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睡眠時間、良好的睡眠質量對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兒童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不僅可以保障機體的復原,同時對體格生長與學習記憶功能還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是,由于現代社會的發展以及多種因素的影響,孩子的睡眠時間不斷減少、睡眠質量不斷下降,各種睡眠障礙發生率持續上升。
有研究顯示:
我國各年齡段兒童均普遍存在睡眠不足和睡眠質量問題,不同年齡段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和規律。
嬰幼兒
睡眠不足尚不顯著,但睡眠行為問題表現突出,超過三分之一兒童存在睡眠不規律或不良就寢行為;
學齡期兒童
睡眠不足凸顯且隨年齡增長日趨明顯,與睡眠障礙如睡眠呼吸障礙、異態睡眠和失眠相比,睡眠行為問題如睡眠習慣不規律與不良就寢行為表現更為突出。
哪些因素影響了孩子的睡眠呢?
如果父母中的一方或雙方都長期被睡眠問題困擾,則很有可能遺傳給孩子;如果孩子的睡眠能力在嬰幼兒時期沒有發展起來,將很有可能影響終身睡眠。
母親懷孕期間的睡眠情況將會對孩子出生后的睡眠產生影響,尤其是孕期晚睡、晝夜作息節律混亂等影響更為明顯。因此,想要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母親在懷孕期間就應該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溺愛教養方式的家長由于對兒童過于關注和遷就,難以給兒童紀律行為(包括就寢安置)設定足夠而必要限制,使得他們就寢阻抗和夜醒等睡眠問題增多或變得更為嚴重。
父母教育態度分歧也會增加兒童睡眠問題的發生風險。父母教育態度不一致可能使得兒童因父母傳達信息不一致而難以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并且對睡眠規則感到困惑,無所適從,甚至產生睡眠阻抗。
電子產品的使用不僅會對孩子的睡眠模式造成不良影響,還可增加其睡眠問題的發生風險。睡前看電視,玩電腦或手機等電子產品,是引發青少年兒童睡眠問題多發的風險因素。
國內一項對學齡兒童的研究發現,臥室內裝有或使用電子產品與多種睡眠問題,特別是睡眠阻抗和睡中焦慮呈顯著性正相關。
此外,電視暴露,特別是被動性電視暴露以及看成人類電視節目會增加青少年兒童睡眠困難的發生風險。
影響青少年兒童睡眠問題的因素眾多,無法一一列出。除上述因素外,疾病、睡姿、睡眠環境、肥胖、喝咖啡類飲料、學習壓力、睡前劇烈運動或過于興奮,以及父母吸煙、職業、睡眠問題和抑郁等,都會影響到青少年兒童正常、良好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