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篇在朋友圈和群里萬古長青的文章,名字是《離職后我沒喝過一滴牛奶——一個奶業工人寫下的奶業內幕》,這篇文章中一個自稱是之前在某奶業集團工作的收奶工,用第一人稱的口吻描述了一些奶業行業的黑幕:
奶業公司都是從奶農那邊收奶,知道摻水摻假不新鮮還照收不誤;
最好的奶用來做酸奶,臭了的做冰淇淋和奶粉。
奶都是過期的,所以都做成UHT常溫奶,沒營養,老外都不喝這個;
奶里加的不是三氯氰胺,而是尿素,然后用制奶粉的時候用高溫變成三聚氰胺。
其實這篇文章從2008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就出現在各個論壇上,至今已經7年了。但資歷老不代表可信度高,其中硬傷不少。
作者的身份本身就有很大的疑點,他說自己是某國內老大級乳業集團的收奶員。而作為一個收奶員居然能了解整個集團各個環節隱藏的黑幕,下次是不是可以讓送快遞的小哥給我們講講京東IPO背后資本運作了?
好吧,英雄莫問出處,對于文中提到的那些黑幕,我們應該如何看呢?
1,奶業公司都是從奶農那邊收奶,知道摻水摻假不新鮮還照收不誤;
十幾年前很多品牌的確是這樣操作的,為了快速增加產量,建很多奶站,從奶農手里收購牛奶,很多地區也將養奶牛賣奶列為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政策。但是這種模式存在嚴重的質量不可控隱患,最終導致了教訓慘痛的三聚氰胺事件。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一方面國家對于奶品檢驗的標準嚴格很多,一方面奶業企業也都認識到這種模式的先天不足遲早會讓他們成為下一個三鹿,于是大部分企業都轉向了自建牧場的方向。我們這幾年也經常在媒體上看到因為企業不再收奶而導致奶農倒奶、賣牛、殺牛、破產的無奈新聞。當然每個公司的情況還是有差別,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自己日常購買的牛奶品牌的奶源情況,一般在官網等地方都有比較詳細的說明。
2,最好的奶用來做酸奶,臭了的做冰淇淋和奶粉。
如果真要分類,最好的奶做酸奶而不是當做鮮奶直接賣這就屬于敗家了。至于說發現有幾桶奶臭了的就用來做冰淇淋之類的這在街邊作坊式的企業里面倒是不難,放到全部流程化管理的大型奶業集團里,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高難度操作。沒有人會為了給集團老板省幾桶奶錢,自己背這么大的黑鍋的。
3,奶都是過期的,所以都做成UHT奶,沒營養,老外都不喝這個;
UHT奶又叫做常溫奶,是將奶短暫加熱到超過100度的高溫幾秒鐘,從而殺滅奶中的細菌。這種方法比巴氏殺菌更為徹底,因此在運輸儲存時不需要冷藏。雖然這種方法會損失一點營養,卻可以減少大量因為冷藏而造成的環境污染。
UHT奶和巴氏奶之間的確營養成分和口味上有差別,但是并不大,更沒有UHT沒營養或者過期奶這么恐怖。和文中說的恰恰相反,在歐洲大陸的很多國家,UHT奶才是市場上的主流產品,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等國家的UHT奶比例都超過了90%。“后進”的英國政府還推出過2020年將UHT奶比例增加到90%的政策。
4,奶里加的不是三氯氰胺,而是尿素,然后用制奶粉的時候用高溫變成三聚氰胺。
文章中爆料奶粉里加的不是三聚氰胺是尿素,這可能是因為覺得尿素的名字更有轟動效果。但這不太可能。三聚氰胺的確比較難溶于水,但是它含氮量很高,即便是不高的溶解度,也足夠制假者魚目混珠了。
尿素的價格雖然更便宜一些,但尿素的含氮量低一些,因此必須添加的更多,而尿素水溶液會有明顯的氨水味道,很容易被察覺,因此聰明的制假者是不會犯這種錯誤的。
而且奶粉生產的溫度一般在200度左右,尿素合成三聚氰胺則至少要求在300度以上的高溫,因此所謂“奶粉生產過程中,尿素可以很簡單的變成三聚氰胺”,只能是這位收奶工作者臆想出來的了。
結論:
中國奶制品行業的確魚龍混雜、從來不缺少昧了良心賺錢的公司,和鋌而走險的不法之徒。但這更需要我們正確了解中國奶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選擇更安全健康的奶制品。而一些編造出來的“內幕揭秘”,只會讓我們失去正確的判斷依據,變得更混亂和無助。
發送“奶”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一小時爸爸”你可以收到
配方奶和牛奶,到底哪個更好
解密沖奶粉用水和兒童飲用水的選擇方法
牛奶中的激素會多有害,一起來八一八
運動、乳酸和母乳的那些事情
母乳冷凍冷藏保存的知識小手冊
牛奶致癌迷局
什么樣的酸奶更適合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