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李商隱,詩歌主要有愛情詩和政治詩,但人們喜愛的是他的愛情詩。這類詩歌或命名為《無題》,或者取篇中兩字為題。其愛情詩,或者別有寄托,或者就是言情之作。就言情而言,多數表現出詩人愛情的希望、失望、以至于絕望之情。他的《無題·昨夜星辰》就是這類詩歌的代表。全詩如下: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首聯“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意思是說,昨天夜晚,星辰滿天,清風拂面,在畫樓的西畔,桂堂的東邊。詩人如題就點明了與心上人宴聚的時間、地點和環境氛圍。在第一句中,“昨夜”重疊使用,不但強調了“昨夜”這個夜晚,而且更好地描寫“星辰”與“風”這樣美好環境。第二句中,方位詞“東”、“西”交錯使用,不但形成回環往復之勢,而且在方位中點名了地點。畫樓西畔,桂堂東頭,空間的轉換,形成了一種審美境界。同時,在詩人筆下,諸如“畫樓”與“桂堂”這樣的建筑都是富有者或者官宦人家的象征,但在這富有的背后,卻暗藏著悲劇因素,為主人公的愛情命運涂上了悲劇的色彩。在這首詩歌中,在那華麗棟宇之間與意中人相見,也許是那么溫馨、親切,也許是多么令人難忘,但在這美麗歡愉的生活背后也蘊含著不幸與憂愁。
頷聯“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靈犀”,《南州異物志》中說:“犀有神異,表靈有角。”《漢書·西域傳》說:“通犀,謂中央色白,通兩頭。”也就是說,犀牛角中間有一道貫通上下的白線,實為角質,古人意為靈異。這一聯的意思是說,你我雖然沒有彩鳳那樣比翼雙飛的翅膀,無法接近相親,但有靈犀一樣的心,默契相通。這一聯中,詩人不但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而且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上句是運用的反喻,也就是從否定的角度設喻,表明愛情受阻,無法相親相愛;后者的比喻自然表明相愛的雙方雖然不能相見,但都會感受到對方的情感,內在的心靈是相應的。這樣,一反一正,一“無”一“有”兩相對比,從而由表面進入了內心世界,更好地表現了詩人對愛情的矢志不渝。
頸聯“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隔座”是說男女座位很近。“送鉤”又稱“藏鉤”,是一種游戲。“射覆”也是一種游戲,大致與現代的猜物一樣。“分曹”就是分組的意思。這一聯的意思是,盡管隔著座位傳送手鉤,我也感到酒特別溫暖;雖然分組猜物,但蠟燈也顯得格外紅。詩歌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上句的“暖”和下句的“紅”。上句寫自己酒后的感受,是與意中人在一起內心溫暖的表現;下句表面是寫燈火的顏色,卻本意在于表現意中人酒后的面部紅潤,美麗動人。詩人托物抒情,細致地描寫了宴會游戲的熱鬧場面。然而,這正如王夫子在《姜齋詩話》中所說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了,一倍增其哀樂。”采用了以樂景表哀情,這樣,不僅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因意中人而燃燒,而愉悅、興奮、歡樂,而且更重要的是抒發了詩人對情人的苦苦思念之情。
尾聯“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聽鼓應官”唐制五鼓二點擊鼓,街坊開門。應官,應付官差,上衙點卯。“蘭臺”指秘書省。“蓬”是一種很小很輕的草,隨風四處飄轉,所以,在古代詩歌中,常以它來比喻飄零的生活,李商隱在這里也通過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況。這一聯意思是說,可嘆我游戲還沒有盡興而更鼓已經敲響了,我只好離開這里,騎馬趕到秘書省,就如秋天里隨風飄轉的飛蓬。這里,緊承上聯,但在氛圍來了一個大轉彎,正在盡情游戲時,卻因差事不得不離開。離開心上人而導致情感的變化。在這一變化中,表現出了好景不長,歡樂就此打住,也預示著這次分離,難以重逢而憂思,真如他那“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樣。而如今,思念之情縈繞于心,思念之情似如流水。然而,對于李商隱來說,都是無可奈何的,這種情感也只好寄托于“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慰藉之中吧。
總之,這首詩歌寫出了男女雙方雖然透過封建禮教達成愛情的默契,但也是無法實現愿望而產生了更大的痛苦。詩中不但表現出詩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而且也表現出詩人在這無奈的情緣中對自身仕宦失意感嘆與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