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此藝者必應知曉天為大周天,人為小周天天有十萬 八千星斗,人有十萬八千毫毛,天有日月,人有眼目,天有 風云雷電雨,人有心肝脾肺腎,天有三百六十五度氣,人有 三百六十五骨節,天有千二節令,人有十二經脈,定十二時 辰,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點 穴之法,分生死之道,何時血在何宮?何時轉交何界?穴是 何名?交于何穴?長短分寸,絲毫不差,氣在前走,血在后 跟,相連分寸,定而不易,從一時辰為八刻,故有上四刻下 四刻長短之分,按定時刻,最為緊要,比如子時上四刻血到 何宮,下四刻又交何處,絲毫不差,方可下手點穴,若點著 子宮之血,其人定死無救,點著子宮之氣,對時必亡,點著 子宮之后,三日定死,點血閉穴,無藥挽救,若被點著,需 要會點之人,仍用點法,撫摸穴道,將氣血推活過宮,方可 解救,若時間過久,縱能救活,亦必成殘廢。不過,要能以 點穴之法傷人,必須要有指上功夫,才能得心應手“否則點 不著穴也!要練至手指頭如鋼似鐵般。所以在點穴傷人之 前,必須先練習金剛指功,才能奏效。否則,即使是指插中 對方穴位,無濟于事,仍然不能使他受傷。點穴、卸骨、擒 拿皆注重指功,有數步數層功夫。總而陋之,須練指力握 力,練眼神,練身法步法。功夫高深者練至由實勁到虛勁、 透勁,方始大成總之,以練指功為起步,具體練法詳見本 書硬功夫中各種手功,指功修練法。
第二節點打穴位簡吩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9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 生720個穴位。穴位猶如日、月、星、辰分布于太空,而經 絡貫通于全身,如山川河流行于大地。五臟合于五行之生 克,水、火、木、金、±o十二經絡合于十二時辰,子、 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戎、亥。各穴位合 于周天位置,以統帥金身之機樞(包括致命穴和主暈穴)
人體周身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至 于致命,其余36個穴是致命穴,亦稱4死穴氣死穴又分軟麻、昏 暈,輕和重四種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 穴。技擊與生死搏斗之中,做為殺手使用。
諸穴大同小異,主暈穴雖不足以致命,亦可使暴客暫時 失去抵能力3主傷可使歹徒斷肢、脫臼、出血,即致殘也$ 主死穴,即致命也,此方萬遇不得施也。
習點穴之法,獲真功者雖少,但也并非萬難廠'鐵棒磨 繡針,功到自然成” 然而,失德者、無志者,從無成也。
歷代先師遺訓益教旨,《勸君習1武尚德葆俠,練體健 身,切莫無故傷人也。
另穴者,孔隙也,穴位,亦稱《孔穴”、《經穴”、 &氣穴”、“骨孔'、''節'、“會》等不同的別名,它是 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身體表即肌膚、骨間的部位。
人體的穴位分布于全身,營養人體的氣血沿穴札所屬的 經絡通行全身,無處不到,周而往復,循參不息。氣血每天 循環經脈定時通過每一個穴位。若是穴位因為受傷而閉阻,
必然引起經脈不通,不通則痛。并引起氣血壅滯瘀結,臟腑 失調。故穴位受傷者,重者斃命,輕者也會出現一系列相應 癥狀,若不治或治之不當,也會造成經年不愈,釀成痼疾。
