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不只是亞歷山大東征,希臘人在亞洲中部也有一段建國史
本 文 約 7050 字
閱 讀 需 要 19 min


 

前幾年,包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在內的許多一線博物館,有一個著名的巡回展覽,展出的文物驚艷了無數觀展的國人,這便是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國寶巡回展。展品中最讓人驚嘆的莫過于大約在公元前200年時統治阿富汗北部的希臘人留下的文物。從希臘建筑中常見的科林斯柱頭,到以希臘神話作為圖案的青銅飾板,這些文物無不體現出極高的藝術水準。那么,希臘人為什么出現在中亞并留下璀璨的文明?這些文明最終是如何消失的?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在國內巡回展出的展品一部分。上圖為展出的科林斯式柱頭,下圖為展出的刻有希臘神話故事的裝飾板

 

從波斯帝國建省到亞歷山大東征

中亞迎來一批批希臘居民


對古典歷史有所了解的話,很可能把中亞的希臘人和亞歷山大東征聯系起來。實際上,希臘人在這里定居的歷史要早得多。亞歷山大到中亞時,這里已經有很多希臘人的定居點。

波斯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拉三洲的大帝國。公元前500年左右,他的領土已極為廣袤。波斯帝國在東北部和中亞游牧民族接壤的地方建有兩個行省:一個是巴克特里亞,在今阿富汗北部,中國古代史書中稱為“大夏”;另一個是索格地亞那,在今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南部地區,中國古代史書稱為“粟特”。波斯帝國建省后,這兩個本來人種、語言就相近的地區在經濟和文化上實現了很大程度的一體化,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往往被視為同一個區域,甚至官方合并為同一個行政單元。
 
人教版歷史教科書上波斯帝國疆域圖,可見東北部兩個行省的地理位置     
波斯人在這些偏遠地區的統治,主要依靠控制關鍵性的大城市、關隘和水壩來實現。當地人一方面依賴于波斯人建立的灌溉系統,另一方面,臣服波斯能獲得相對安定的生存和貿易環境,好戰分子也可以通過加入波斯軍隊實現價值。為了扼制地方獨立傾向,波斯人一般習慣用西部地區征募的兵力戍守東部,東部地區征募的兵力戍守西部。這種做法在后世被包括蒙古人在內的許多大帝國廣為借鑒。

第一批希臘人就這樣在大約公元前490年左右來到了中亞,不過他們的身份不是雇傭兵,而是戰俘或被流放者。歷史上著名的希波戰爭中,雖然波斯人敗多勝少,但是他們先后攻占過希臘本土、小亞細亞和北非許多激烈反抗的希臘人城市,這些城市城破后,抵抗的居民時常被集體流放。除了戰爭俘獲外,投奔過波斯人又害怕被同胞清算自愿繼續跟隨波斯人的“希臘奸”,以及一些政治上失勢的希臘流亡者,時常選擇投奔波斯。波斯人把大部分俘獲或者投奔的希臘人安置到中亞作為軍事移民戍守,亞歷山大大帝來到這里時,還遇到過忠于波斯的希臘人抵抗。

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軍到達中亞后,又有大量歐洲和亞洲西部希臘城市的居民,被自愿或半強迫地安置到中亞邊境的希臘人殖民地里。這些殖民地有些是在波斯時代的希臘人定居點上擴建的,有些則是亞歷山大新建的。在這些殖民地建立初期,生活屯墾于此的希臘人面對中亞大草原游牧民族騷擾和其他惡劣的自然條件,日子過得非常艱苦。因此,當亞歷山大從中亞離開南下入侵印度后,部分中亞的希臘人殖民地爆發了反抗,但很快失敗。

亞歷山大死前下過一個法令,把曾經為波斯帝國效力的希臘雇傭軍全部遷徙到中亞。一部分雇傭軍開小差逃散,成為亞歷山大死后希臘本土反馬其頓活動的核心力量。也有一部分希臘傭兵到達了巴克特里亞,他們到達后,和原先的希臘殖民者一樣,對馬其頓人極度不滿。隨著亞歷山大的死訊傳到中亞,這批人帶頭嘩變,中亞的大批希臘移民武裝起來向希臘本土進軍。 
 

返鄉的努力失敗

中亞希臘人淪為變相囚犯


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的原始史料中說,有20000名步兵和3000名騎兵參與了這次嘩變。亞歷山大南下印度時在巴克特里亞留下戍守的希臘和馬其頓裔士兵不過13500人,后來當地總督的副將還因為其他行動帶走了3000人,扣掉不會反叛的馬其頓裔,當地的希臘裔駐軍全部嘩變也不可能超過一萬人。如果不是狄奧多羅斯夸大了叛軍的數量,毫無疑問的,有大量在這里定居已久的希臘人加入了這支返鄉大軍。

