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談教師的壓力
忽聞最近湖北推出了教師的十大禁語。包括:你不學可以,但不要影響其他人!就你事多,快點,我很忙!你父母是干啥的?沒見過像你這樣的學生!我真的受不了你了!我就知道,你改不了!你怎么越來越差了?不想聽的可以睡覺!你要不想學就回去!我怎么一點都感覺不到你們年輕的朝氣!
為什么不是二十大禁語?難道沒有其它該禁的了嗎?當然還有的是。不過,幸好是十個,不然太多的話還真難記住。老師們上課可得小心了,切莫胡言亂語!一旦有人檢舉,恐怕飯碗不保。
這些話該不該說?肯定不該。但教師不是圣人。人生氣的時候難保不會說一點難聽的話。當孩子特別不像話的時候,這些話可能沖口而出。誰敢保證和禁語一點不沾邊呢?如果非要教師保證不可?那好,干脆不開口,不管最好,免得添麻煩,又何必呢?教師應該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么?不錯。可家長就不會說這些禁語了么?于是要設定家長禁語了。即使是教育專家,作報告的時候頭頭是道,但是回到家后也免不了來幾句禁的吧?因此,如果有人以為“禁語”一經公布,便萬事大吉,那是太天真了吧。規定那么具體,有什么意義呢?好像教師都不懂似的,也太小瞧他們了吧?只要有個總的原則,那么不該說什么,就很清楚了,教師畢竟不是文盲。
教師頭上的緊箍咒,一條又一條,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學生要減負,不錯。但是教師要不要減負呢?這似乎很少提及。教師好像是永不疲倦的“永動機”一般,不需要“能量”,就能拼命工作。教師面臨的各種壓力,如果沒有親身經歷,是很難體會的,說出來,大家以為是天方夜譚式的訴苦,不耐煩聽的。但以下壓力,是真實的存在,沒有半點虛假。讓我一一道來:
1. 工作方面的壓力。上海的中小學教師,每天工作12個小時,是很普遍,很“正?!钡?。長期積累下來的疲勞,造成他們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的比例有多少?教師身上無意義的負擔到底有多少?值得好好研究。教學改革措施不斷推出,創新舉措源源不斷,對教師的要求層層加碼,難道不該研究一下?
2. 來自媒體的壓力。媒體對于教師,好像是天生的冤家,很不友好。不管發生什么,首先是批評教師,似乎教師是天生的壞人。通過揭露個別教師的惡行,給人留下的是所有教師都“無惡不作”的丑陋形象,于是“大快人心”。好像不把教師徹底搞臭,絕不罷休,那才是他們的本事。我不知道他們自己的孩子是否還要上學?大概生下來都送到國外?因為中國的教師糟透了,沒救了。
3. 來自領導的壓力。學校里凡是發生事情,即使本來是教師有理,但能夠勇敢站出來據理力爭,為教師說幾句公道話的領導,實在少見。他們為了某種需要,總是把板子打到教師身上,教師成為“替罪羊”,這樣的例子真是不少,讓教師特別感到寒心。
4. 經濟方面的壓力。看看小學里有幾個男教師?幾乎沒有。某小學有50個班級,班主任全是女教師,一點也不奇怪。那么初中呢?也差不多。即使是高中,至少外語組幾乎都是女教師的“一統天下”。為什么?原因很簡單:中國的傳統是男人要養家。而當教師的收入,養家實在太難了。難怪有人要跳槽到培訓機構,外企和合資企業去,工資翻倍是肯定的。在上海這樣的城市生活,教師這點工資,確實難以應付。全國教師工資基本拉平,不知是誰出的餿主意?
5. 科研方面的壓力。在教學任務繁重的同時,為了改革創新,職稱評定,教師必須在科研上有所作為。不發表幾篇論文,評職稱第一關就過不去。在論文滿天飛的當下,真正有實際用途的,到底有多少?比例之低,恐怕讓領導面子上難堪。而且論文之亂象,說出來更是可怕!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能改變呢?
6. 來自家庭的壓力。教師整天撲在工作上,幾乎沒有時間管自己的孩子,家里的老人,因此特別感到愧疚。教師對于家庭的貢獻太小了。長此以往,家人難道不會口出怨言么?
7. 來自專家的壓力。專家每年都有新的教改方案推出,對于教師來說,就是要不斷緊跟,深入領會精神,并加以實施。且不說我們的專家往往不上課,甚至有的從來不上課,根本不了解一線教學的情況,從理論到新的理論,一套又一套。教師的工作層層加碼,越干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最苦惱的,是發現搞錯了,不斷修改,居然又回到老路上來,讓人哭笑不得。
8. 來自學生的壓力。教一群獨生子女,大家都明白不容易。要保證學生升學率的提高,第一責任人就是教師,不可推卸??蓪W生往往受到媒體和家長的誤導,媒體主張“素質教育”,“成功教育”,可家長最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頭腦中混亂的價值標準,給教師的工作增添了很大的困難。如何平衡,實在是個難題。
9. 來自社會的壓力。這個壓力主要是來自民眾和家長。隨著家長的自我保護和權利意識的增強,很多原先簡單的事情,就變得非常復雜。教師必須花費極大的精力,來應付這些壓力。處理不好,會“吃不了,兜著走”,絕非容易。
10. 來自同事的壓力。知識分子總是要顧及“面子”的。如果同事的業績超過自己,特別是年輕的同事竟然比老教師做得更好,那么,老教師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將是極具破壞性的。
以上的十大壓力,像是十座大山,壓在教師身上,是事實存在。能夠頂得住的,都是超人。當教師就得成為超人。如果硬要假裝看不見,忽視現實,那么會造成多大的損害,是很難說的。
值此慶祝教師節31周年的時機,教育部應該為廣大教師做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就是對這些現象和問題進行詳細的研究,找到適當有效的方法,來改變這個趨勢。而不是“慷慨”宣布,教師從此有可能評上“正教授”之類。因為誰能夠評上,大家都明白。無非是照顧幾個領導同志的情緒罷了,其他人肯定沒戲。難道不是嗎?不進行研究,不尋找對策,則我國的教育就不會有進步。至于過不過教師節,那并不是太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