一、三十六致命穴名稱(附圖)
百會穴(泥丸穴):位于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耳關線 的交點處。屬督脈,為手足之陽,督脈之會。
.天宮穴(頂心穴,位于人體正顛頂之中,鹵會正 后一寸處。屬經外奇穴,是人體十分重要的一個穴位。
眉心穴(眉中穴)位于兩眉中心,為經外奇穴
太陽穴(當陽關穴):位于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后約 寸凹處,屬人體一經外奇穴。
人中穴(水溝穴),位于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三 分之二處,屬督眩臉穴,為手足陽明,督脈的交會穴。
耳門穴(耳根穴),位于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 陷處,為手少陽三焦經。
天突穴(玉戶穴)位于項結喉下2寸的中央正中凹 陷處,屬任脈,為任脈與陰維脈的交會穴。
廉泉穴,位于喉結上凹陷處,屬任脈腦穴。
華蓋穴,位于胸正中線,胸骨角的中點,手第一肋間 處,屬任脈腌穴。
乳根穴:位于乳頭直下,乳房下溝凹陷處,為足陽明 胃經的經穴。
迎穴(咽喉穴):位于喉結旁開5寸處,為足陽 明胃經經穴。
乳中穴:位于乳頭正中央之處,為足陽明胃經的經 穴。
人體三十六要穴圖
百會穴2.天宮穴3眉心穴4.太陽穴5 .人中穴6耳門穴
7.天宮穴8,廉泉穴9.華蓋穴10.乳根穴11.人迎穴12。乳中穴 13.膻中穴14.中庭穴15.鳩尾穴16.神闕穴17丹田穴18.中腕 穴19。期門穴20.章門穴21。關元穴22.曲暈穴23 ,肩井穴24會 陰穴25 .環跳穴26 .長強穴27 .命門穴28 .背中穴29 .靈臺穴30. 涌泉穴31。腎俞穴32 ,肺俞穴33,大椎穴34。風池穴35.啞門穴 36.志室穴
13。膻中穴(胸腔穴):位于胸部正中線,兩乳中間凹 陷處。為任脈經穴。
14°中庭穴(心坎穴):位于膻中穴下1寸左右正中凹 陷中央,為任脈經穴。
15。鳩尾穴:位于臍上7寸,劍突下5寸,為任脈經穴。
16·神闕穴(臍中穴):位于臍正中處,為任脈經穴。
1丹田穴(氣海穴),位于臍下1.5寸處,為任脈經 二焦幕八
中脫穴(胃骯穴),位于腹正中臍上4寸,上腕穴下 寸。為任脈一經穴,也為胃之幕穴。
期門穴:位于乳下兩肋當第六肋間。屬肝經。肝之 幕穴。為陰維、足太陰,足厥陰之會。
章門穴(長平穴):位于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第一浮肋前端。屬肝經、肝之幕穴,為足太陰、陰維、足厥 陰之會。
21 .關元穴(次門穴):位于臍下3寸處。屬任脈經穴, 為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三經與任脈交會。
曲骨穴3位于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屬 肝經與任脈交會。
肩井穴,位于屈指握拳,中指與無名指指尖所對的 掌心中,屬手厥陰心包經一穴。
會陰穴(海底穴):位于會陰部正中點。屬任脈經 穴,為任、督、沖三脈的交會點
' 25。環跳穴(散骨穴)'位于股骨大轉子最高點與骨裂 孔的連線上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的交點凹餡處。屬足少 陽膽綴嚀為膽經與足太陽膀胱的交會穴。
