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是指成熟卵泡發育到一定階段,明顯地突出于卵巢表面,隨著卵泡液的增加及其內壓力的升高,使突出部分的卵巢組織變薄而最后破裂,次級卵母細胞及其外周的透明帶和放射冠隨卵泡液一起排出卵巢。計劃要小寶寶的準爸爸和準媽媽們應該選擇在排卵期同房,這樣可以提高受孕的幾率,那么,怎樣監測排卵呢?
對于月經周期規律的女性,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監測排卵:
1.月經周期計算法:排卵發生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天,即月經周期減14天為排卵期,如28天一個月經周期,則月經來潮第14天為排卵期。如32天一個月經周期,則月經來潮第18天為排卵期。
2.基礎體溫測定:從月經來潮第1天開始測定基礎體溫,每日自然醒后舌下測體溫,記錄體溫變化情況,排卵后體溫中樞在孕激素的作用下會上升0.3~0.5℃,持續12~14天(雙相體溫),如體溫下降則下次月經來潮。
3.宮頸粘液改變:排卵期女性的陰道分泌物變得稀薄如蛋清樣,拉絲度長,婦科檢查時可見宮頸口呈瞳孔樣改變,這是為了讓精子能更容易地通過從而增大受孕成功的機會。
4.孕激素水平測定:排卵后6~7天查血清中孕酮水平,升高說明有排卵。
對于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女性更適合B超監測排卵,陰道B超不僅能觀察到卵泡動態發育,還可監測子宮內膜和宮頸粘液情況。根據月經周期長短確定第一次監測排卵的適應時間,周期28~30天者月經第8~10天開始監測排卵,周期短于28天者應適當提前2~3天,周期長于30天者應適當退后2~3天,根據卵泡生長速度確定下次監測時間和次數,剛開始一般2~3天監測一次,接近排卵時應每天監測直至排卵。B超監測排卵可觀察到卵泡發育、內膜和宮頸黏液等,以指導最佳受孕時間。
建議想要寶寶的夫妻在排卵期前后進行性交,因為這個時候比較容易懷孕,但不意味著處于非排卵期的時候就不能懷孕,只是懷孕的幾率較小,但仍有懷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