兵變的消息傳到馬其頓帝國的行政中心巴比倫,當時瓜分亞歷山大遺產的內戰還沒正式開始,時任攝政立刻派兵鎮壓。按照狄奧多羅斯的記載,擊敗叛軍后,當時率軍鎮壓的馬其頓將領試圖拉攏這些人割據中亞,但是攝政卻很早察覺到這位將軍的野心,下令對所有叛變的希臘人格殺勿論。馬其頓軍人們一方面想起了攝政的嚴令,另一方面貪圖希臘雇傭軍的財富,于是屠殺了所有希臘戰俘并且掠奪了他們的財產,只留下這位失落的將軍帶著滿載而歸的馬其頓士兵回到了巴比倫。

但是這些說法讓人有很大疑問。這些希臘人之所以叛變,是因為他們不想留在巴克特里亞,而是想回歐洲。他們會愿意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馬其頓將領而改變主意嗎?攝政肯定想通過殺掉一部分叛亂者來震懾人心,樹立自己的權威。但是如果巴克特里亞的希臘殖民者被殺光了,就等于把整個中亞都送給附近虎視眈眈的游牧民族了。

考古成果證偽了古典時代記錄的偏差。如果真的有23000名巴克特里亞的希臘殖民者被殺,那巴克特里亞地區的希臘勢力肯定為之一空,加上鎮壓后的馬其頓軍直接返回了巴比倫,中亞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肯定會趁機入侵。但是從隨后的事情來看,希臘人在中亞的十幾個大型殖民據點中,只有木鹿城在之后不久被游牧民族摧毀,其他殖民地則安然無恙。不到二十年后,當地的總督就能動員殖民地的軍隊和來自西亞的大軍展開一場會戰,可見當地的希臘人口并沒有遭到大規模滅殺。
 

考古學家正在中亞的一座希臘城市遺址進行作業,這段歷史的完善極度依賴考古新成果

 
在狄奧多羅斯的具體記載中,兩支軍隊對峙的時候,叛軍一部3000人的首領和負責鎮壓某個軍官有舊。這支3000人的叛軍被他們首領帶到附近的一座山丘上,拒絕幫助叛軍主力對抗馬其頓人。其他希臘人因此疑惑不安,不戰而逃。隨后負責鎮壓的馬其頓將領下令希臘雇傭軍解除武裝,宣示效忠后回到各自的定居點去。隨后就是馬其頓人因為攝政命令和自己貪圖戰利品而進行大屠殺。根據領域權威Frank Lee Holt教授的考證,攝政的原始命令應該是“讓這些中亞的殖民者留在原地,不要把他們帶回來”。

結合名家研究和原始史料,結論如下:屠殺是實際存在的。

大部分希臘雇傭兵不戰而逃,返回到各個殖民地去了,但是有3000人在鎮壓中被招降,他們是亞歷山大死前被派到中亞的希臘雇傭軍,而不是當地長期定居的希臘殖民者。馬其頓士兵利用這個命令,屠殺了這些名降兵,掠奪了他們的財產,隨后回到了巴比倫。剩下的希臘殖民者雖然活了下來,命運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們更多的成為被流放到中亞的囚犯而不是開拓者。
 

希臘人在中亞建立起繁盛而強大的“千城之國”


亞歷山大大帝死后,手下的將領為了爭奪他巨大的遺產而開始了數十年的戰爭,在歷史上被稱為“繼業者戰爭”。戰爭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地區展開,中亞的馬其頓總督雖然名義上聽命于不同的馬其頓高官,甚至偶爾會帶兵去遙遠的西部參戰,但與大局基本無涉。直到大約二十年后,基本統一了伊朗高原的塞琉古一世才通過一次新的遠征確認了對巴克特里亞和索格地亞那兩地的統治,并且把兩地合并為塞琉古王國下的巴克特里亞行省。

塞琉古一生基本在西部地區活動,對于東方領地的經營記載甚少。到他的兒子安條克一世時代,由于王國西部邊境地區已經形成了幾個相對穩定的大國,他自己又有一半亞洲血統,于是大力在王國東部興建城市,發展經濟,并與當時統一了印度的孔雀王朝建立了友好關系,開展貿易,互派常駐大使。在安條克一世治下,巴克特里亞的希臘社區茁壯成長起來。
 
