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中國制造的配備身份驗證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機中,超過70%使用了曠視科技提供的基于人臉識別的設備解鎖解決方案,小米、OPPO、vivo均是其重要客戶,支付寶刷臉技術也由其提供。 昨晚,這個起步于2011年的人臉識別獨角獸,終于發布招股書。曠視科技沖刺IPO,是否預示新一輪科技浪潮即將席卷資本市場?市場對于盈利能力不佳但成長性強的曠視科技,究竟會給予怎樣的價值認定? 引人矚目的是,曠視科技3位創始人都來自學霸扎堆的清華“姚班”,平均年齡31歲,堪稱典型的科技創富團隊。其中,1988年出生于安徽蕪湖的CEO印奇,雖然身家不及同為清華校友的美團王興,31歲的他卻是“40歲以下青年富人”中最有潛力再晉一級的人工智能公司創始人。 40億美元(約合285.75億元)的估值,60%的線上垂直認證市占率,調整后的凈利潤僅為3220萬元…… 創立8年的人臉識別獨角獸曠視科技,帶著這批數據,終于正式步入上市階段。8月25日晚間,其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港股投資者愿意為其埋單嗎? 強悍的融資能力下,是曠視科技對資金的渴求。2016-2018年,曠視科技的經營現金流為分別為-1.13億元、-1.5億元和-7.18億元。 雖然并未展現較強的盈利能力,但是曠視科技在商業化進程上的探索從未停止。2019年1月,曠視科技推出智慧物流平臺,顯示其在穩住部分垂直場景的市場份額后,開始戰略轉型,定位于做物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 而在曠視科技的豪華股東背后,瘋狂布局AI初創公司的阿里似乎迎來了第一輪的收割季。2017年曠視科技完成的4.6億美元(約35.9億港元)C輪融資,就是由螞蟻金服、富士康及中國國有風險資本共同作戰略領投。該輪融資成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單筆最高融資記錄。如今,經過多輪稀釋后,阿里巴巴、螞蟻金服仍然合計持股達到29%,這意味著,阿里系將成曠視科技IPO的最大贏家。 01 高速增長下現金流緊張, 70%收入來自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 據招股書披露,2016、2017和2018年,曠視營收分別為6780萬元、3.132億元和14.269億元,3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358.8%,顯示成長期的曠視科技實現了營收的高速增長(表1)。 表1:曠視科技財務數據
資料來源:曠視科技招股書
不過,相對應地,曠視科技的虧損也逐年擴大,2016-2018年的虧損分別為3.428億元、7.588億元和33.516億元。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的營收為9.49億,虧損約為52億元。
曠視在招股書中解釋,虧損主要由于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以及持續的研發投資。經過調整之后,曠視2018年實現了整體盈利——凈利潤為3220萬元。
伴隨著曠視科技營收高速增長的,是它對人臉識別在商業落地上的探索。從2012年正式推出計算機視覺開放平臺Face++,到2019年1月推出智慧物流平臺(圖1),可以看出,曠視科技在部分垂直場景中深耕以穩住份額后,開始戰略轉型,定位為做物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
圖1:曠視科技的商業化進程
資料來源:曠視科技招股書
目前,曠視科技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個解決方案類別,分別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其中,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件即服務,提供給客戶的服務是運營商運行在云計算基礎設施上的應用程序)和個人設備的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主要來自Face ID及Face++開放平臺等,一般按用量計費收取;個人設備則主要來自智能手機,收入來自設備解鎖解決方案。
城市物聯網的收入,來自智慧城市管理解決方案或智慧小區管理解決方案客戶支付的費用。而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收入主要來自智慧物流解決方案客戶支付的費用。
2016年以前,曠視科技的收入以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占主導。其中,2016年曠視科技72.5%的收入來自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中的SaaS。2017年,城市物聯網服務方案占比開始增多,從2016年的27.5%,增長到2018年的74.11%。與此同時,SaaS的收入占比已經下降到了12.1%(表2)。
表2:曠視科技收入構成
資料來源:曠視科技招股書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速增長的背后,作為高科技企業的曠視科技在成長期現金流明顯吃緊。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2016-2018年的經營活動產生負現金流,分別為-1.13億元、-1.5億元和-7.18億元(3)。招股書解釋,這主要是由于曠視科技大量投資于研發工作,以進一步增強其解決方案,并計劃繼續大量投資研發及營銷工作。
表3:曠視科技的現金流概要
數據來源:曠視科技招股書
經營活動現金流為負,說明曠視科技經營過程中應收賬款過多,現金收入少。這正證明,尚處于高速成長期的曠視科技采取的是市場擴張戰略,這個階段側重在市場份額的增長上,所以需要企業有較強的融資能力。而這正是曠視科技尋求登陸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搶在老對手商湯科技之前上市,爭當國內資本市場的“AI創業第一股”,才能進一步打通融資渠道。
02
60%的市場份額和50%的研發費用率,
撐起AI創業第一股
曠視科技要憑借什么成為“AI創業第一股”?