2樁長強穴(尾閭穴):位于尾骨尖下5分處。屬督脈經, 穴,為少陰腎經與足太陽經交會處。
命門穴(精宮穴):位于腰部正中第二與第三腰椎, 肚臍對應點即是,屬督脈經穴。
脊中穴,位于背上正中第十胸椎與第十~胸椎棘突 之間。屬督脈經穴。
29 .靈合穴(肺底穴):位于背上正中第六、第七胸椎 棘突之間,屬督脈經穴。
30。涌泉穴(腳心穴)'位于足底板心陷中處。屬足少 陰腎經的井穴。
31 .腎俞穴,位于背上第二腰椎棘旁開1?5寸處。屬足太 陽膀胱經一穴。:
林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骨突旁開寸處,為足太 陽膀胱經一經穴命
33。 大椎穴(百勞、上護):位于背上第七頸椎與第 胸椎棘突間,屬督脈經穴,為督脈與三陰經交會處。
風池穴「位于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屬 足少陽膽盟。為手足少陽陰維之會°
35。 啞門穴(對口 位于頂部后正中第一與第二頸椎 棘突間凹陷處。屬督脈經穴,為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
- 志室穴(心坎):位于劍突下,臍上7寸處,為任脈 經穴。
二、一百零八穴致殘穴名稱第一部分十六穴)1 .太淵穴,仰掌腕橫紋之撓側凹陷處,經屬一手太陰肺 經,肺為百肺之會q被點后百脈受阻,內傷氣機。
神門穴,位于腕橫紋掌根邊緣內側處,側腕函臏的 撓側凹陷處,經屬手少陰心經,系手少陰心經原穴液掐或 點切之后,手腕麻痹,無力,活動不靈(圖
956)。
外關穴,位于腕背橫紋上
2寸,撓兩骨間,經屬三 焦經外關穴:位于腕背橫紋上
2寸,撓兩骨間,經屬三焦 經,別走心包絡,為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被點中后,肘臂 不能伸屈,掌指不能握,手額無力。
手三里穴&在曲池
2寸處,經屬手陽明大腸經。被點 中后,全臂疼痛無力。
支正穴'在尺側腕上
5寸處,經屬手太陽小腸經。被 點中,全臂不能伸屈,疼痛難忍(圖
957)。
天井穴:在肘尖后
1寸處,兩筋間凹陷中,經屬手少 陽三焦經。被點或切后,全臂麻木活動不靈,甚至臂斷(圖
958 ) 大陵穴:在掌后橫紋兩筋之間凹陷中,經屬手厥陰心 包經,為原穴。被掐抓之后,手腕不能活動,掌指不握,疼 痛難忍(圖
958 )風市穴:在大腿外膝上
7寸,外側兩筋間「經屬足少 陽膽經,被點打中之后。腿膝無力,下肢癱瘓(圖
959)。
三陰交穴在內踝尖直上
3寸,脛骨后緣,經屬足太 陽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穴之會。被點中下肢麻木, 失靈,傷丹田氣(圖
960)。
意思,是直行的主干,位于機體較深層的部位。絡,有 網絡的意思,絡脈是經脈的分支,縱橫交錯,網絡全身。無 處不至。位于機體較表淺的部位。
在每一條經絡上分布著許多溝逋臟腑、經絡之氣逋達于 體表部位的敏感點,即是穴位。人體中從頭至腳,五寸J大 穴,五分一小穴,按時點穴,著小穴則傷,著大穴則亡。血 液之流行,分十二時,穴道之部位,分十二經。任督脈穴 道,則不拘何時,任點何穴,均能應手見效,當刺激這些穴 位時,就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感覺(酸、麻、脹、重),并沿 一定的途徑傳導。這些傳導的途徑就是經絡。經絡是經脈和 絡脈組成的。其中經脈分為正經脈和奇經脈兩大類,為經絡 系統的主要部分。正經有十二經脈,即手足三陰三陽經,與 臟腑直接相通。屬臟的稱為陰經,屬腑的稱為陽經。奇經有 八,即任、督、沖、帶、陰、陰蹺、陽蹺、陰維、陽維,不 與臟腑直接相通,是《別道奇行”的經脈,合稱之為以奇經 八脈刀奇經八脈是調節氣血運行的一些特殊的通路,是十 二經脈傳注的紐帶。其中任、督二脈作用明顯又有體表穴
