞、印度等國家的年齡校正的冠心病死亡率正在滾雪球般的增加(snowballing)。
之前全球疾病負擔的一項研究提示,1990~2017年間,全球增加的冠心病死亡病例中,中國占了約38.2%。2017年,中國冠心病死亡人數較1990年增加了111.7萬,增幅達 184.1%。
為何高收入國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研究表明,人群水平的決定因素改善至少占50%,如人群層面的血壓、血脂水平下降等。
政策的改變也改善了危險因素的流行,如減少吸煙、酒精、糖、飽和脂肪和鹽的攝入,改善高血壓控制等。
在疾病治療層面,縮短治療時間,如ST段抬高心梗的溶栓或急診介入治療;心梗、心衰等患者中的二級預防;以及實施一些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預措施,如阿司匹林、他汀、戒煙等,均可降低冠心病死亡率。
在全球范圍內,收縮壓高(54.6%)、高LDL-C(46.6%)、吸煙(23.9%)、高血糖(23.8%)和肥胖/超重(22.7%)是冠心病DALY的前5大原因。
該研究還表明,年輕人中冠心病危險因素一直呈現惡化趨勢。
本研究分析了冠心病負擔與社會人口指數(衡量發展的人均收入、教育和生育率的綜合指數)的相關性。總體調查結果表明,社會和經濟決定因素仍然是冠心病的根本驅動因素。
來源:
[1] Burden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its attributable risk facto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9. Eur J Prev Cardiol. 2021 Dec 18.
[2]Prasad DS, Kabir Z. Editorial for manuscript number EJPC-D-21-01502R1. Burden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nd its attributable risk facto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9. Eur J Prev Cardiol. 2022 Feb 2. Epub ahead of print.
[3] 殷鵬,齊金蕾,劉韞寧,等. 2005~2017年中國疾病負擔研究報告.中國循環雜志, 2019, 34(12): 1145-1154.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19.12.001.
很多疑難復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