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名醫劉志龍:溫膽湯的前世今生

導語   

膽,位于肝內,調暢氣機,貯藏排泄膽汁,主決斷。一首溫膽方,讓人們爭論不休,有人說它是溫涼之溫,有人說它是溫和之溫。那么,溫膽湯究竟是怎樣的呢?它又經歷了怎樣的時代變遷呢?“爭論不休溫膽湯,同名異功話短長”,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跟隨劉志龍院長來一探究竟吧!

溫膽湯的時代變遷

溫膽湯,首載于南北朝名醫姚僧垣所撰的《集驗方》,靖康后亡佚,但佚文尚存《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方)、《外臺秘要》、《醫心方》等書中。

其中,《外臺秘要》所載溫膽湯的組成、劑量、用法、主治均同于《千金方》:

生姜四兩 半夏二兩(洗) 

竹茹二兩 枳實二兩(炙) 

橘皮三兩 甘草一兩(炙)

臨床常用溫膽湯則來自南宋陳無擇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簡稱三因方),在《三因方》中又有3個同名的溫膽湯.其卷九、卷十所載溫膽湯的組成是一樣的,是我們今天常用的溫膽湯:

半夏二兩(湯洗七次) 

竹茹二兩(麩炒,去瓢) 

枳實二兩(麩炒,去瓢)  

甘草一兩(炙)

茯苓一兩半

陳皮三兩

上剉為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加姜5片,棗1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即在《千金方》溫膽湯基礎上加了茯苓、大棗

但在功效主治上,卷九中有關溫膽湯的主治與《千金方》中所記基本相同,僅增加“又治驚悸”一說。

而卷十中就大大擴展了其應用范疇,原方主治變成了“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或夢寐不祥,或異象感,遂治心驚膽攝,氣郁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復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

《三因方》中還有一個溫膽湯,治療“膽虛寒,眩厥,足痿,指不能搖,躄不能起,僵仆,目黃,失精,虛勞煩擾,因驚膽攝,奔氣在胸,喘滿,浮腫,不睡”,用藥則與前溫膽湯大異,因此不在討論之列。

《千金方》溫膽湯有溫膽之用——明.吳崑在《醫方考》中分析了溫膽湯的藥物組成:

竹茹清熱,半夏辛散,枳實破實,陳皮消滯,生姜平嘔,甘草緩逆。吳崑為說明“溫”乃是通過清熱而達到目的的還特意把竹茹提在最前面,可原方中辛溫的四兩生姜,三兩陳皮,遠比辛涼的二兩竹茹和二兩枳實之用量重,由此可見《千金方》溫膽湯確有溫膽之用。


《千金方》之

溫膽湯

《三因方》之

溫膽湯

生姜

四兩

五片

半夏

二兩

二兩

陳皮

三兩

三兩

竹茹

二兩

二兩

枳實

二兩

二兩

炙甘草

一兩

一兩

茯苓

一兩半

大棗

一枚

而歷史上之所以圍繞溫膽湯的作用爭論不休,則是因為大家所爭論的對象都不是一回事。前面我們說了《千金方》溫膽湯有溫膽之用,在《千金方》溫膽湯的基礎上,生姜由最大量減為5片,另加上茯苓、大棗即成為了后來常用的《三因方》溫膽湯,茯苓、大棗皆甘平,兩藥加入并不改變《千金方》溫膽湯原有藥性,可兩藥本身自有之藥性使得《千金方》溫膽湯變為《三因方》溫膽湯之后突出了治療“心驚膽攝”、解氣郁除痰涎之效用,此外,茯苓、大棗本有補虛之用,加之減生姜用量,從而使得從治療“膽寒”變為治療“膽攝”(膽怕)。

因此,可以說《三因方》溫膽湯是針對“膽怕”之病機,乃是一首“壯膽”方。

溫膽湯的證眼

溫膽湯——舌苔黏膩

柴芩溫膽湯——口苦+舌苔黏膩

芩連溫膽湯——舌尖紅+舌苔黏膩

十味溫膽湯——失眠+舌苔黏膩

蒿芩清膽湯——發熱+舌苔黏膩

溫膽湯適用體質類型

  1. 中青年多見;