位,常與十二經相提并論,合稱之為十四經脈。絡脈有別 絡.浮絡、孫絡之別。另外,尚有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和十 二皮部,于此不再細述(附經絡系統表和十二經脈圖)
十二經在體表分別于頭面、軀干、四肢以陰升陽降的單 向循行規律。逐經相傳,如環無端。周而復始的構成氣血運 行的通路。其循行交接規律是,手三陰,從胸走手。交叉三 陽手三陽。從手走頭。交足三陽
3足三陽。從頭走足,交 足三陰,從足走腹,交手三陰。
十二經脈中的氣血運行首先從手太陰肺經開始,依次傳 至足厥陰肝經,再傳至手太陰肺經,首尾相貫,如環元端。 其流注次序與時間的關系如附表,
十二時辰氣血流注歌訣,
寅時氣血注于肺,卯時大腸辰時胃。
巳脾午心未小腸,膀胱申注酉腎注。
戌時包絡亥三焦,子膽丑肝各定位。
點拿主道穴位歌訣
人身氣血有一頭,日夜奔走不停留」 時在穴道必提防,點拿正中命歸陰。
另外點穴在實際應用中十分強調血液流行和十二時辰的 密切關系。人體外有四肢百骸,內有五臟六腑。都由血液流 行相互支配,彼此相連。人體與血液就好象山川與河流一樣 相互依存,形成不可分割的整體,所以研究人體血液流行與 十二時辰的相互關系是很有必要的,人體的血液在一晝夜之 間(即十二時辰,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循行流行,有它一定 地循環流行,'有它一定的規律性,即血液隨十二時辰不同而 流向人體不同的部位°
附表
十二時辰人體氣血流注臟腑經絡次序表
時間 | 時 辰 | 臟 腑 | 經 脈 |
3 — 5 | 寅 | 肺 | 手太陰 |
5 — 7 | 卯 | 大腸 | 手陽明 |
7 — 9 | 辰 | 胃 | 足陽明 |
9 —11 | B | 脾 | 足太陰 |
11—13 | 午 | 心 | 手少陽 |
13—15 | 未 | 小腸 | 手太陽 |
15—17 | 申 | 膀胱 | 足太陽 |
17—19 | 酉 | 腎 | 足少陰 |
19—21 | 戌 | 心包 | 手厥陰 |
21—23 | 亥 | 三焦 | 手少陽 |
23—1 | 子 | 膽 | 足少陽 |
1 — 3 | 丑 | 肝 | 足厥陰 |
不拘何時 | 十二時辰 | 無關 | 任號脈 |
十二時辰血液循環歌
子時血貫當頭頂,丑時血走到耳后。
育時血走心窩處,卯時血到脅背部。
辰時血流兩腰過,巳時血入肚腎肋。 乍時血過兩腳部,.未時血.到涌條穴。 申時血走會陰處,著時血走脊某骨. 戌時血從大腸過,亥時血貫滿頭骨。
第三節點穴術秘功洲練
:習練點穴,必須熟知氣血經行之途徑。及按時流注入~ 處。以上所論,僅十二經穴及十二時辰氣血循行流注線,不 疫于全身各穴。凡練點穴者,應知某時氣血流注于某經。其 經之主穴又屬何處,依時辰相距之長短,不難推想而知其所 在,此亦如遠行者計行程也。習點穴者,若單憑歌訣而誦或 刻于腦而不靈其意識。不下苦恒之功探討研究,則一無所 知,難以成才也。所以練習此功者,不僅要熟知各經、各穴 之部位,而且要對周身氣血循行之理亦作深奧之探討,然后 合并而揣摸之,方能豁然貫通,無論何時何地出手點穴,發 無不中,百戰百勝。
