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du(我們的教育)—每天關注咱們的事兒...
作者:董飛 大數據專家 Coursera工程師
2005年,我在南開大學讀大三,那時新老圖書館的書很多,但知識都屬于過去,網絡世界風云變化,任何圖書館都無法趕上其變化。
10年后,我從天津到北京,從南開到DUKE,從北卡到硅谷,從LinkedIn到Coursera。我看到了PC互聯網的發展,也追隨了互聯網的潮流,進入一個個爆炸增長的領域,從搜索,到互聯網廣告,從社交到云計算,從大數據到MOOC。
大家越來越感受到科技帶來的便捷,在線購物,在線視頻,在線娛樂已經深入人心,人工智能的短短幾年的發展迅速我,語音識別,機器視覺,自動定位,3D, IoT, WIFI, Bluetooth, iBeacon各種新型技術符號在涌現。每個行業都在被互聯網的浪潮重新洗牌,那么教育行業呢?
教育,同樣也承擔著改革,改善和改變的壓力。
教育的步伐可能有些緩慢。我們的祖先在2000年前也是圍繞著大講堂聆聽孔子或者蘇格拉底;而現在的大學課堂還是基本如此,多個話筒和PPT的演示。在信息不斷爆炸的現在,學習者和老師的需求并沒有得到滿足。2012年作為MOOC的元年,人們開始討論在線教育,3年過去了,大家還是沒看到任何一個大學因為MOOC存在而倒塌,又開始懷疑和否定,這讓我聯想到Bill Gates說過的話,人們往往高估了未來2年而低估了10年內的變化。
其實我們真正觀察身邊,就發現教育已經發生了變化:翻轉課堂,將主動權交給學生;手機拍照答疑,機器開始滲透到對話中;為線下機構做好服務幫助線上線下結合O2O;教育培訓使用硬件,通過機器人編程理解物理世界;游學項目結合旅游市場;互動化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等等。
站在過去和未來的交叉點,我認為MOOC可能是變革高等教育的支點,因為它將極大的釋放教學生產力。那么,圍繞著MOOC在未來5到10年,教育革命還可能發生在哪些場景?
1、十年后,MOOC證書跟大學文憑一樣重要。人們將不再局限四年本科所學,而是按需學習。教育的內容是開放的,而不是被人為的嚴格挑選,美學,藝術,科技,個性化教案可以載入。
2、十年后,MOOC將被絕大多數大學使用,并直接學分換算。學生前兩年在線上學習課程,之后去特定專業的大學面對面上課,并與同伴學習。這既降低成本,提高靈活性,又讓大學可以專注于自己的優勢。
3、十年后,MOOC不僅僅帶來的不僅僅是數據科學和計算機科學,同時會更多的稀奇古怪的課程:如何騎自行車,如何烹飪制作高湯。
4、十年后,MOOC將成為主要方式幫助高校招收新生,離線和在線各占大學收入的50%。兩者的集成非常緊密,MOOC作為基礎和鋪墊準備,為大學后續計劃做延伸和加強。
5、十年后,對于學霸也可以提供高品質的補充課程內容。把學習課程和工作體驗無縫結合。如果工作中遇到新的不解,里面可以調用適當課程補充所需。
6、十年后,人們的學習速度提高兩倍以上。在同等教學質量情況下,采用網上課程,會更快地學完4年大學。有些微課程,學習者甚至在一周內而不是四個月完上完。
7、十年后,只有一半的內容會讓全日制大學教師授課。那些最好的老師也許是來自民間,優秀的老師越來越熟練線上進行教學,他們可以拿到豐厚的物質回報,也感受到快樂和育人的成就感。
8、十年后,我們不用在購買昂貴的紙板教科書,它將會被MOOC的電子教材淘汰和更換掉。
9、十年后,<50%的學習內容由視頻來展現。而大量其他的途徑,如瀏覽器中之間編寫代碼,案例研究,項目運作,身臨其境的互動體驗所取代。虛擬現實被廣泛應用到各種教學場景。
10、在十年后,最高端技術崗位會要求員工在MOOC平臺繼續深造學習,學習成績和成果直接關系到績效考核。
事實上,這并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這已經是可以預示到的幾大趨勢,以下針對具體的幾個場景聊聊。
大學的未來
技術是無法消除大學的,因為大學是誕生必不可少的新知識、新教學法的地方。到2025年,可以肯定的是大講堂的教學方式是行不通的。大部分的內容和基本技能的實踐將通過MOOC,同時其內容質量將遠勝于以往的課堂教學。
課堂線下經驗也為MOOC提高附加價值,可以將重點放在團隊討論,實驗,和應用性科學。大學投入更多的努力放在課堂以外的活動,也許是做研究,由教師或高年級學生組成的輔導,團隊活動,志愿服務,實習,出國留學等。大學的意義不在于知識內容傳授,而是支持和加強這些核心學習行為。可以想象的是,人們可以多次回到學校或者在線課堂,去選擇更多的機會跟頂尖大師學習。
基于大數據的學習新模式
要變革教育首先要變革評估方式,變革評估方式就是要變革評估數據基礎;人在未來學習的行為被記錄成大數據,這個大數據就是評估的基礎。