  2. 營養狀況較好,體型中等偏胖;

  3. 膚色滋潤或油膩,或暗黃,或有浮腫貌;

  4. 主訴甚多,卻無明顯陽性體征;

  5. 平素情緒不穩定,對外界刺激較敏感;

  6. 易出現咽喉異物感、惡心、嘔吐、黏痰、頭暈、心悸、失眠、焦慮、多疑、恐懼、憂慮、抑郁、多夢、暈車、恐高、害怕小動物等一系列膽怕癥狀。

溫膽湯類方略談

1.黃連溫膽湯(出自陸廷珍《六因條辨》

組成:黃連、半夏、陳皮、茯苓、枳實、竹茹、大棗、炙甘草

主治:膽失清凈、痰熱內擾所致之頭痛眩暈、心悸氣短、痞滿納呆、口苦泛惡、驚悸少寐、胸脘憋悶,胸痛以及中風、癲、狂等病癥。

2.柴芩溫膽湯

組成:溫膽湯+柴胡+黃芩

主治:少陽氣郁化火,經氣不利較重,癥兼見口苦口干、胸脅苦滿、偏頭疼、舌苔黏膩等。

3.導痰湯

組成:溫膽湯-竹茹+膽南星

主治:痰厥證。證見頭目眩暈,或痰飲壅盛,胸膈痞塞,脅肋脹滿,頭痛嘔逆,喘急痰嗽,涕唾稠黏,舌苔厚膩,脈滑。

4.滌痰湯

組成:導痰湯+人參+菖蒲

主治:中風痰迷心竅證,證見舌強不能言,喉中痰鳴,轆轆有聲,舌苔白膩,脈沉滑或沉緩。

5.蒿芩清膽湯

組成:溫膽湯+碧玉散合方加味

主治:少陽濕熱證,寒熱入瘧,寒輕熱重,胸脅脹痛,嘔惡不食,口苦,吐酸苦水或嘔黃色黏涎,舌紅苔白膩微黃或間有雜色,脈滑而數。

6.十味溫膽湯

組成:溫膽湯-竹茹+人參+熟地+五味子+酸棗仁+遠志

主治:痰濁擾心,心膽虛怯證。證見處事易驚,心悸不寧,不眠多夢,心胸煩悶,坐臥不安,斷氣乏力,或癲狂,舌淡苔膩,脈弦而虛。

7.竹茹溫膽湯

組成:溫膽湯+黃連+桔梗+柴胡+香附+麥冬+黨參

主治:痰熱內擾、膽腑不寧,證見失眠驚悸、躁擾恍惚、咳嗽痰多、胸脅滿悶、舌紅苔白膩、脈弦滑。

溫膽湯醫案兩則

1.痰火擾心證

姜某,女,46歲,2016年6月14日初診。

主訴:失眠半年余。患者在一年前因乳腺癌做了切除術,現左乳缺如,左胸壁見陳舊性手術疤痕。現每日服用一片枸櫞酸托瑞米芬。

近來失眠已有半年余,每晚只能睡一到兩個小時,常依靠安定方可入睡,且烘熱汗出,月經已停經1年余,大小便正常,舌淡苔黃膩,脈滑。

診斷:失眠。

辨證:痰火擾心。

處方:芩連溫膽湯加減。

用藥:

淡黃芩10克,川黃連5克,廣陳皮10克 

法半夏20克,生枳實10克,白茯苓10克

淡竹10克,炙甘草5克,生姜片10克

大紅棗30克,酸棗仁50克    

紫油桂5克,炙鱉甲20克

7劑,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16年6月22日):前藥后每晚可睡五六個小時,而且烘熱汗出大減,舌脈如前,守方再進7劑。

按語

本案以苔黃膩,脈滑為證候要素,辨為痰火擾心之證,方用芩連溫膽湯化裁。此患者的烘熱汗出雖為枸櫞酸托瑞米芬的副作用所致,但有是證用是藥,用炙鱉甲退熱除蒸,紫油桂鎮靜解熱,酸棗仁寧心斂汗,因而不但失眠大好的同時,烘熱汗出亦大減。