, 但歷代高人在授此藝時都嚴行法規,慎重行事。對久經
考驗德才兼備的圣徒才授此藝,扶植成才,:拳增曰:'對不 守門規及門外無德之徒,概不傳點穴之技。對一般眾徒可授 :之點穴手法,但切不可傳致命要穴與制人之妙”
O即傳之, 必要嚴守三則
8其一平日與人交手不可亂點要害穴位。其二 遇到死穴,點時不可冒點,要有分寸,其三持之以恒,刻苦 研練,不可半途而廢,困難再大也要堅持到最后成功。
點穴一術,還必須懂得春夏秋冬四季與人體的關系,如 春季打擊肝區,則有大兇,因春陽上升,肝器主升發,此時
肝部受擊,則人體陽氣受阻'與時氣相違,人就會暴苑加蚩 不打肝,打則命歸天,夏'不打心,擊中命婦陰,秋不傷月就 肺傷性命危。冬不打腎,腎傷魂魄飛。概括說來,夏夭纏 綿,心氣較弱。故傷之有生命之憂,秋天干燥,肺上清之 -官。主呼吸調息,
若此季受傷,生命會受到嚴重威脅。冬天 氣候寒冷* 一身之水全靠腎臟功能。其腎功能負擔很重技此 季腎功能受阻,當然要出現嚴重后果' '
點打之法,就人身經穴來說,無論何時點何穴,不外先 擊穴之頭尾,而后中要害。此為封閉點穴之法[如掌握適 當,是為九死難有一生,功夫無止境鄙人立此學說,是在 先師傳教的基礎上,總結一生研究融匯而立,拋磚引玉;和 諸多高人及后生研討,以求更豐富點穴一技,為弘揚國粹而 盡心盡力矣!本門點穴術訓練,分為四層功夫。
一、第~屋功夫(認穴)“點穴容易識穴難” 點穴之法主要在于熟知全身各 穴,不但能言其所在,而且能瞑目撫之。否則,如盲人看
馬,識穴必須認真準確,絲毫無差,具體練法是:
習點穴之法,必須先明確十二經之穴名,再熟悉各穴之 位置,經絡與臟腑的關系。其具體練法是:取較堅硬的木材 刨光制一木人,身上先繪標出某一經的諸穴,循其經絡點 其穴位,每日
3?5次,每次
36回。熟悉之后,改為夜晚點 之,繼續月余。若能在暗處點中,初藝則成,可另換一經, 依上法習之,依次增加。將人身全部穴位練熟后,可合并通 練。練到能在暗處準確地點中全身諸經百穴者,功則已就。
習點穴位,切要“識透穴理”。凡學者必須細心體會, 隨時練習,不拘形式,如床頭、桌前、地邊、途中等均可 練。經常摸索點穴之理,依理推之,逐穴求之,必有所得。 如氣血之頭在某時應在何穴,在某時經流何穴,始自何時幾 刻,又終止于何時等,皆須精推細摸,了如指掌。
習點穴之法,還須深知氣血循行,行之某經是逆行還是 順行,是向上還是向下,是向左還是向右等等,都必須辨其 明,知其詳,方能得心應手,點之即中,若誤其前后,或誤 其左右、上下,則都不能奏效。
習點穴法,還應熟知人體諸經的血液循行軌道及其變 化,血液循環在何時經何經綣,注入何穴,順逆疑滯,
多少等。
點穴之妙,在于選中穴位,擊中要害,靈在眼,疾手 快,視其準,點其速,力之雄,無不妙也,百點百中,點中 要害。若無真功,皆會點偏穴,著手是空,不僅不制于對 方,反而給對方開了一個缺口,被對方擊中。空穴之意另有 一說,即《氣未到,血已過”
O換句話說,就是未點在氣血 頭上,任你指頭上很有功夫,也難奏效。因氣血循有和氣血 之頭所注入各經穴的時刻、路線,都是有一定規律的。所以 習點穴之法應深知氣血循行的路線及氣血循行之頭,方可點 之即效,制于敵人。“氣血頭者,五枝也”,上下兩枝,左 右兩枝。正中前一枝,以正中一枝諸穴者,最為要害,出手 點時,應視準而力猛,中者必應。氣血還有正頭和直頭之 說,氣血正頭為猛,氣血直頭為沖。
歌訣點穴之妙在血頭,何時點打須追求。
何時正頭注何處,何時氣血經穴流。
五枝血頭須詳禱,絲毫偏誤不可肴。 史考時辰多幻變,悉如五枝血注頭。 切記交手搶直頭,若失良機命要體。 勸君切莫忘練氣,點穴無氣功自去。