藍色為公元前281年安條克一世繼位時作為塞琉古王國行省的巴克特里亞
 
在這期間,從今日土耳其的塞琉古王國西部領土出發,橫穿兩河流域深入伊朗高原、隨后深入中亞,再朝南進入印度或向東進入今日我國西北地區的商道日益繁榮。巴克特里亞是其中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印度的香料等特產經此運往亞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國家的特產和手工藝品則由此輸入印度和中亞。這就是未來絲綢之路的雛形,巴克特里亞從中受益巨大。

公元前250年左右,巴克特里亞的希臘城市已經相當繁榮,塞琉古王國卻沒能從這種繁榮中持續受益。新興的安息人在此時崛起,并且開始入侵巴克特里亞西邊的帕提亞行省,塞琉古王國對東部地區的控制力大大下降。公元前246年,塞琉古王國時任君主突然死亡,隨后發生了王位繼承危機。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趁機長驅直入,攻占了敘利亞和兩河流域的塞琉古王國核心地帶,首都安條克和重鎮巴比倫都短暫淪陷。整整一代人之間,塞琉古王國都會陷入外戰和內戰之中,無力重新控制東方。利用這段混亂時期,塞琉古王國委任的巴克特里亞總督和相鄰的帕提亞行省總督一起宣告獨立,建立起自己的王國。
 
目前,對這個地區希臘人的歷史,主要來源于希臘、羅馬的史學家,他們研究塞琉古王國的資料。所以,新獨立的巴克特里亞王國歷史,我們只能依靠錢幣和其他考古證據來作大致推測。一位后世稱為歐西德莫斯一世的強人大約在公元前230年推翻了最初宣告獨立的王朝,建立起以他命名的歐西德莫斯王朝。

歐西德莫斯一世上臺后,利用巴克特里亞富庶的資源有效擴大了王朝的影響力。在這一期間,巴克特里亞王國極為繁榮,被稱為“千城之國”。公元前1世紀的歷史學家斯特拉波在他的名著《地理學》中引用另一位歷史學家的話記載道:“此時的巴克特里亞人把他們的帝國擴張到賽里斯(Seres)和弗林尼(Phryni)。”現代學者認為“弗林尼”是帕米爾高原兩側的城邦國家。至于“賽里斯”,是希臘語中“絲國”的意思,在這里大約是塔里木盆地或者葉爾羌河流域的西域城邦。在我國喀什、和田、樓蘭遺址等地區,出土過不少這一時代希臘人的錢幣,是斯特拉波記述的有力物證。按照文獻中的記載:樓蘭國曾使用古希臘式度量衡,通行德拉克馬和斯塔特等古希臘貨幣單位,可見希臘文明的輻射力。至于出土文物中的希臘元素,更堪稱數不勝數。
 

樓蘭出土壁畫中的商神杖,典型的希臘元素,來源于希臘神話中的赫爾墨斯

 
當然,斯特拉波記述中希臘人已經擴張到今日我國西部地區的記載,雖然有文物佐證,還是得選擇性地看。按當時的技術水平和物資流通水平,中亞的勢力想同時統治帕米爾高原兩側是完全不可能的。三百年后,更強大的貴霜王國曾經試圖越過帕米爾高原入侵喀什地區,因為后勤困難被迫放棄。因此斯特拉波記載的“擴張”,更多應該是名義上的依附。此時巴克特里亞王國的希臘人實力強大,商業繁盛,文化先進,因此帕米爾高原兩側許多和他們進行貿易的綠洲城邦主動依附于他們,以在貿易和外交上提升自己的地位。現代學者繪制的地圖,并不把帕米爾高原以東劃入其領土。

無論如何,巴克特里亞的希臘人已經不再是當年那群被迫戍邊的囚徒,他們擁有了一個強大繁榮的國度。
 

走向巔峰之路


當歐西德莫斯一世忙于擴大自己的勢力和影響力時,巴克特里亞昔日的統治者塞琉古王朝也迎來了中興。中興之君安條克大帝在收拾了國內的亂局后,先逼迫被游牧民族安息人控制下的帕提亞行省重新稱臣,隨后便一路向東進入巴克特里亞。雙方展開了會戰。

巴克特里亞和中亞游牧民族接壤,向來有著優秀的騎兵傳統,早在此戰一百多年前,為波斯效勞的當地騎兵,在無馬蹬時代就能全身披甲進行沖鋒,給亞歷山大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此時的歐西德莫斯一世已經統治了二十多年,因此有能力組織起一支萬人以上的野戰騎兵隊。在馬蹬發明之前,騎兵在野戰中始終難以沖破訓練有素的重步兵陣形。最終,擁有步兵優勢并同樣有著優良騎兵的塞琉古王朝軍隊險勝。
 