2.少陽陽明合病夾雜濕熱證

賴某,女,63歲,2015年11月03日就診。

頸部疼痛半年余,外院檢查顯示頸椎退行性病變,腔隙性腦梗塞。經朋友介紹前來就診。

現頸部疼痛伴有不適感,頸項部肌肉按壓有明顯壓痛感,睡眠時后背疼痛伴有沉重感,頭暈眼花,汗多,鼻腔時有鼻涕帶少許血絲,口干略苦,大便溏薄,小便正常,今早晨起不知何故突然腹痛伴有嘔吐一次,現已無腹痛及嘔吐,舌淡苔白底略黃膩,脈弦稍滑。

辨證:少陽陽明合病夾雜濕熱

方選柴芩溫膽湯化裁:

北柴胡15克 淡子芩10克 廣陳皮10克

法半夏15克 炒枳實10克 清竹茹15克

炙甘草5克 大紅棗15克   白茯苓15克

川雅連6克 粉葛根30克 瓜蔞皮20克

7劑,水煎服。

2015年11月11日就診,前藥后除眼花癥狀無改善以外,其他無不適,仔細觀察患者雙目,發現風輪部位產生白翳,色薄白呈片狀。改用柴胡桂枝湯加凈蟬衣、晚蠶砂調體,并囑咐患者建議眼科手術處理為妥。

按語

《內經》云:“諸痙項強,皆屬于濕”,若是外濕壅滯經絡所致者可用羌活勝濕湯治療,但如本案內濕壅滯經絡所致者當用溫膽湯類,患者眼花,口略苦,脈弦為少陽,頸部疼痛伴有不適感,頸項部肌肉按壓有明顯的壓痛感,

睡眠時后背疼痛伴有沉重感,頭暈,汗多,鼻腔時有鼻涕帶少許血絲,口干為陽明之熱,大便溏薄,小便正常,舌淡為太陰寒濕。

患者是寒底,但是標象乃濕熱之象,故而用柴芩溫膽湯化裁,疏肝清熱,理脾祛濕。

想跟劉志龍院長學習經方的奧秘

5月18日,來“講透經方”濟南站吧

5月17-20日,第八期“講透經方”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班將在山東濟南隆重召開。

首都國醫名師郝萬山教授

國家級名老中醫姜建國教授

廣州中醫藥大學李賽美教授

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劉志龍院長

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腎內科主任李建民教授

以及一位神秘大師

6位大師授課三天,通俗通透解讀中醫經典,逐字逐句講透經方原意。

華醫世界學術部:麗麗17310308685

立即掃碼報名

課程不滿意,退還會務費

合作熱線:婷婷13439792985

1

END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溫膽湯
溫膽湯及其類方治療抑郁癥的研究
五、清化痰熱法:多寐易醒等溫膽湯加味;痰熱內盛,見舌苔黃膩而脈滑者,多用柴芩溫膽湯,或加黛蛤散、滑石清熱滌痰;心血虛少,舌淡脈弱者,則喜用歸芎溫膽湯。半夏、竹茹、生姜、枳實、橘皮、茯苓、甘草組成,
溫膽湯還是清膽湯
推薦一款可以調理三高的泡腳名方
像神一樣存在的溫膽湯,看看泡過的人怎么說.....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岗市| 黑河市| 景洪市| 海城市| 祁东县| 大邑县| 平乐县| 泰宁县| 札达县| 盘山县| 乌什县| 琼海市| 顺昌县| 无棣县| 若羌县| 新竹县| 永年县| 原阳县| 定日县| 湘西| 庆云县| 潮州市| 丁青县| 白河县| 南平市| 洪湖市| 尤溪县| 宣武区| 毕节市| 涟源市| 梁河县| 天柱县| 徐闻县| 乐至县| 湘乡市| 平潭县| 河源市| 峨眉山市| 弥渡县| 樟树市| 桃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