習點穴法,應講實效,一要精悉經絡、穴道和氣血循行 之理,二要深知氣血流注與五行、天時的關系三要牢記熟 讀點穴諸訣子四要經常考問自驗自己所學之法。何者正,何 者誤,何者優?正者改之,優者揚之。自驗時可叫一助手, 本人站于木人前,助手以指或尺指點木人諸穴,學員應對答 如流,助手任意考問人體各奇穴、經穴、要穴、小穴等,并 該穴連至何經絡?何臟腑?傷者點后有何疾狀?如何解救、 手法、用藥、效果等等。逐經逐穴逐日考問至了如指掌,方 能于出手點打時,選中要穴,百發百中。
二、第二層功夫(指功)習點穴者經過第一層功夫認穴學成之后,就要轉入第二 層功夫指功修煉,具體指功練法有點觸木物、石物、練抓 勁、
頂勁,(詳見本書硬功鐵手和指功)最后練點打木人功 夫。
練點打之功,應結合認穴,識別經絡,氣血循行和氣功 等基礎知識。先制一與真人大小、高低、模樣相似的木人, 用墨汁標明人體十二經絡和常用穴位,其中致命穴、要命 穴、要害穴要用不同顏色標出,宜于點打(如三十六致命穴 用紅色,要害穴用黃色等)。但所標諸穴的位置必須準確, 否則會導致錯點部位,反而被敵所制的惡果。
其具體練法是$練點打者,先熟記穴位,面對木人,相 距
1尺
2寸,任選一穴,出點指向木人標穴點打,然后檢查是 否準確,若無絲毫差位,再改點他穴,--一點打,遍至木人 全身,此為一循,每日練點
2-3循,練至閉上雙眼,也能點 準諸穴,可轉入點打,其法是,氣沉丹田八運至全身,調精 銳之氣,貫注指端,對準木人要穴發指點打,用力時,先慢 而后快
5先輕而后重,出柔著剛,剛柔相濟,持之以恒,必 成功矣
初練者:每日
1一
2次,每次練至
3個月后, 指若未破,證明得法,可增至每曰
3次,每次
250下,以每日 早晚共二次練功。
習點穴法,雖力在指,但要牢記“腦與心合,心與力 合,力與氣合,手與眼合,技與巧合”,”陰陽歸一,五行 求本,本為力氣”,”力氣之本,仍為氣血,氣血密依”,
“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力,《氣順血行快,血壯氣充 盈”
o所以,習點穴者還需要增加營養以宜壯血,苦練氣功 以宜發力.
人身之穴位占面積極小,所點擊之面積只丕過三分 也,所以初練時千萬不可疏忽大意,誤此為彼或誤彼為此° 練時應由少到多,由簡到繁,著力應由輕到重,時間應由短 到長.苦恒點練。
習點穴之法,無論制人或救人皆須身為真功,手有高 技。否則,會制故人反而被放制,救人反而貽誤人。
三、第三層功夫(
功)眼力在武術中極為重要,點穴法中也是如此。習點穴法 不僅要精通點穴之理法和點法,而且要深知“眼力為點穴法
之魁力
o眼力者,重在轉動靈活,要有視移之銳
S關鍵在疾 速數物。其練法有二,一是暗中練,最好在夜間,尋一寂室 熄燈靜坐,瞑目定心,默思室中各物之位置、形狀、深思片 刻,啟目視之,驗之是否正確。起初多難奏效,耐心久練, 啟目百物活現,
不差分毫;二是在室內吊亍燈籠,燈內點燃 蠟燭,以褐色紙糊之「練者坐而視之,逐次減其光焰,或逐 次加暗燈紙的顏色,使燈紙變成深褐色或黑色,漸而無光b 在此暗室中練點木人穴或識別室中之物。久而久之,再移至 明室或聽野視物,皆可眼光四射,視清八方,若點打敵人, 無不'百簽百;中。此為眼力第一步功夫(也稱外層功夫)/眼 力
籌「響夫,雖魁在喂集中啟月見物,但照眇舞小楊,難 以宙見「推練童二弟竊夫方能奏效(也稱西層功笑)
'眼力第二步功夫較第一步功夫難。其練法是:每天紅日 將出之際,于空氣新鮮的曠野。面東而立
