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主說:電影大神速成記
(文|電影販,授權商務范發布)
許多年前,網上流傳著一個段子——學習古詩詞的意義在于當你賞夜景的時候,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浮上心頭,而不是只會大呼“真TM美”!
當然,電影也是這個道理。不知道各位朋友有沒有經歷過以下幾種情況:
當你身邊的朋友正在津津樂道著某一部熱門電影,而你卻在旁邊插不上話。
當你約了心儀的妹子看完一場電影,妹子問你電影好不好看,而你卻想不出高貴冷艷有逼格的詞匯。
當你想要點評一部片子,卻無從開口,曾羨慕那些一提到電影就能夠夸夸而談的影評人。
除了說“這部電影太TM好看了”之外,還有哪些詞匯可以讓你逼格飆升呢?我今天就來說一些評論電影的時候經常會用到的詞匯。
這可能是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詞。什么是暴力美學?簡單地解釋,就是導演通過鏡頭、畫面、配樂的處理,讓暴力場面富有美感。
所謂“暴力美學”其實根本沒有具體的風格所指。直白一點說,就是打得很炫酷很好看!目前“暴力美學”的公認代表人物有吳宇森、昆汀、北野武、三池崇史等等。
所以,當你和妹子在影院看《超蝙大戰》,蝙蝠俠在超人在雨夜中決斗的時候,你可以吃著爆米花,淡淡地說一句:“扎克·施奈德的暴力美學真是無法挑剔。”
相信妹子會對你刮目相看。
蒙太奇意指通過畫面的剪輯和組接,從而產生單個鏡頭所不具備的情緒反應。
好吧,其實我也很難解釋清楚。不太嚴謹地說,蒙太奇就是剪輯。
這個詞裝逼起來也非常簡單,比如你可以說:“我覺得在《盜夢空間》里,諾蘭運用了大量蒙太奇的創作思維去處理故事,這在好萊塢商業片里是非常具有突破性的。”
你看,雖然可能沒人聽得到你在說些什么,但你的觀點是不是一下就變得高大上了呢?
這個詞是不是讓你一頭霧水?其實也非常簡單,“場面調度”就是指導演對畫框內事物的安排。
攝影機的推拉升降,演員上天入地,都出于導演的“場面調度”,任何一部電影電影都是由“場面調度”而組成的。
比如,《指環王》的場景是不是非常壯觀?
然而“拍得太壯觀了”這種形容太乏味了,不如你來一句:“彼得·杰克遜的史詩場面調度實在完美!”
最方便最易上手的裝逼名詞之一。什么搖臂鏡頭,變焦鏡頭,升降機鏡頭太難掌握,一不小心容易出錯。但長鏡頭的意義非常簡單,就是時間長,只要沒有被剪輯那就是長鏡頭。
“長鏡頭”這三個字一出,瞬間讓你化身電影專業人士,瞬間收貨一堆小白崇羨的目光。
當你的朋友們正在討論《地心引力》的時候,你可以冷漠地說:“論場面調度,《地心引力》不算阿方索·卡隆最好的作品,去看看《人類之子》里面那段長鏡頭吧,那才叫登峰造極!”
這個詞在近幾年來仿佛成了爛片的最佳辯護詞。一部片子就算再爛,只要它里面包含了“致敬”,都瞬間逼格爆滿。
在很多經典電影里,“致敬”也并不少見。比如在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里,就致敬了《火車進站》《月球旅行記》《黨同伐異》等等影史佳作。
我教你一句——“《小時代》系列爛歸爛,但郭敬明確實是花了心思的,比如在《小時代》最后一部里他就致敬了希區柯克和戈達爾。”
“隱喻”這個詞,一般用于那些你看不懂的電影。比如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費里尼的《八部半》,大衛林奇的《穆赫蘭道》,伯格曼的《第七封印》等等……
我相信99%的人看完上述電影之后第一反應都是懵逼的,我也不例外。
如果你看完一部文藝片之后發現看不懂,而朋友又來問你這部片子講了什么內容,你該如何應對呢?總不能回一句“我沒看懂”吧?!
