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洪洞大槐樹是聞名全國的明代遷民遺址,是海內外數以億計古槐后裔尋根祭祖的圣地。六百多年以來,洪洞大槐樹被授以神性,回鄉祭祖的大槐樹后裔絡繹不絕,他們把大槐樹看做“家”,看做“祖”,看做“根”。那顆古大槐樹上的老鸛窩成了無數古槐樹后裔的集體記憶。盡管古槐樹早已在汾河水患中毀掉,但大槐樹仍被認為是古槐樹后裔的家。古槐樹也早已同根生出第二代,第三代。
洪洞大槐樹位于山西洪洞縣西北兩公里的賈村大槐樹公園內,是明代遷民的遺址。
在元末動亂時期蒙古地主武裝罕察貼木兒統治的山西卻是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再加上外省大量難民的流入,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于是在明洪武初年,為了鞏固政權和發展經濟,在五十余年的時間里,組織了十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清順治八年,汾河大水沖毀廣濟寺和大槐樹,而廣濟寺內有八百年歷史的石經幢卻躲過一劫,成為明朝在大槐樹下一次次大規模移民的唯一見證。
在過廳正中檐下有七絕兩首,概述各地移民后裔的同根同源,同時也把小腳指指甲為兩瓣的古老傳說作為相認的依據:舉目鸛窩今何在
由于古大槐樹移民后裔的代代相傳,很清楚自己的“根”在何處:“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有趣的是竟然在當地還挖出了千年老槐樹根。
那顆古大槐樹上的老鸛窩成了無數古大槐樹移民的集體記憶: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鸛窩。
在大槐樹附近有一條“同源渠”,寓意著海內外移民后裔只有一個共同的源頭,那就是洪洞大槐樹,來這里就能找到移民先祖的蹤跡,就能找到同源同根的一家人。
民國二年,光緒年間在山東做官的洪洞縣賈村人景大啟告老還鄉后,在古大槐樹遺址處建了碑亭,在亭中的石碑上刻有“古大槐樹處”五個大字。并把當時移民的情況刻在碑的背面。
同時在亭前西側建了三間茶室,在匾上寫上四個大字“飲水思源”,供尋根問祖的人休息,品茗。
水流千里總有源頭,人處四海難忘故土。移民后裔在這里表示對源頭的眷戀,在這里以虔誠的心紀念先祖。
多少年來,回鄉祭祖的人絡繹不絕,為了方便大槐樹后裔回鄉祭祖,洪洞縣政府新建了宏偉壯觀的祭祖堂。
祭祖堂里供奉著當年在大槐樹下1230個移民姓氏的祖先牌位(也有的說是869個姓)。
并把供品擺放在獻殿。同時在獻殿廣場舉行各種祭祖活動。
而古大槐樹移民的后裔更是布滿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同時有的還走出國門,駐足世界。
說明:新廣濟寺是二零零六年根據老廣濟寺記載資料在原廣濟寺遺址上重建的。
新大槐樹介紹: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