2015年,很多人無法人無法完成課程,學習路徑也不完善。而到了2025年,可以結合大量的試驗和平臺積累的學習大數據,創建一個新范式。它可以來激勵學生完成課程并領導未來的成功:保證鞏固學習成果,超越死記硬背,建立起內容知識,核心認知和社會技能,如自我控制,合作,表現,分析等。新模式的激勵機制建立在行為經濟學和心理學之上;學習作為一個社會行為讓學習者積極合作,互相幫助,解決問題,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經驗,最后實現學習者自身利益和目標。
同時,數據科學的研究可以應用到更多MOOC上。之前很多實驗學科,如天文學(哈勃望遠鏡引入),生物學(DNA測序),醫藥(電子健康記錄),伴隨實驗和海量數據定量觀測,開辟了人類學習的新的大門,成為知識傳授的有力幫手。
虛擬現實
2015年教學場景非常簡單,僅僅通過圖像、視頻等多媒體的方式來表現教學知識點。2025年可以通過機器人等工具讓人們脫離傳統學習方式去學習,通過聽覺,視覺,觸覺,感覺及思維方式來最大化學習效果。
虛擬現實展現立體型的綜合教學模式不只是與老師交互,同時也可以與知識交互,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立體展現,讓學生對知識點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比如學天文物理,它的最佳場景是置身宇宙中,學政治,最好是你模擬當個總統來分析國際形勢。學法律,你就是法官在復雜的情況下作出最公正判斷。并且電腦知道你學習的進程和特點,通過一些刺激和激勵,更聰明地提示你,這樣既開發了你的大腦,知識也按需所得。超能陸戰隊中的學習場景可以也不是幻想。
人工智能和啟發性搜索
人工智能正往著實現人與物體,人與服務,人與知識之間的緊密關聯的前景,實現“思考即學習”的可能。但無論人工智能發展到什么階段,搜索是最起碼的需求。搜索方式會脫離文字框,目前語音搜索與OCR識別,圖像識別技術正在迅速提升準確度,2015年我只需要說一句話或者給個提示就可以展現出全息影像。這意味著將來的學習中只要有一個機器語音引擎,更智能的搜索基于意識搜索,大腦只要一想到什么就通過傳感器傳輸到云端在返回給適當終端,或者如阿凡達中把人的意識跟生物對接,直接獲得超能力。這是當前機器學習(Deep Learning)與可穿戴設備領域都在探索的方向。百度2015年愚人節推出的神燈搜索對下一代信息整合和學習方式有啟發意義。
學習社區
2025年,每一個學習者已經在網上有公眾賬號,里面記錄他們的證書,上過所有的項目名稱,所有提交的作業,他們的課程和社區參與的徽章,目前活躍在哪些課程等。他們可以選擇公開的列表,像LinkedIn列出你之前做過什么,MOOC平臺可以列出你未來能做什么,大學,課程,專業,和教授都有涉及。
這種呈現形式可以是直觀的(我之前上過的課程和經歷)也可以是隱含的(通過機器挖掘,推斷出我可能勝任的工作)。每個人可以創建學習簡歷,分享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成就。他們可以跟課程感興趣的其他用戶連接,也可以互相推薦課程??梢苑窒韮热荩ㄈ鐐€性化學習路徑)和生活性內容(照片,視頻,博客)。
2025年學習中心將遍布世界各地,作為同伴和社區的延伸,讓學習者無障礙去訪問其他學習者。可以想象伴隨著學習者的成長,他們的圈子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在不斷演變。大多交流可以在網上進行,也可以定期參加小型組織的線下聚會,而小型組織又可以變成大型社區,讓大家有歸屬感。
可以說,未來MOOC學習會更加多元化,而且世界上會有更多的接口,知識將無障礙入口,而現在證書價值會越發重要,是一個數據的積累,學習者就可以按需所學,MOOC根據個性特點動態調整教程,最后頒發有價值的證書,讓未來的雇主認可。
《熊貓教育產品放映廳》又放新電影啦,歡迎圍觀!
產權及免責聲明
對本公號原創、原發、評述、評注、整理轉發的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WeEdu(我們的教育)”公號轉載或由網友供稿的文章,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僅作分享之用,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審核處理。
了解教育,
把握國際發展前沿,請關注:
微信公號:We_Edu
公號昵稱:We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