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法》第四十條第一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設立董事會的,股東會會議由董事會召集,董事長主持;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主持;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一名董事主持。 第四十七條規定:董事會會議由董事長召集和主持;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召集和主持;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一名董事召集和主持。
公司章程規定,董事長可以委托其他人代為召集董事會,主持股東會會議,該條款效力如何? 公司章程的約定不能與法律法規相沖突,否則該約定應認定為無效。
[本院認定]
陳某等28人、鄔某、寧波市WH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WH公司)都是食品公司的股東。
2014年7月1日,食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鄔某與WH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張某簽訂了一份授權委托書,鄔某持有食品公司29.23%的股權,其全權授權張某行使股東權利,履行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職責,其中包括代為召集董事、召開和主持董事會會議,對董事會決議行使表決權以及代為提議召開、主持臨時股東大會,對股東會審議事項全權行使表決權等。該份授權委托書于次日經奉化市公證處公證。
2014年7月3日,食品公司召開了2014年第一次董事會,決議召開2014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內容為選舉新一屆董事會、監事,采用“海選”的方式,不指定候選人,并推選張某為臨時股東大會的會議主持人。之后,食品公司向各股東送達了關于2014年7月21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的通知。
2014年7月9日,陳某等28人以會議時間與夏某訴食品公司請求變更公司登記糾紛一案的開庭相沖突以及鄔某的16股股權不具有表決權等理由向食品公司回函要求變更股東會召開時間和地點,食品公司收悉后于2014年7月14日復函明確告知陳某等28人本次股東大會的召開時間和地點不作變更。
2014年7月21日,食品公司如期召開了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陳某等28名股東缺席,WH公司由法定代表人張某出席,股東鄔某、董某、崔某委托張某代為行使股東權利,股東金某、沈志秀、王某、周某、沈某分別委托王某1、何某、周某1、舒某、俞某代為行使股東權利,股東鄔某、楊某、鄭某、鄔某1、俞某均委托張某正行使股東權利,參會股東代表有56.924%表決權。該次會議在浙江三思律師事務所的見證下經上述有表決權的股東全體同意通過了如下的議:1.免去鄔某、董某、崔某原董事職務,免去楊某、謝某原監事職務;2.重新選舉張某、金某、吳某為董事,任期三年;重新選舉丁某、謝某為監事,任期三年。
案外人夏某曾于2012年4月17日向浙江省奉化市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奉化法院)起訴鄔某要求確認雙方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合法有效,并由鄔某協助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該院審理后認為鄔某明知該股權轉讓要經過股東大會通過,也明知通不過,還簽訂協議,并在協議中約定保密條款,收取轉讓款,后又與他人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再次收取股權轉讓款,且拒不返還轉讓款,已經涉嫌詐騙,該案已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訴訟案件范圍,故駁回了夏某的起訴。另外,奉化法院(2014)甬奉商初字第398號案件的開庭時間為2014年7月21日下午,同食品公司2014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的召開時間重合。
[爭議焦點]
一、涉案的16股股權的表決權是否受限制以及在16股股權權屬案件開庭審理當天召開股東會議是否合法。
二、鄔某委托非食品公司員工張某召集董事會及主持股東大會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本院認為]
關于爭議焦點一:在鄔某名下的16股股權權屬產生的爭議尚在訴訟過程中,食品公司在陳某等28名股東要求變更股東會召開時間和地點的情況下,仍堅持選擇在該案件開庭時間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存在程序違法,侵害了公司股東的合法權益。
關于爭議焦點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十條第一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設立董事會的,股東會會議由董事會召集,董事長主持;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主持;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一名董事主持”,第四十七條規定:“董事會會議由董事長召集和主持;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副董事長召集和主持;副董事長不能履行職務或者不履行職務的,由半數以上董事共同推舉一名董事召集和主持”,上述條文均明確規定了董事會、股東會會議召集和主持的人員身份為董事長、副董事長或董事,食品公司召開的此次董事會、股東會會議,由張某作為主持人主持會議,張某的身份是食品公司的股東萬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是食品公司董事,其是受董事長鄔某的委托作為代理人參加會議行使表決權,張某作為主持人主持會議,違反上述法律規定。雖然食品公司章程第二十一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董事會召集,董事長主持。董事長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職務時,由董事長指定的其他人員主持”,但公司章程的約定不能與法律法規相沖突,否則該約定應認定為無效。
[案例來源:陳平、程玉蘭等與奉化市食品有限公司公司決議撤銷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浙甬商終字第1298號]
公司章程是有限責任公司的憲章性文件,是很多公司治理、經營管理活動都需要遵守公司章程的約定。雖然有限責任公司主導股東自治,股東可以將對公司的意思自治體現在公司章程內,但公司股東意思自治必須在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很多公司在設立過程中不重視對公司章程內容的設計,甚至有很多公司直接套用網絡下載的模板,這將給日后公司的經營管理過程留下非常大的法律風險。實踐中,關于公司章程常見的問題有:
1.不重視公司章程的規范設計,公司章程內容直接套用網絡模板,不符合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
2.公司章程直接引用公司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未考慮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
3.公司章程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
[規則一]
公司章程屬于自治性規則,股東可根據意思自治原則制定、修改公司章程,但不得違反公司法的強制性規范,否則不具有法律效力。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時設立的公司章程應當是發起人合意設立的維護公司股東權益和規定公司經營范圍等等事項的自主性協議,但是不能違背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在《公司法》已經對相關事項作出規定,并且允許公司章程作出例外規定的情形下,公司章程在規定關于股東資格繼承、股東會決議的表決權比例、公司增資的股東認繳比例和監事會的設立等等方面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就是,可以不同于《公司法》規定,但不能就此限制股東權益。因此,公司章程的規定與《公司法》的一般性規定發生沖突時,并不必然導致公司章程無效,只有當章程違反了強制性規定,而且未有效保護股東、公司權益,特別是中小股東利益,就會導致無效。
[判決主文]
公司章程是調整一個公司所有股東之間、股東與公司之間法律關系的必備性文件,它是股東意思自治的體現,但章程的自治性是相對的,它以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為前提。
1.關于被告章程第二十四條第(二)、(三)項內容的效力問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七十六條規定:“自然人股東死亡后,其合法繼承人可以繼承股東資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本院認為,對于因繼承這種繼受取得公司股東資格的情況,有法律的明文規定,同時也授權公司章程中另行約定相結合的方式。在此,允許公司章程另行規定的是對已故股東的繼承人成為公司股東設置一定的限制條件,即基于公司所具有的人合性,來規定股東資格的繼承辦法。一旦約定繼承人可以繼承死亡股東的股東資格,則該繼受取得資格的股東就應當依法享有法律所賦予的股東權利,如了解公司經營狀況及財務狀況,查閱股東會會議記錄和公司財務會計報告等基本權利,而不應當對其股東權利加以隨意限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即股東會會議是股東表達自己意志的場所,股東在股東會上有表決權,這是股東基于投資人特定的地位對公司的有關事項發表意見的基本權利。同時法律賦予公司章程自治權,即公司章程可以規定另外的行使表決權的方式,但并不能因此剝奪股東行使表決權的權利。現被告章程第二十四條第(二)、(三)項顯然剝奪了繼承股東的上述權利,違反法律的規定,應當確認無效。
2.關于被告章程第二十五條第(四)項內容的效力問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本院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有權優先認繳公司新增資本,是為了維持現有公司的股權組成結構,維護現有股東的利益,但在有的情況下,考慮到有限責任公司的人合因素,可以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但必須要經過全體股東的約定。故被告章程第二十五條第(四)項的規定違反了上述法律的規定,應確認無效。
3.關于被告章程第二十九條內容的效力問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四十四條規定:“股東會的議事方式和表決程序,除本法有規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規定。股東會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本院認為,由于公司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是公司的重大事項,故法律對于公司作出以上事項的決議有強制性規定,即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不能通過公司章程或其他方式予以改變。現被告章程第二十九條內容亦違反了法律對于公司上述事項法定表決方式的規定,亦屬無效。
4.關于被告章程第四十一條內容的效力問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監事會,其成員不得少于三人,股東人數較少或者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一至二名監事,不設立監事會。監事會應當包括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其中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定。監事會中的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選舉產生。”即監事會作為公司的專門監督機構,其規模應根據公司的具體情況而定。根據法律相關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設立監事會,其成員不得少于三人,股東人數較少或者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一至二名監事,不設立監事會。現本案被告注冊資金達 500 多萬元,且股東人數也較多,為保護公司和股東的利益,并便于全面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真正起到對公司的監督作用,被告應當設立監事會。現被告不設監事會,僅設監事一名,顯然與法律規定不符。
根據法律對于監事會成員產生途徑的規定,監事會應當包括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股東代表由股東會選舉產生,職工代表由公司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或者其他形式民主選舉產生。現被告通過公司章程的條款直接約定監事由公司工會主席擔任,本身違反了選舉的程序。且由于工會會員是公司職工自愿申請并取得會員資格,并非是所有職工都是工會會員,而作為職工代表的監事是由全體職工選舉產生,故工會主席和職工代表監事的選舉受不同法律調整,且兩者的主體和范圍亦不相一致。故訟爭條款實際上剝奪了一部分職工(未加入工會的職工)依法享有的選舉監事的權利。故原告主張訟爭章程第四十一條無效的主張成立。
【案例來源:(2007)滬一中民三(商)終字第 172 號】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印發《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公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京高法發[2004]50號)】
來源:法碼企業法律
免責聲明
本站部分轉載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轉載文章,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