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數據顯示,在上海,平均每2.5天就有1名外賣騎手傷亡。同年,深圳3個月內外賣騎手傷亡12人。2018年,成都交警7個月間查處騎手違法近萬次,事故196件,傷亡155人次,平均每天就有1個騎手因違法傷亡。”
——這是9月8日刷屏的那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的開頭。
文章從外賣騎手的視角切入,詳述了“外賣騎手成為高危職業”的各個環節和多種原因,將外賣平臺引以為傲的算法系統,和外賣騎手實際工作的大量沖突,乃至于沖突背后的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秩序問題,擺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9月9日,二者相繼回應。餓了么表示將在下一版本中添加“我愿意多等5分鐘/10分鐘”按鈕,美團則表示提供準時配送服務的同時,美團調度系統會給騎手留出8分鐘彈性時間,惡劣天氣下或將停止接單。
美團VS餓了么
帶著血淚的命運早已注定
2009年4月,“餓了么”由當時還在上海交大上大學的張旭豪、康嘉等人在上海創辦。一開始,它只是交大學生的內部外賣平臺。
同樣是2009年,經歷了校內網和飯否之后王興,開始籌備自己的第三次創業,并在2010年正式成立了美團網,在這一年的年底,美團就拿到了紅杉資本的1200萬美元A輪融資。
而直到2011年初,餓了么才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筆融資:金沙江創投的A輪100萬美元。但這一年,美團也已經在資本的助推之下,進入了堪稱瘋狂的千團大戰,拿到了自己的B輪融資,阿里領投的5000萬美元。
2012年,餓了么App正式上線,開始逐步完善自己的在線支付、退單、充值、配送接入地圖等系統。這已經是餓了么創立的第三年。
而晚一年創立的美團,在自己三歲時,已經基本打完了千團大戰,矛頭一轉,火線沖入了餓了么的大本營,開始砸下巨額資金,占領外賣領域。
2013年,餓了么拿了兩輪融資:經緯中國和金沙江創投領投的B輪600萬美元,和紅杉中國領投的C輪2500萬美元融資,加起來。剛好是美團兩輪融資的一半。
更要命的是,美團已經通過千團大戰,構建起了一個相當具有競爭力的運營系統,在成本控制、供應鏈和地推、銷售等模塊的管理上,積累了相當多的成功經驗,并構建起了一套領先于市場的O2O算法機制。
這是二者真正開始交鋒的起點,從“千團大戰”繼承的這套O2O打法和算法機制,也是“外賣平臺算法系統”的起點。
它奠定了本地生活這個領域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內的競爭基調,而在這種殘酷的競爭之下,外賣騎手們帶著血淚的生存困境,就已經被注定了。
不斷消失的2分鐘背后
到底誰在著急?
2014年,是美團和餓了么開始全面交鋒的第一年。根據歷史數據,這一年的市場份額,餓了么占30.58%、美團占27.61%,后面跟著的是阿里的淘點點(11.20%),和百度外賣(8.55%)。一年后,排名就變成了:餓了么34.8%、美團31.2%、百度23.7%,淘點點已經“不見了”。
到了2016年,餓了么市場份額34.6%,美團33.6%,百度18.5%,雖然排名沒有出現變化,但瘋狂燒錢的補貼大戰,實際上已經走到了末端,對速度充滿執念的王興,開始將戰爭逐漸導向對配送時間的關注。
站在今天復盤,從2013年到2016年,在外賣行業最初開始起飛的兩到三年,外賣配送時間確實存在痛點,但這種痛點,在某種程度上被巨額補貼所帶來的價格優勢所掩蓋了。
隨著競爭開始進入到巨頭鼎立的階段,補貼戰逐漸熄火,完全燒錢換份額的階段結束了。當價格不再有巨大優勢的時候,消費者對于“配送時間”的敏感度就凸顯出來了,競爭的主要戰場,開始從補貼強度,轉移到了配送時間上。美團真正的優勢,也就隨之爆發。
形勢出現逆轉,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的。
在那篇引爆輿論的文章中,一位做過三年的美團配送站站長的騎手表示,從2016年到2019年間,曾三次收到美團平臺加速的通知:2016年,3公里送餐距離的最長時限是1小時,2017年,變成了45分鐘,2018年,是38分鐘。
2017年,餓了么正式并購百度外賣,并購后,餓了么的市場份額是54%,但不到半年,這一數據就下滑到了49.8%,美團上升到了43.5%。
那之后,美團就“擋不住”了:2018年,美團外賣的日均訂單突破2100萬單,市場份額基本穩定在了60%左右;2019年上漲到了64.6%;2020年,美團一度宣布日訂單量突破4000萬單,市場份額開始逼近70%。
但就是在這個時候,外賣騎手們越來越不堪重負,而消費者們則開始發聲:其實我們沒有那么急。
但美團們在這條路上的狂奔,卻有點剎不住車了。
當配送時間被縮短到一定范圍以內的時候,消費者對時間的敏感度,已經有了明顯下降。送達時間從50分鐘降到40分鐘的體感很明顯,但從40分鐘降到30分鐘,感受并沒有那么強烈。
但在極其慘烈的競爭環境之下,算法優化把配送時長縮短,再縮短,一個又一個的兩分鐘消失在系統里,但這個時候著急的已經不再是消費者了。
真正著急的,是激烈競爭中“壓力山大”的外賣平臺:配送時間的縮短不再是為了用戶體驗,而是為了比對手送得更快。平臺害怕的不是用戶不點外賣,而是害怕用戶去另一家點外賣。
你憑什么讓我多等5分鐘?
9月9日凌晨,餓了么通過其官微發布了《你愿意多給我5分鐘嗎?》聲明,表示將在未來上線“我愿意多等5分鐘/10分鐘”按鈕,不著急的顧客可以進行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