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長期吸煙、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危險因素的出現,導致血管內皮損傷,血液里的脂質成分會緩慢沉積在血管壁上,逐漸形成了斑塊。如果此時仍不加注意,不控制危險因素,斑塊體積就會進一步增加,造成斑塊破潰或血管狹窄。
發現斑塊后首先篩查相關的危險因素,如血壓、血脂、吸煙、肥胖、缺乏運動等。由于斑塊是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首先要通過藥物把血壓、血糖、血脂都控制在正常范圍,戒除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
由于脂類物質是斑塊的主要成分,理論上降脂對于防止斑塊體積增大是有意義的,但是考慮到降脂藥副作用,并不是體檢發現斑塊就要吃他汀降脂藥物。國內外腦血管病專家目前較為統一的建議是,如果頸動脈斑塊造成狹窄程度小于50%,血脂在正常范圍內,可以不吃降脂藥;血脂異常就吃藥。如果頸動脈斑塊造成的狹窄程度大于50%,無論血脂是否異常,都要吃他汀類和抗血小板類藥物。
因此,對于那些體檢發現頸動脈斑塊者,需要積極尋找危險因素,并進一步用頸部CT血管造影或高場強頸部MRA評估頸動脈斑塊的穩定性。如果考慮低風險穩定斑塊,建議通過改變飲食習慣、增加運動、減體重和戒煙來控制頸動脈斑塊。
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西院 主任醫師 賈偉華 周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