一支典型的巴克特里亞希臘人軍隊

 
歐西德莫斯一世的主力被迫退守首都巴克特拉城(后來中國史書上稱為藍氏城、薄知城)。此時的巴克特拉城有著高聳入云的城墻和豐富的物資儲備,可謂固若金湯。遠道而來的安條克大帝圍攻兩年仍未能攻下此城,最后決定和歐西德莫斯一世妥協。經過談判,塞琉古王朝承認巴克特里亞的實際獨立,后者則認可前者的宗主國地位。在談判中,歐西德莫斯之子德米特里烏斯給安條克大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終安條克大帝主動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巴克特拉城城墻遺址,看圖就可以想象出山地加上高聳的城墻在古代有多么難以突破
 
雖然安條克大帝最終敗于羅馬人之手,前三十年的功業付諸東流,但是他挑女婿的眼光很犀利。多年后,歐西德莫斯一世病死,德米特里烏斯繼位,史稱大夏的德米特里烏斯一世。他上臺后,先向西擊敗了同樣在崛起中的帕提亞人,從他們手中奪得了不少領土。隨后,他把視線放到了南方的印度。

巴克特里亞獨立初期,印度由大名鼎鼎的阿育王統治,和巴克特里亞隔著堪稱天塹的興都庫什山。到德米特里烏斯一世上臺時,孔雀王朝已經走向衰落,尤其是佛教和婆羅門教的沖突,導致其內部形勢極度不穩定。公元前185年,長期擔任孔雀王朝的官員巽伽氏族族長在婆羅門教勢力支持下篡位自立,孔雀王朝滅亡。新建的巽伽王朝支持婆羅門教,打壓孔雀王朝后期大力支持的佛教。在恒河地區,這些措施還能勉強推行。但是在和巴克特里亞接壤的印度河流域,佛教有很大的影響力,巽伽王朝的宗教政策引起了巨大的抵觸。

德米特里烏斯一世果斷利用這個機會率兵越過興都庫什山南下,入侵印度河流域。所謂天塹,只在雙方實力相差不那么懸殊時有效。孔雀王朝滅亡前后,印度河流域正在逐步陷入四分五裂中,巴克特里亞的希臘人對當地的小勢力有著壓倒性優勢,他們一貫的宗教寬容政策又很容易收攏人心。于是僅僅短短數年之間,德米特里烏斯一世就征服了大片領土。到公元前180年,巴克特里亞的希臘人已經征服了印度河西岸絕大部分領土。此時的巴克特里亞,占據了今日伊朗高原東部、阿富汗全境、巴基斯坦一部和中亞五國許多土地,堪稱興盛一時的大國。
 

公元前180年左右,德米特里烏斯一世治下巴克特里亞極盛時期的領土

 

盛極而衰,無休止的內戰下

中亞的希臘文明最終被潮水般的游牧民族淹沒


德米特里烏斯一世的征服為他帶來了“不可戰勝者”的稱號,也讓后人可以找到許多刻有他頭像的金銀幣。當他在大約公元前180年在40歲左右因為未知的原因死去時,希臘人已經在西北印度站穩了腳跟。他生前曾經任命了幾個副王,以統治他新征服的龐大區域。他死時并沒有安排好身后事,幾個實力派展開了內戰,隨后的事情由于缺乏記載和考古證據只能依靠錢幣推測,整體變得晦暗不明。這些分裂出來的小國時而繼續深入侵略印度,時而互相內戰,時而繼續分裂成更多小國。正當這些勢力互相混戰之時,西邊的強敵到來了。

有一位名叫歐克拉提德的將軍,進入了我們的視野。他利用德米特里烏斯一世死后巴克特里亞和西北印度各勢力混亂不堪的局面,他逐步地完全控制了巴克特里亞,推翻了歐西德莫斯家族成員在這里的統治。他成為巴克特里亞最后一位顯赫的君王歐克拉提德一世。在他勢力最強盛時期,甚至越過興都庫什山脈,奪取了一部分印度地區。

歐克拉提德一世的大金幣,是目前發現的古典時代最大金幣,重169.2克,足以證明他的強盛

 
歐克拉提德的勝利對他個人來說是巨大的成就,對巴克特里亞的希臘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災難。當他忙于擊敗當地的敵對小王國時,曾經被中亞希臘人壓制住的帕提亞人重新崛起,奪走了希臘人在西部邊疆的幾個行省。歐克拉提德一世南下入侵印度最初獲得不小進展,但隨后遇到了以傳播佛教著稱的希臘人國王米南德一世,最終他被后者攆出了印度。據說,在從印度敗退途中,歐克拉提德一世被他的兒子殺死。這位軍事強人死后,巴克特里亞再度分裂為許多個小國家,互相征戰不休。