首先,成立于2011年,并較早實現商業化,讓曠視科技利用先發優勢,快速搶占了市場份額。因為人工智能賦能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所依賴的技術,需要大量投資研發和算法的優化來實現。這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期,為后來的玩家設立的門檻較高。
據招股書,2018年曠視科技在搭載人臉識別解鎖功能的國產安卓智能手機市場的占有率超過70%。灼識咨詢報告顯示,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在云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市場有逾60%的份額(圖2)。其中,2018年在中國制造生產的配備身份驗證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機中,超過70%使用了曠視科技提供的基于人臉識別的設備解鎖解決方案,小米、OPPO、vivo均是其重要客戶。
圖2:曠視科技在線上垂直認證領域的市場占有率
而強勢的市場份額,真正的支撐正是來自技術。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AI公司,需要非常強大的研發團隊和科研基因,才能第一時間消化吸收最新的科研論文成果,并應用到具體技術領域。“人才”和“技術壁壘”成為了曠視科技成長的關鍵詞。
在深度學習領域,曠視科技有一支由世界級科學家領導的強大研發團隊。
聯合創始人兼CEO的印奇,于2006年進入清華“姚班”學習,2010年,進入微軟亞洲研究院參與研發人臉識別引擎。首席技術官唐文斌,是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NOI)金牌獲得者,并擔任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集訓隊教練7年。聯合創始人楊沐,則是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金牌獲得者。
在2018年新加入曠視科技的首席科學家孫劍博士,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前首席研究員。孫劍在計算機視覺及深度學習領域的開創性工作獲得了數十項世界級獎項及認可,被廣泛認為是該領域最權威的科學家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圖靈獎唯一華人得主姚期智教授,作為“姚班”的帶頭人,不僅是曠視三位創始人的恩師,目前也是曠視科技的首席顧問,是典型的從學界打通到產業界的大牛。
在這些頂尖學術大牛的支持下,曠視成功招募了大量的頂級年輕計算機科學人才。截至2019年6月30日,曠研發團隊由1400多名計算機科學家、算法工程師及產品開發人員組成,其目前的員工在IOI、NOI以及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等中獲得40多項世界金牌。
“人才”和“技術壁壘”具體體現在曠視科技的招股書中,則是每年要將超過一半的營收投入到研發中,和研發人員的高昂報酬。
作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非常令人矚目。近年來,曠視科技的研發費用高速增長,2017年的研發費用雖然僅為7816萬元,但同期研發費用率高達115.35%。2017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162.81%至2.05億元,研發費用率達到65.6%;接著2018的猛增198.34%,增長至6.12億元。2019年截至6月,曠視科技的研發費用就達到了4.68億元,研發費用率接近50%(表4)。
而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曠視科技的研發方面員工為1432名,占據整體員工的61%,相應福利開支為3.09億元,占整體研發支出的66%,平均年薪為43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招股書中,曠視特別強調了自研的深度學習框架Brain++。Brain++為曠視科技核心技術上從人臉識別平臺Face++升級的系統化AI算法引擎,拉通從數據到部署的算法全要素、全流程生產。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曠視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擁有自研深度學習框架的公司之一。利用機器自動學習(AutoML)技術,曠視主研發了深度學習框架Brain++。
03
