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溫飽已不是問題,大家關注更多的是如何吃得更健康,而不少人一聽是補藥,能滋補身體,就想著多吃點好,熟不知補藥也不能亂吃,吃錯補藥成毒藥,對身體反而有害無益。
中醫講“虛則補之”,不是虛癥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癥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缺什么,補什么”才能事半功倍。
機體有虛才能進補,但如果一個人機體長期虛衰過甚,就不能復補。猶如久餓或長期禁食,不能立即飽餐的道理一樣。虛弱過甚或過久的人,體內臟器的機能都有所減退,特別是脾胃機能減退,如果盲目進補,往往會損傷脾胃,加重體內陰陽氣血以及臟腑的不平衡。
許多人對補藥有一種不自主的偏愛,認為補藥就是補品,能治病益身,多食多補。中醫提醒:其實,由于藥物性味功能各不相同,它在治療疾病上,都有嚴格的選擇性。在進食滋補類中藥時,要遵循辯證用藥原則,根據身體狀況對癥下藥,適量服用。
藥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許多食物也是有治療作用的藥物,如多吃薺菜可治療高血壓;多吃蘿卜可健胃消食,順氣寬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紅棗、扁豆、藕等也都是進補的佳品。
有些人認為中藥越貴越補,常不惜花高價買鹿茸、人參之類的中藥,其實進補功效未必就好。中藥不應以售價的貴賤來分功效的高低,關鍵是根據自身體質來選擇相應補品。
此外,中醫進補還講究根據季節變化適時進補,不可濫補,外邪不可補等原則。
01 大棗
《本經》中記載到,紅棗味甘性溫、脾胃經,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紅棗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強、滋養全身細胞 ,是一種藥效緩和的強壯劑。
食用禁忌:
1、不可過量,吃多了會脹氣,因此應注意控制食量。
2、紅棗糖分豐富,不適合糖尿病患者吃;多吃紅棗,沒有喝水漱口,容易蛀牙。
3、濕盛或脘腹脹滿者忌食;濕熱重、舌苔黃 的人不宜食用。
4、有宿疾、食積、便秘者不宜多吃;齲齒、牙病作痛及痰熱咳嗽患者不宜食用。
5、棗皮纖維含量很高,不容易消化,吃時一定要充分咀嚼,不然會影響消化。腸胃道不好的人一定不能多吃。
【推薦吃法】
姜棗茶
【材料】:紅棗6顆、枸杞一把、花椒十幾顆、生姜4片(生姜不要去皮,姜的分量不要少,煮出來的水喝起來要有點辣辣的),另外紅棗要去核。
【做法】:加適量水,煮成淡紅色即可。體寒怕冷,所以多加了幾粒花椒,煮成花椒姜棗茶,祛寒濕的效果更強。(兩杯的量)
【功效】:夏天炎熱,人體腠理是開放的,體內陽氣空虛,此時喝一杯姜棗茶,既能補體內陽氣之虛以溫中,又能助陽氣發散以排寒,還能補脾胃,恰好符合《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的宗旨。
02 人參
人參可謂是一味非常有名的補藥,它味甘、微苦,性溫、平。歸脾、肺經、心經,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安神的功效。《本經》記載:“主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適用于調整血壓、恢復心臟功能、神經衰弱及身體虛弱等癥,也有祛痰、健胃、利尿、興奮等功效。
食用禁忌:
1、實證、熱證忌服。
2、《藥品化義》:“若脾胃熱實,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悶,噎膈便秘,有蟲有積,皆不可用。”
3、《醫學入門》:“陰虛火嗽吐血者慎用。”
4、服人參當天或24小時內忌蘿卜,忌茶,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5、忌與葡萄同吃營養受損,葡萄中含有鞣酸,極易與人參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沉淀,影響吸收而降低藥效。
6、忌用五金炊具。
【推薦吃法】
人參煲雞
【材料】:半只烏雞、新鮮人參1支、生姜2片、枸杞、鹽
【做法】:取一只老母雞,最好是烏雞效果更好,營養好,將人參切片塞到肚子里面,然后加水,加調料,小火慢燉,然后吃雞肉,喝雞湯,吃人參
【功效】:對于體虛,氣血不足者,效果良好。
03 黃芪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性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補氣升陽、補脾益肺 、安神益智、生津止渴,是補氣良藥,素有“黃芪補氣”第一之說。
配伍禁忌:
1、《本草經集注》:“惡龜甲。”
2、《藥對》:“惡龜甲、白鮮皮。”
3、《醫學入門·本草》:“蒼黑氣盛者禁用,表實邪旺者亦不可用,陰虛者亦宜少用。”“畏防風。”
4、《本草經疏》:“功能實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氣,氣實者勿用;能內塞,補不足,胸膈氣閉問,腸胃有積滯者勿用;能補陽,陽盛陰虛者忌之;上焦熱盛,下焦虛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氣不和者勿服;痘瘡血分熱甚者禁用。”
5、《藥品化義》:“若氣有余,表邪旺,腠理實,三焦火動,宜斷戒之。至於中風手足不遂,痰壅氣閉,始終皆不加。”
6、《本草新編》:“骨蒸、癆熱與中滿之人忌用。
7、《本草匯纂》:“反藜蘆,畏五靈脂、防風。”
【推薦吃法】
黃芪泡水
【材料】:黃芪30克
【做法】:用沸水沖泡,代茶飲用即可。一般來說,煮沸后代茶飲用,藥效更好,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偷懶,認真的煮起來。
04 西洋參
西洋參性涼,味甘、微苦,歸心、肺、腎經,具有養陰,清熱生津之效。常用于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喉干等癥。
食用禁忌:
1、忌喝茶。因茶葉中含有多量的鞣酸,會破壞西洋參中的有效成分,服用西洋參2~3日后才能喝茶。此外,咖啡對西洋參的效果也有一定影響。
2、禁忌24小時內食用蘿卜。西洋參為補氣(溫補元氣),白蘿卜是泄氣的(清熱解毒,清涼等作用),兩種食物自相矛盾,從中醫角度來講兩種食物是相克的,易過敏甚至中毒。
3、警惕不良反應。有的人服西洋參后,會出現畏寒、體溫下降、食欲不振、腹痛腹瀉或痛經和經期延遲、過敏反應等,如發生立即停用觀察
4、中醫認為,西洋參屬于涼藥,宜補氣養陰。如果身體有熱癥,比如口干煩躁、手心發熱、臉色發紅、身體經常疲乏無力,使用西洋參類補品可達到調養的目的。反之,若咳嗽有痰、口水多或有水腫等狀態時,就應避免服用西洋參,否則就會加重病情。
5、西洋參不利于濕癥,服用時還要考慮季節性。春天和夏天氣候偏干,適合服用西洋參,不宜服用人參或紅參;而秋、冬季節更適宜服用人參。
【推薦吃法】
康美養生三寶粉
【材料】:西洋參粉、三七粉、丹參粉各3克
【用法】:脾胃不好者早飯后溫水送服,每天一次
【功效】:三七降血脂、防血栓;西洋參入腎,補元氣、抗疲勞、降血糖;丹參為赤入心降低血粘稠度,為心腦血管保護神,三者組方搭配,源頭遏制三高,是慢性病養生首選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