9思意集中,以待 日出。當太陽的霞光以視之,約一炊時辰,自覺眼眶中有一 縷熱氣而生。這時須速閉雙目,暗點木人之要穴,然后啟目 驗證是否準確,并依此法每日暗點
500多下。
若能在暗室中點準木人之穴,即可能練轉珠功法,先運 雙目眼珠,向左右瞬燥,向上下滾珠,然后閉目片刻,依行 上法,再啟目頻練轉珠,由左向右,練有百次,約半年可覺 轉珠左右,自感眼視非凡,循轉上下如就流星泛花
b尤宜每 日清晨起床信步曠野,運氣后閉目啟目六合,開始珠轉左 右、上下各七十二度,行畢稍休,開眼再練,視后再瞬,瞬 視各三十六次,皆功畢。依此法練至三年,即可在昏暗中辨 物形位,明察秋毫,練成此功。啟目點打對·手,則可手眼相 應,百發百中,無人比矣,具體練法也可詳見本門練眼功
主要用于點擊對方頭部、胸腹和背部的正中線各穴如印
堂、人中、膻中、中胱、中極、命門等。
3.金針指(圖
966)主要用于點刺對方全身歧骨凹陷處。如印堂、列缺、合 谷、陽陵泉和手足背面各穴。
4%雷針指(圖
967)主要用于點刺人身孔眼和軟組織處各穴如眼、鼻孔*天 突、耳道、鳩尾、中脫、臍眼、天樞、氣海等穴。
5.金剪指(圖
968 )
主要用于點插敵方的眼、鼻、腋下、肋間和軟組織各 穴,如雙眼、腋下、鼻孔、不容、巨厥和肋間等穴。
6。三劍指(圖
969)主要用于點插腹部和全身軟組織的各穴如鳩尾、不容、 幽門、三陰交、曲池、曲泉等。
清凈布氣門打穴術是本門只能心傳口授,秘不外傳的上 乘功法。人體有百八要害穴,七十二穴不致命,故不俱載, 其三十六致命穴,為每個武學者所應知。
點穴歌訣:
人身之血有一頭,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時遇穴如傷損, 一切不治命要休。子時走在心窩穴,丑時須向涌泉求。對口 是寅山根卯,辰到天平巳鳳頭。午時卻與中腕會,左右命宮 分在未。鳳尾歸申封門酉,丹腎俱為戌時位。天宮直等亥時 來,不教汝博斯為貴。
以下介紹的十二時辰打穴的位置只是幾個有代表性的穴 位(三十六大穴),細致的穴位因各種原因,不能載出,望
學者原諒。一個時辰又分為上四刻、中四刻、下四刻,各時 刻中點打哪些穴位,就不一一介紹了。
子時打穴(晚上
11 : 00—凌晨
1 00,正時
12點)
中脫穴:傷重者
7日死
中庭穴,打重則
20天必死,輕則
40天亡:
,華蓋穴:打重則人事不知,血迷心竅立死。
史時打穴(凌晨
1 : 00—3 ? 00,正時
2點
)關元穴,傷重者
5日死,輕者
24日死
曲骨穴
t傷重者
10日死
3神闕穴:打重者
7日死,輕者
20日亡。
寅時打穴(凌
: 00—5 * 00,正時
4點)
氣海穴:打重者
9日死,輕者她日死
肩井穴:打重者
12日死。也可打合谷穴,動彈不得。
.卯時打穴(晨
5 —7 ? 00,正時
6點
百會穴:傷重者
1日即死,輕則
5日或
7日必死
天突穴:傷重者
7日必死。也可打太陽穴,打重即死°
辰時打穴
(上午
7 t 00—9 : 00,正時
8點
)廉泉穴、人迎穴,打重者
36日必死
眉心穴:打重者
3日必死
耳門穴,打重者即死,輕則
7日亡。
巳時打穴(上午
9:00—11 ? 00,正時
10點)
.太陽穴:打重者
3日必死)
人中穴,打重者
3日必死,
對口穴:打重者
7日死;
風池穴'打重者
5日死
元宮穴,遇打則人事不醒,醒后不愈,百日死。
午時打穴(正時
12點)
膻中穴;打重者
3日必死。
未時打穴
(下午
1 s 00—3 : 00,正時
2點)
華蓋穴:打重則人事不知,血迷心竅立死;
乳中穴、乳根穴:打重者
7日死
肺俞穴;打重者
7日死
3靈臺穴:打重者
7日死$
