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者危險負擔原則的運用及限定
(2015-11-0613:54:37)轉載▼
標簽: 優者危險負擔 交通事故 分類: 勞動人事法規及基本知識
“優者危險負擔”原則的運用及限定
孫泳、潘旋、王鑫 2014-06-10 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
在沒有交通部門責任認定書的情形下,司法實踐中許多法官運用生活經驗并結合交通事故具體情形,運用“優者危險負擔”原則判定優勢機動車一方承擔部分責任。但“優者危險負擔”原則的運用并沒有明確的立法依據,缺乏相關法理支撐,論者往往將問題導向研究誤區,實踐中也有將該原則濫用的風險。故筆者認為有進一步研討的必要,在厘清該原則實際適用情況的前提下,擬提出幾點規制建議。
一、司法現狀——無責任認定書情形下“優者危險負擔”原則的運用情況
關于交警部門對交通事故沒有定責時,機動車之間的賠償責任分配問題,在實踐中法官根據具體案情、事故情狀主要有兩類做法。
一種做法是:在交警部門沒有認定事故成因及雙方責任的情況下,法院無法確定當事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也就無法認定侵權的法律關系是否成立。這種做法的主要理由有:交警部門是交通事故處理的主管部門,具有行政管理職權也具有專業勘驗技術,因此,交警部門出具的交通事故認定書是法院確定當事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依據;而且,在原告需要就是否發生事故、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進行舉證能力,由于舉證不能,往往直接被駁回訴訟請求。
還有一種做法是:在交警部門無法認定事故責任時,法官應當根據當事人在事故發生的過程中對危險發生的回避能力的大小,注意義務的程度高低等情況,判定各方的責任大小,不能僅以交警部門的事故認定書作為確定侵權責任是否成立的唯一證據。這種做法的主要理由有:從證據的種類看,交通事故認定書只是書證的一種,盡管對于法官的心證影響比較大,但其實質仍然是證據的一種,法官可以根據民事訴訟證據規則進行認定或否定。
二、分析評價——實踐中做法的理論評析
?。ㄒ唬﹥群缍?/p>
所謂“優者危險負擔”原則,是指在受害人有過失的情況下,考慮雙方對道路交通注意義務的輕重,按機動車危險性的大小以及危險回避能力的優劣,分配交通事故的損害后果。機動車之間判斷危險的原則是:以質量、硬度、速度、車輛自身控制力等因素來認定機動車的危險性大小。比如,健全的成年人比老幼病殘者優越,汽車比行人優越;在各種車輛中,性能好的車比性能差的車優越。優越者的行為的危險性更大、危害回避能力更強,發生交通事故后,在等同的情況下,危險性大的一方應承擔較大賠償責任。原因在于,優越者所需注意之程度較高,過失既重而原因力亦強。雖然沒有明確的立法規定,但“優者危險負擔”原則的精神仍可以在相關法律中覓見。如《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沒有過錯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的,根據過錯程度適當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賠償責任;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但該法條的適用僅限于事實清楚、責任分明的交通事故糾紛中。
(二)觀點厘清
在無交通部門責任認定書的情況下,有觀點認為可直接采用上述第二種做法及理由,認為該做法更符合民事訴訟證據的認證規則,也是在沒有交警部門責任認定結論的情形下,正確解決交通事故糾紛責任認定的基本方法。[1]筆者認為,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兩種做法及理由并無優劣之分,本質上也并非觀點之爭,不宜簡單地蓋棺定論。之所以出現兩種做法,本質上源于“優者危險負擔”原則的適用前提是事故事實不清、責任不明。法官由此要面對一個需要心證、自由裁量的案件情境,判定事故是否發生、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在對事實有蓋然性認識的基礎上來決定是否適用“優者危險負擔”原則。故兩種做法都是一個選項,而不是結論。
(三)理論評判
基本理論。“優者危險負擔”原則的基本理論是根據行為的危險大小及危險回避能力的優劣來決定過失的輕重。但這只是適用“優者危險負擔”原則評判的必要條件之一。
責任類型?!皟炚呶kU負擔”原則適用時的歸責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該理論源自日本的司法實踐,是過失相抵原則在各類交通事故中的具體運用。在無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案件中,法院往往根據雙方的過錯,酌定雙方應承擔的責任份額。但在實踐中,該原則的適用更像是過錯推定。
舉證責任?!皟炚呶kU負擔”原則的適用減輕了受害人的舉證責任,加重了優勢機動車一方提供反證的舉證責任。司法實踐中往往由被害人盡到初步的舉證責任即可。
三、合理限定——“優者危險負擔”原則適用的條件
?。ㄒ唬┻m用“優者危險負擔”原則的前提是案件事實不清、責任不明
適用“優者危險負擔”原則的前提是交通事故事實不清、責任不明。如果案件事實清楚、責任明確,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即可認定責任,不需要適用“優者危險負擔”原則。
(二)適用“優者危險負擔”原則應由原告盡到初步證明責任
為防止“優者危險負擔”原則的濫用,應明確原告的舉證責任。原告應對以下事實舉證:發生了交通事故;原告的損害與被告駕駛車輛具有因果關系或有影響關系。原告無法盡到初步證明責任,應駁回原告訴訟請求。被告應舉證的范圍:自己無責任、盡到注意義務;被害人故意或有重大過失。
(三)適用“優者危險負擔”原則應基于雙方注意義務作出過錯認定
判定雙方的過錯程度,通常的標準有:一是根據注意義務的內容和注意標準來決定過錯輕重;二是根據行為危險性大小和危險回避能力的優劣決定過錯輕重。一般認為,造成險情方的違法行為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其交通行為狀態對險情避讓方的避讓難易程度有著直接影響。
(四)適用“優者危險負擔”原則應堅持謹慎的心證
在正常駕駛中,如何認定雙方的過失,需要根據法官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限的證據作出必要的判斷。在此,應防止不當擴大優勢機動車一方的注意義務和責任范圍,借鑒比例原則,參照通常人、通常情況下是否會發生損害。具體應結合機動車駕駛路況、周圍環境、雙方之間的距離等因素綜合認定,判斷優勢機動車一方對受害人或其車輛在通常情況下是否會產生影響力。
(五)適用“優者危險負擔”原則仍應遵守侵權法的一般原理
侵權責任的規則原則是過錯責任原則。適用無過錯原則應有法律明確規定。比如在事實清楚的案件中,適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而在事實不清、責任不明時,優勢機動車只要證明自己無過錯、盡到注意義務,就應免除優勢機動車一方的責任,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作者單位:宿遷市中級人民法院、宿城區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