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616—1626年在位,年號“天命”,清太祖,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權,開始與明朝逐鹿中原,是清朝的奠基人。
努爾哈赤
2、愛新覺羅·皇太極,1626—1643年在位,年號“天聰”、“崇德”,清太宗,1636年改國號為“清”,皇太極特別具有開拓能力,在位17年,不斷與明朝作戰,為清朝的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卻死于入關之前。
皇太極
3、愛新覺羅·福臨,1643—1661年在位,年號“福臨”,清世祖,是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6歲登基,入主中原,遷都北京,二十四歲離世。
順治
4、愛新覺羅·玄燁,1661—1722年在位,年號“康熙”,清圣祖,康熙年少登基,功績卓著,文才武略,開創了清朝興盛的根基,奠定了康雍乾盛世的基礎,非開國之君,謚號卻為祖,堪稱“千古一帝”
康熙
5、愛新覺羅·胤禛(zhēn),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清世宗,雍正是罕見的勤奮皇帝,可是關于他的帝位獲得途徑,心狠手辣,卻一直被后世詬病??傮w來說是一位承上啟下的皇帝。
雍正
6、愛新覺羅·弘歷,1735—1795年在位,年號“乾隆”,清高宗,后人對乾隆的評價褒貶不一,他接手的清朝達到鼎盛,但是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開始走下坡路,好大喜功的他自詡為“十全老人”,多次下江南和到處征伐,也常被后人議論。
乾隆
7、愛新覺羅·颙琰(yōng yǎn),1795—1820年在位,年號“嘉慶”,清仁宗,登基前五年,乾隆作為太上皇是實際的掌權者,后二十年,除了鏟除大貪官和珅之外,并無其他出彩的地方,甚至在1813年,出現了天理教起義,沖進皇宮。
嘉慶
8、愛新覺羅·旻(mín)寧,1820—1850年在位,年號“道光”,清宣宗,道光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也就是在他統治期間,英法聯軍用堅船利炮打開清朝的大門,從此“天朝大國”的時代不復存在,從道光開始,皇帝的臉型就從國字臉變為鞋拔子臉。
道光
9、愛新覺羅·奕嚀(yì níng),1850—1861年在位,年號“咸豐”,清文宗,是清朝最后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他在咸豐帝手中接了一堆爛攤子,卻32歲就猝然離世,給清朝留下了一個女人——慈禧,結束了秘密立儲的規矩,從此慈禧掌握了近50年的權力,清朝進一步向滅亡走去。
咸豐
10、愛新覺羅·載淳(chún),1861—1875年在位,年號“同治”,咸豐和慈禧的親生兒子,同治的意思就是兩宮太后同時治理國家,一生活在慈禧的陰影之下,他的死因至今還是一個謎團。
同治
11、愛新覺羅·載湉(tián),1875—1908年在位,年號“光緒”,清德宗,一生受制于慈禧,性格懦弱,也曾想勵精圖治,尋求變法,均以失敗告終,最后十年被慈禧囚禁,慈禧臨死前一天,被慈禧毒死。
光緒
12、愛新覺羅·溥儀,1908—1912年在位,年號“宣統”,無謚號,也被稱為清廢帝,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整個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親眼見證了清朝的滅亡。
從這12位皇帝的畫像上看,道光之前的皇帝,均是威武霸氣,方方正正的國字臉,可是從道光開始,每個皇帝都是一臉的柔弱,根本沒有帝王應有的霸氣存在,大清的日漸衰落,從后幾位皇帝臉上就能看出來,國運絕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