申時打穴(下午
3 : 00—5 : 00,正時
4點)
大椎穴:打重者
5日必死)
筋縮穴:打重者
3日必死
脊中穴:打重者
36日死
西時打穴(下午
5 00—7 00 長強穴
t打重者
7日必死
涌泉穴:打重者
3日必死夕
期門穴:打重者
7日必死
章門穴,打重者
7日死
戌時打穴(晚
7 : 00—9 00 腎俞穴:打重者
10日死,輕者
36日死
命門穴:打重者一日或半日死°
亥時打穴(晚
9 : 00—11 : 00 會陰穴,打重者一日或半日死
環跳穴*打重者
24日死
志室穴:打重者
36日死
- 限于篇幅和防止被不肖之徒所利用,隨意出手害人,具 體的點穴內容指要以及如何出擊點打三十六命穴和殘穴等方 法,這里也不作介紹了。
第四節解穴術救治法
祖國醫學與中華武術有著極其悠久的淵源,對穴位受傷 的治療方法,由于歷史的局限性,歷代各家各派秘而不傳, 致令許多患者失于治療匕事實上穴位受傷的治療并非十分神 秘,因為氣血流通于穴位,而且循經有定時,所以凡熟悉經 絡氣血流注之法者,結合中藥、推拿,針灸和解穴之潔兼 而用之,完全可治好穴位受傷。
拳譜曰,點穴法傷人者,其勢重也。醫治救人者,必熟 知諸穴所在之部位,所傷之輕重,更需知良醫之法,否則妄 為醫也。世醫為傷科者,未必完全熟知點穴之理,但應知其 大略.否則會因不知其理,陌生其法,妄投藥醫,難以奏 效。
若能開其門戶,陰陽平衡,氣血物通,經脈自舒,萬病 則除,人可得救。如某時點人,閉住某穴,則氣血必滯于其 部之后,治法當在其傷者之前施,使所傷團之穴,感受震 波,漸漸放離,所阻滯之氣血亦能緩緩暢達此穴,使其流通 矣也。
救治點穴所傷者,除施宜之手法(如推拿)法。還需尤 當借藥之力,以消其淤、除其疾。否則,淤滯于肉,氣血流 行亦受阻礙。故體感不舒,久則成疾,重則殘廢,甚則危 命,故應早醫。
解穴是根據人的生理原則,及傷穴者的傷穴情況,運用 不同手法,施術于傷穴者的體表即可由表及里,將所閉(傷) 之穴漸漸震激開放,使受阻經絡暢通,阻滯氣血循行,以解 除因被點打而造成的人體機能失常現象。這種解穴方法稱之 為“手法解穴” 借用藥物之力,消其淤,除其疾,以解治 穴傷的方法稱之為“藥物救治”。
按“閉穴過火力之說,被閉塞之穴道經手法解穴后,人 體雖然脫離了生命危險,但由于穴位經絡塞閉時間過長的緣 故,氣血離開它本應到達的部位太遠,這勢必影響其每天固 定的時辰運行這樣,難免對身體各個部位有所損害。所 以,在手法解穴之后,還必須用一些藥調和人身氣血、按時 到達某部,不致有損傷之患。
但如果穴道被打傷廣有如下幾點癥狀的,已基本無法解 救。
(1)掌心發涼,手指發黑
3(2)嘴唇發黑、氣血不通 急劇抽蓄
3(3)雙眼向上翻轉,面部深陷絞痛變形
3(4) 尾閭骨破裂,腎臟破碎,鼻孔手摸無氣息,此幾點供參考
一、解穴術手法解穴手法頗多,今選出幾種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法介紹如
- 推法
推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及魚際部貼于皮膚,向上或向兩邊 推擠肌肉,有如將物件向前推動之勢。
作用、推而行氣血、可疏經活絡,調和氣血,活血化 淤。
2 .按法
用雙手拇指或中指、食指羅紋面,或掌心、掌根部按壓 穴傳或部位,逐漸用力,要求有酸脹之感(圖
970 )。
作用:可通經活絡、消腫止痛,行氣活血,故有按而
瀏覽5,13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