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老百姓也管它叫“腦中風”,患病后留下的后遺癥讓很多患者“聞之喪膽”。
有數據顯示,腦卒中的致殘率大于70%,50%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每年因卒中而產生的殘疾人多達200萬。肢體運動障礙、失語、精神障礙、植物生存、抑郁癥狀等等都是卒中后遺癥。
卒中后遺癥的發生,給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帶來了嚴重的傷害,更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其實,卒中后遺癥發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3個方面,如果能夠積極避開這些原因,將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殘疾率。
一、患者自身因素
1、高血壓
高血壓是目前公認的引起腦卒中以及腦卒中后遺癥的首要危險因素。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比較一致,大都建議家庭血壓≥135/85 mm Hg(1mmHg=0.133kPa)時可以確診高血壓。
2、吸煙和大量飲酒
煙草中的尼古丁可導致高血壓、血液黏度增加,并使動脈硬化。而長期大量飲酒對身體的危害也是眾所周知。
3、心臟病
心臟病是腦卒中后遺癥的常見危險因素,如冠心病、心房纖顫、心功能不全等都是。
二、長期臥床不運動
長期臥床不運動,會導致很多不良后果,比如:1、廢用性肌萎縮;2、關節攣縮;3、直立性低血壓;4、廢用性骨質疏松;5、心肺功能下降。
這些不良后果對腦卒中患者的恢復非常不利,因此,建議患者越早進行鍛煉越好。
三、接受不正確的康復治療
1、長時間粗暴的關節被動活動
癱瘓肢體關節的被動運動是重要的康復措施之一,其原則是在其關節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再逐步擴大其運動范圍。如關節被動活動超過該關節允許的范圍,猛烈地一下擴大,就會引起韌帶撕裂、關節腔內出血,不但引起疼痛,如反復進行還可發展為慢性炎癥,久而久之造成關節攣縮。
2、康復方法及指導的錯誤
當腦血管患者患肢的運動模式尚處于共同運動階段時,上肢屈曲牽拉及下肢直腿抬高的訓練均會增強異常運動模式,抑制分離運動及正常運動模式的出現。
3、過早的步行訓練可導致膝反張和劃圈步態
下肢癱瘓的腦血管病患者如果要進行行走訓練,必須具備獨立坐、獨立站、重心在患側下肢時的站立以及具有分離運動出現的條件。
在腦卒中后的恢復階段,家人一定要積極鼓勵患者,并且循序漸進地堅持鍛煉,才能更好更快地康復。
最后,建議超過40歲的人群,尤其是生活不規律者,吸煙嗜酒者,肥胖者,有腦卒中家族史,以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者,能積極進行卒中篩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