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中開始,中遠海控A股和H股便開啟了連續上漲。
以H股為例,2020年5月29日,中遠海控股價盤中觸及低點1.9港元,此后便開啟飆漲模式。近期股價高點為21港元,相較去年盤中1.9港元低價,漲幅高達10.05倍。
A股方面,中遠海控近期高點是30元,較去年5月盤中最低價3.14元,上漲了8.55倍。
中遠海控一年漲10倍的背后,是止不住飆漲的海運價格。
早在去年八九月運價飆升之時,已經有人在高呼“運價正在變得瘋狂”。如今,海運價格仍在不斷突破原先的紀錄。
根據國際物流在線平臺“運去哪”的監測顯示,6月下旬,1個20英尺標準集裝箱的運價,深圳鹽田到德國漢堡港,約為6800美元,到美國西部洛杉磯港,價格范圍為8100美元至9800美元,到美國東部紐約港,價格突破了10000美元,價格持續創新高。
一倉難求、價格上漲的海運價格讓中遠海控業績炸裂。
2020年三季度開始,中遠海控從二季度的8.46億元大幅提升至27.23億元,此后的2020年四季度歸母凈利躍升至60.67億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中遠海控總資產為2,923.24億元,歸母凈資產為594.72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648.43億元,歸母凈利潤為154.52億元。
6月9日,中信建投研報指出,上調中遠海控2021年盈利預測至775億元,目標價上調至38元。預計中遠海控2021/2022/2023年凈利潤分別實現775億元、620億元、533億元。考慮集運市場景氣度高位運行,估值較前期8倍估值下降至6倍,對應股價為38元。
6月16日,美銀證券研報稱,上調中遠海控(H股)評級至“買入”,目標價由10.7港元大幅調升124%至24港元,并對集裝箱船運看法轉正面。此外,該行認為第三季行業將取得強勁表現,因需求急速增長,以及目前物流業瓶頸持續,預計運費仍有上升空間,推動市場提升預期。
03
1.中國臺灣海運三巨頭:1年漲超20倍。
在中國臺灣省,臺灣集裝箱海運三巨頭長榮海運、陽明海運和萬海航運紛紛交出好成績。
長榮公布3月份的營業收入為321.7億新臺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35%,比2020年第四季度增長40%。第一季度的收入總計為902.4億新臺幣,相當于31.7億美元,是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的兩倍多。
長榮海運為中國臺灣地區海運巨頭之一,2020年3月份,股價一度低至8.9元新臺幣,此后股價一路上漲,公司最新股價為176元新臺幣,漲幅高達18.8倍。
陽明海運2020年7月份,股價一度低至6.06元新臺幣,此后股價一路上漲,公司最新股價為166元新臺幣,漲幅高達26.4倍。
萬海航運2020年3月份,股價一度低至11.85元新臺幣,公司最新股價為300元新臺幣,漲幅高達24.3倍。
2.以色列ZIM:今年第一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凈現金為7.774億美元,是2020年第一季度凈現金的7倍多。

與此同時,該公司今年前三個月的運輸量為81.8萬teu,而2020年同期的運輸量為63.8萬teu。今年第一季度的平均運費為1925美元/標準箱,幾乎是去年的兩倍。
3.丹麥馬士基:單季利潤創歷史紀錄。
A.P.穆勒-馬士基在2021年第一季度表現出色,單季利潤創歷史紀錄。受海運、物流和碼頭業務的強勁推動,實現了高增長和高盈利。
第一季度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從去年同期的15億美元增至40億美元,息稅前利潤(EBIT)從5.52億美元增至31億美元,營收則增長了30%至124億美元。

4.德國MPC:新的EBITDA中點是2020財年的8倍。
集裝箱市場的好轉勢頭還將繼續,這促使在奧斯陸上市的德國支線集裝箱船MPC Container Ships提高了今年的盈利預期。到目前為止,該公司今年的股價已上漲了75%。
早在2月27日,該公司就預測2021年的營業利潤將至少增長6倍,達到9000萬美元至1.2億美元之間。
日前該船司在一份新聞稿中表示,MPC現在收入為2.6億美元,營業利潤在1.4億美元。新的EBITDA中點是2020財年的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