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苗裝盆、入庫冷藏……進入11月,一年一度的牡丹催花季再次到來。在花卉品種多樣化、市場競爭越來越劇烈的大背景下,牡丹催花也面臨著無地可用、性價比不高、市場萎縮等多重困境。與時俱進、突破創新,已經成為廣大花農、牡丹專家和相關部門急需破解的一個課題。
催花牡丹數量有所增加
“這些牡丹需要冷藏約一個月的時間,將于12月初進入催花大棚。”11月8日,在菏澤市牡丹區牡丹辦事處一處催花基地,菏澤多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顧文剛,帶領多名工人進行牡丹催花工作。工人裝盆完畢,隨后將牡丹送進冷庫。“冷庫的溫度保持在0至5攝氏度,催花牡丹將在這里存放近一個月。”顧文剛說,“12月初,我們將把這些牡丹放入催花大棚,加溫催花。”
“我們今年催花5000盆,準備分三四個大棚。”顧文剛一邊忙碌一邊對筆者說,“催花牡丹對株苗的要求比較嚴格,不然催出來的牡丹花型、色澤不好。”
據顧文剛介紹,催花牡丹的株苗生長期一般在四五年,一定要花芽飽滿、枝條粗壯、株型圓滿、沒有病蟲害、根系發達,這樣才能保證催出的牡丹花大色艷。催花牡丹入棚前,為什么要先“凍”幾天?“反季節催花技術就是通過一系列科技手段,打破牡丹的正常休眠狀態,使它在春季以外的季節開放。”菏澤牡丹商會會長吳勇華說。打破牡丹的休眠狀態,一般通過兩種方式,一是通過晾根脫水,二是通過低溫冷藏。
據顧文剛介紹,受去年催花牡丹市場“趨暖”的影響,今年催花牡丹數量有所增加。
小型化和鮮切花是發展方向
冬天的牡丹就像一個沉睡的美人,如何讓她“蘇醒”過來是一個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活兒。
從裝盆進棚到開放上市,牡丹催花大約需要55天的時間。牡丹的生長周期一般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緩苗期、萌動期、露芽期、跳蕾期、新枝伸長期、幼蕾期、萼片始展期、展葉期、圓蕾期、平蕾期、垂萼期、透色期、綻口期、初開期、盛開期。每個周期約5天左右,花農可以根據牡丹的具體生長情況,自由掌握催花過程。
隨著催花牡丹技術年年進步,產業卻面臨著嚴峻考驗。在花卉品種多樣化、市場競爭越來越劇烈的情況下,菏澤催花牡丹在生產上面臨著棚改拆遷、無地可用的問題,在銷售上又面臨著市場萎縮、利潤降低等多重困境。吳勇華分析,近年來隨著棚改的推進,催花大棚數量大幅度減少。另外,環保要求越來越高,催花大棚過去多使用煤炭加溫,現在必須改為氣、電加熱,不少花農對使用氣、電加熱的成本存在一定的擔憂。“天然氣通不過來,用電成本又太高,今年催花大棚加溫是個難題。”顧文剛贊同吳勇華的觀點。
“株苗、人工、租賃冷庫和大棚,都需要不小的支出。”顧文剛介紹,從近五六年的行情來看,催花牡丹利潤率存在著持續下降的風險。“品質在提升,價格在下滑。”問及催花牡丹市場近幾年的變化,中國農促會培訓部副主任范保星說。他認為,盆養牡丹正迎來“牡丹+”的經濟發展時代。“催花牡丹小型化和鮮切花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可全年供應,全年銷售。”范保星說,盆養牡丹消費群體正趨向多樣化,因而牡丹產品也要多樣化,要根據不同需求生產不同的產品。比如,傳統10個枝條以上的大盆牡丹,適合用于商場、賓館的大廳裝飾,三五朵花的中盆適合一般家庭客廳擺放,一兩朵花的微型牡丹則適合案頭欣賞。而牡丹鮮切花適用場合更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