當巴克特里亞的希臘人忙于內戰時,蒙古高原上匈奴人的崛起,引起了一次巨大的民族遷徙。原來生活在甘肅西部一帶的大月氏人被迫一路西遷,受到大月氏人的沖擊,中亞的塞種人開始入侵臨近的希臘人國家。

上世紀中葉被挖掘出來的巴克特里亞北方重鎮阿伊—哈努姆的遺址,向我們展示了希臘人在這里從繁盛到湮滅的過程。根據考古發掘,這座城市規模宏大,有著神殿、體育場、宮殿、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建筑群,以及可以容納五千人的圓形劇場,無不訴說著這座城市的輝煌。然而,大部分宮殿和遺址都有火燒過的痕跡,說明了這一階段文明遭到的破壞。大約公元前145年,繁盛了百年的阿伊—哈努姆被游牧民族摧毀。這時,四分五裂之下的巴克特里亞希臘人無力阻擋。僅僅一代人的時間內,希臘人的主要政權便被狂飆突進的游牧民族摧毀。公元前129年,當漢武帝的使節張騫到達巴克特里亞地區時,這里不再有希臘人的王國,只剩下大月氏人和塞種人的大小勢力。張騫還拜訪了這里的首府巴克特拉,也就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藍氏城,此時已被大月氏人控制。

左圖為阿伊--哈努姆遺址的平面圖,右邊自上至下依次是遺址中發現的科林斯式柱頭、城市遺址俯瞰、圓型大劇場復原圖,可見城市的巨大規模

一部分希臘人南下投靠印度西北部的希臘同族政權,印度的希臘小王國繼續存在了近兩百年才被完全征服。留在中亞并從游牧民族侵襲中幸存下來的希臘人,則在當地的民族大熔爐中被逐漸融合。到公元7—8世紀阿拉伯人開始征服中亞時,這里已經見不到獨立的希臘人社區。

縱觀數百年的中亞歷史,最初,一群希臘人以戰俘或者移民的方式來到遙遠的中亞,艱難地生活在對抗大草原游牧民的最前線。他們曾經武裝起義試圖返回家鄉,但是最終被迫留了下來,在中亞生根發芽。他們建立起繁榮的文明,昌盛一時,但是由于內戰和一次一次的民族大遷徙,最終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之中,只在古典史書角落里留下只言片語的記載。兩千多年后,中亞希臘人留下的遺跡和文物重見天日,讓他們的事跡再度被更多人熟知。
 

參考資料:

Library of History, Volume IX, Books 18-19.65 (Loeb Classical Library No. 377),Diodorus Siculu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7.1

The Geography of Strabo: An 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Introduction and Notes,Duane W. Roll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20.8

Epitome of the Philippic Histories: extracted from Gn?us Pompeius Trogus,Justin,Sophron Editor,2017.9

The Greeks in Bactria and India, W.W. Tar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0.6

Thundering?Zeus:?The?Making?of?Hellenistic?Bactria,Frank L. Hol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4

Lost World of the Golden King: In Search of Ancient Afghanistan,Frank L. Hol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2.10

Greek Mercenary Revolts in Bactria: A Re-appraisal,Michael Iliakis, Historia 62 ,2013

The Hellenistic far east: archaeology language, and identity in Greek Central Asia,Rachel Mairs,Oak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4:13.

END

者丨黑色君
編輯 | 詹茜卉
校對 | 王用鑫
排版 | 于嘉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故宮展覽|血與金:阿富汗寶藏背后的文明交流史(上)
V.4《中亞塔吉克史》第四章(20210523)
中亞的眼淚:阿富汗的前世今生(之一)
古史辨讀:亞歷山大東征存不存在,中國歷史猶如一件“照妖鏡”
亞歷山大東征和希臘化,均為荒唐的偽史
希臘人的東進史:從亞歷山大東征到“印度-希臘”(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白县| 太白县| 曲阳县| 沂源县| 二连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 当雄县| 辉南县| 白水县| 闽清县| 泸定县| 喀什市| 新野县| 正定县| 枣庄市| 井冈山市| 革吉县| 建平县| 萝北县| 广水市| 伊宁县| 黑龙江省| 湖北省| 吉木萨尔县| 台北市| 阜南县| 随州市| 鄱阳县| 登封市| 海口市| 和硕县| 清徐县| 宁安市| 柳河县| 玛曲县| 马关县| 宜兰县| 道孚县| 甘泉县| 城固县| 荥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