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合計持股29%,
阿里系成最大受益者
2011年,憑借在視覺識別算法上的積累,唐文斌在宿舍里約上印奇一起研發出名為《烏鴉來了》(CrowsComing)的體感游戲——玩家通過搖晃頭部控制游戲里的稻草人,攔截從天而降偷食莊稼的烏鴉。這款小游戲一度沖上AppStore排行榜的前5名,還獲得了清華大學第30屆“挑戰杯”特等獎。2011年10月,曠視科技正式成立。
很快,印奇的團隊引起了資本的注意。2012年1月,聯想旗下的聯想之星和樂基金,給曠視科技天使輪融資投了數百萬元。經過多輪的稀釋和轉讓,截至招股書公布之日,聯想旗下的Genius Leader Investments Limited和Ultimate Lenovo Limited分別持有曠視科技0.57%和0.6%的股份,合計持有1.17%的股份。
雖然最早曠視科技是由聯想系孵化出來的,但是真正讓曠視科技名聲大噪,并且業務迎來突破性進展的節點,其實是從為支付寶提供“刷臉”技術開始。曠視科技和螞蟻金服合作研發了支付寶“Smile to Pay”,雙方合作啟動于2014年年底,落地于2016年。與螞蟻金服的合作,打開了曠視科技邁向To B業務的關鍵一步。
而阿里系的全面注資,進一步加快了曠視科技的商業化進程。2017年曠視科技完成的4.6億美元(約35.9億港元)的C輪投資,就是由螞蟻金服、富士康及中國國有風險資本共同作戰略領投。該輪融資創下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單筆最高融資紀錄。
資本的注入和業務的交織,讓曠視科技和阿里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招股書顯示,經過多輪的變更和跟投,目前螞蟻金服的API基金持有曠視科技14.33%的股份,淘寶中國(阿里巴巴的間接全資子公司)持有曠視科技15.08%的股份。兩者合計持有曠視科技29.41%的股權,阿里系將成為曠視科技IPO的最大受益者。
而在C輪融資中參投的中國國有風險資本,也進入了曠視科技的前五股東名單,對曠視科技的持股比例達到11.27%。中國國有資本風險資本為國務院國資委批準設立的國有投資基金,牽頭發起人及控股股東為中國國新控股。它主要投資企業技術創新及升級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對AI初創公司的布局不止曠視一家。2018年10月,阿里宣布成立承載“NASA計劃”的實體——“阿里巴巴達摩院”,計劃三年之內對新技術的投資超過1000億元,將與各大高校合作成立實驗室。在此背景下,除了“預算不設上限”,在全球狂挖各種AI科學家,研發各種可與阿里現有業務場景結合的AI產品外,阿里還重金投資AI創業公司,尤其是獨角獸公司。目前,阿里系投資過的AI獨角獸還包括人臉識別領域的另一巨頭商湯科技、AI芯片獨角獸寒武紀和深鑒科技等。阿里的投資在AI產業鏈的上游和中游皆有布局。
瘋狂投資的不止是阿里,這也成為其老對手百度和騰訊布局人工智能的一種方式。all in AI的百度曾在2018年宣布將投資10家以上的AI創業公司;而騰訊僅在2018年11月一個月內,就連續投資了3家智能機器人公司。對于互聯網巨頭而言,如今布局AI就是布局未來。除了要引領未來,押注賽道,幾家巨頭互相阻隔對手的意圖也十分明顯。
04
身家23億元,
31歲的印奇成清華最年輕的創富學霸!
和小米、美團一樣,曠視科技也設置了同股不同權的AB類股份,三大聯合創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所持股份均為A類股,在股東大會決議案投票時,1股A類股可擁有10票投票權。
也就是說,這樣的安排下,雖然印奇的股權占比不到阿里系的1/4,但是其投票權卻和阿里系相接近。而另兩個聯合創始人唐文斌和楊沐的持股比例分別達到5.9%、2.72%,同樣持有是A類股,他們和印奇為一致行動人。因此,印奇持股僅有8.21%,但他仍然是曠視科技的實控人。
此外,在董事會設置上,曠視科技共有11位董事,印奇、唐文斌、楊沐均為執行董事,而來自螞蟻金服的朱超、阿里巴巴的謝鷹和中國國有風險資本的衛娟均為非執行董事,另有4位獨立非執行董事。
從2006年進入清華“姚班”,再到2011年和同樣來自“姚班”的唐文斌和楊沐共同創辦曠視科技,再到如今沖刺IPO,印奇的財富伴隨著曠視科技的成長而水漲船高。根據公開信息,在2019年5月完成7.5億美元D輪融資后,曠視科技估值已達40億美元(約合285.75億元)。按此估值計算,則印奇的身家將達到(40*8.21%*7.14)23.44億元。
雖然身家不及同為清華大學校友的美團王興,但1988年出生于安徽蕪湖的印奇年僅31歲,不僅是年輕的創富學霸,也是“40歲以下青年富人”中最有潛力再晉一級的人工智能公司創始人。
如今,市場對于帶著“AI第一股”光環、盈利能力不佳但成長性強的曠視科技,究竟會給予怎樣的價值認定?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