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白撿中國一塊地,還老不樂意:拿185萬來,我就勉強收下!
在中國所有的鄰國中,有一個國家很沒存在感,在我們的意識里,它似乎很遙遠,但卻的確是我們的鄰國,這個國家就是阿富汗。伸出一只長長的“手臂”,千里迢迢與中國為鄰,90多公里的邊界線,成為中國最短的邊境線。今天我們就談談這只“手臂”——瓦罕走廊。
中國有一塊古老的領土,在新疆西南,唐朝時取名為蔥嶺,《山海經》中被稱為不周山,而這塊領土就是帕米爾高原。清朝乾隆時期,擊敗了準噶爾部,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亂,對帕米爾地區實行了有效的管轄。
到了19世紀80年代時,沙俄要南下,英國(英屬印度)要北上,雙方在中亞撞車。英俄先是瓜分了阿富汗,接下來就是解決帕米爾了。此時帕米爾的局勢呈三角膠著狀態,英國、沙俄和清國,清廷自感力不從心,便提議先讓此地保持中立,這自然遭到了英俄的反對。
1895年時,英俄互不相讓,實在沒辦法了,為了避免兵戎相見,沙俄提議兩國將帕米爾私下分了,劃出一個緩沖地帶。就這樣在沒有中國在場的情況下,兩國簽訂了《關于帕米爾地區勢力范圍的協議》,將帕米爾給吞了,并在中間留出一條狹長的走廊,作為緩沖,這也就是瓦罕走廊。
分就分吧,更可氣的是瓦罕走廊400公里,英俄只給中國留了100公里,其余的300公里送給了他們控制下的阿富汗。當時的阿富汗國王是阿卜杜勒·拉赫曼,受英國的扶持,又受沙俄的監督,他并不待見這塊地,表示國內戰亂不止,已經夠讓他焦頭爛額了,哪有能力接受這個土匪橫行的破山溝。非要接受也行,但必須給185萬盧比才行。
為了讓阿富汗接收這塊鳥不拉屎的地方,英國只好拿出了185萬盧比,并以幫阿卜杜勒·拉赫曼坐穩王位作為保證。
這么多年過去了,瓦罕走廊的原生態依然沒有變,尤其是阿富汗所屬部分,一年四季只有夏季的3個月可通行,但道路險峻,堪稱地球上最難通行的“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