但是你可以這么說——“《八部半》這部電影并不是講故事這么簡單,里面包含導演的太多隱喻,我要再仔細看一遍才能完全消化。”
這兩個詞應該放到一起來說,單從字面看來就很好理解。簡單地概括一下,為了迎合主流市場,目前所有商業大片都是“商業化”的。
而一些小眾的藝術電影則是“作者化”,這些電影又叫“作者電影”。而目前堅持拍“作者電影”的導演相對與商業片導演來說已經不多了,比如王家衛啊,韋斯·安德森啊,婁燁啊,蔡明亮啊。
“作者電影”一詞起源于法國新浪潮運動,意指導演對電影具有絕大部分的掌控權,從而能在電影中充分表達他的個人意圖。
與作者電影相反,拍攝商業電影時導演必須考慮到制片方的要求,剪輯的時候也必須符合分級制度和審查制度。
打個比方,你在毫無顧忌的情況下會和朋友說真心話,但是在公眾場合就不能完全直抒胸臆了。
所以由于導演對影片的拍攝或剪輯沒有充分的掌控權,經常會讓一些電影在上映時口碑慘敗。
諾蘭在拍攝《星際穿越》時堅持使用膠片拍攝并搭建真實場景拒絕濫用CG技術,其實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作者化”。
舉個例子,形容王家衛的詞不僅僅是“文藝”而已,你可以說他是“目前在商業電影橫行的內陸市場里堅持拍作者化電影的人”。
敘事結構,就是講故事的方式。
如果要提升逼格,那我們對于傳統的三幕劇故事、線性敘事,必須是要給予強烈鄙視的!就一個字:俗!
而多線性敘事啊,環狀敘事啊什么的,就必須好好拿出來說說了。
如果有人跟你說《低俗小說》的如何好看如何經典,你可以這么回答——“從敘事結構來說,《低俗小說》和同年的《暴雨將至》都是環狀敘事,而我覺得后者所探討的主題更加深刻。”
如果要準確地解釋這幾個詞,我實在是無能為力。但是他們卻可以套用在很多電影上,而且別人幾乎沒法反駁你。
比如近幾年的《鳥人》就很魔幻主義,《一步之遙》很超現實主義,《罪惡之城》很表現主義。
當然,還有像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存在主義等等,你要是都能掌握,那就真的不得了了。
最方便最易上手的裝逼名詞沒!有!之!一!無論哪部電影,只要出現了“人”或者“擬人”,就必須涉及到“人性”。
所以“人性”這個是100%的通用詞。
雖然這個詞說了等于沒說,但是聽起來就很高大上啊有沒有?再加個名詞后綴,簡直就是個萬能的句式。
“這部電影是講什么的?”
“我覺得影片深刻探討了人性的陰暗面!”
“我覺得影片深刻探討了人性的貪婪!”
“我覺得影片深刻探討了人性的善良!”
我在上面說了十個詞:
暴力美學、蒙太奇、場面調度、長鏡頭、致敬、隱喻、作者化、敘事結構、各種主義、人性
有人問,你說了這么多,我還是不會用啊怎么辦?
來,我這就給你們總結一下,就以昆汀的《低俗小說》為例。
《低俗小說》的敘事結構非常新穎,昆汀運用重構型蒙太奇使得影片的故事更有張力,而導演的場面調度能力從他的長鏡頭可見一斑。
影片充斥著昆汀的暴力美學和對美國B級片的致敬,其中又不乏后現代主義特征,黑色幽默中包含諸多隱喻。
在主題方面,影片巧妙地表現了人性的丑惡。總得來說,它是一部偉大的、不可多得的作者化電影。
你看,我說的十個詞是不是都用上了?簡直就是deca-kill(十殺)啊!
雖然這段話沒啥實質性內容,但是你隨手復制發到朋友圈,滿滿的都是學問和逼格有沒有?
明白了么,要寫一段凸現逼格的“影評”其實就這么簡單。
最后聲明,由于我水平有限,本文僅供娛樂,適合讀者們茶余飯后吹個牛、賣個萌,認真你就輸了。
(本文經授權商務范發布|來源:電影販,作者公眾號ID:fan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