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喧囂到淡出,2015年就像傳媒行業的分水嶺。經歷了并購大潮的回落的傳媒行業,終于在最近迎來一波大漲。
傳媒行業業績回暖
上周傳媒板塊迎來久違的大漲,漲幅5.25%,居漲跌幅榜第2位,跑贏滬深300指數3.01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各個子版塊也都迎來普漲,其中影視動漫、互聯網信息服務、營銷服務三個子版塊漲幅居前,分別上漲7.60%、7.56%和5.09%。
而相較2017年初至今,該指數收益累計下跌19.95%,居28個行業指數漲跌幅排名倒數第三,跑輸滬深300指數逾52個百分點。
這也帶動了相關基金收益率的回升,數據顯示,漲幅最大的為申萬菱信傳媒行業,今年以來收益率為6.26%。其四季報顯示其倉位高達90.29%,其中83.89%集中持有信息傳輸和文化娛樂業,前十大重倉股中包括東方財富、華聞傳媒、電廣傳媒、掌趣科技等傳媒行業股票。同樣倉位集中的還包括鵬華中證傳媒,其重倉持有包括分眾傳媒、東方財富、巨人網絡、華聞傳媒等股票。
截至:2018.1.30
公募基金提前布局
其實,公募基金早在四季度已經提前布局。根據西南證券統計數據顯示,2017 年第四季度偏股基金股票持倉占凈值的比例由 2017 年第三季度的 64.07%上升至 64.69%,環比上升了 0.62%,而前一季度環比上升了 1.45 %,整體持倉比例已升至 2015 年第二季度以來最高。從股票持倉市值所占凈值比例增減變化方面,傳媒行業排名第二,僅次于家用電器,2017年三季度基金增持傳媒行業相關股票比例增長0.53%,四季度又再增1.04%。
2015年就像傳媒行業的分水嶺。2013~2015年的并購熱潮帶來傳媒牛市行情,到2016年及2017年1~11月,傳媒并購數量及并購金額相對于2015年幾近腰斬,再加上監管力度的層層加強,從2016年5月,監管層相繼出臺并購重組監管政策最新方向,包括對借殼上市和對游戲、影視行業跨界并購監管趨嚴到2017年2月,再融資新規落地,這對再融資頻繁的傳媒板塊再開一槍,直至2017年7月,監管層嚴控對并購重組的業績承諾進行調整,整個行業表現一直不佳。
對于此次反彈,滬上某深耕TMT行業研究的基金經理認為,首先,目前傳媒文娛行業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下限,大幅遠離均值,許多個股估值已經降到了15倍以下。
回顧歷史,傳媒有大行情的時候,必要條件都是當年估值低于20倍,目前估值已經滿足這個必要條件。從基金2017年三季報披露的資料看,傳媒文娛行業持倉降到歷史新低,大約2%,高位是2015年的8%左右,因此繼續下行的壓力不大。
其次,過去兩年傳媒文娛板塊表現較差,2016年是倒數第一,2017年是倒數第二。從概率角度來說,歷史上一旦一個行業連續兩年排名倒數,第三年都有比較好的向上表現。市場一旦回暖,傳媒文娛僅估值提升就可能創造非常好的收益率,如果精選個股或能產生額外的收益率。他表示,自己相對看好演藝、網絡劇、廣告媒體等細分行業中需求相對穩定、具備領先盈利能力的龍頭企業。
他們這樣看后市
“最近幾周,增量市場特征正逐步顯現,市場共識也開始由縮量博弈下的消極防御向增量博弈下的積極進攻方向轉變。表現在盤面上的一個典型特征,就是價值股與成長股共舞、主板與中小創輪動局面正在初步形成。” 金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剛表示。
事實上,伴隨上市公司年報陸續披露,不少業績增速較快、估值合理的優質成長股開始獲得基金的重點關注。
“過去一段時間,無風險收益率上行引發市場風險偏好下降,導致資金從創業板中持續撤離。目前創業板中很多質地優良的公司,業績有30%或40%的增長,但估值只有10倍到20倍,一旦遇到合適的契機,便會在股價上反映出來。”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表示。
長信基金認為,中小市值股票的高估值在近兩年不斷消化,部分成長股估值開始有安全邊際。隨著風險收益比的重新平衡,市場會關注到優質成長型公司,令流動性回升,估值折價消失。
“近期,創業板持續走強,傳媒、軍工等連續兩年表現落后但基本面趨好的行業開始活躍,都清晰反映出市場風格可能的新變化。樂視網復牌后,市場不僅未受負面影響,反而震蕩走強,創業板后期表現更值得關注。” 楊剛強調。
在建信基金金融工程及指數投資部總經理、建信創業板ETF擬任基金經理梁洪昀看來,創業板指數作為創業板市場的標尺指數,成份股集中在高成長性行業。經過技術層面的深度調整之后,這些個股的估值水平接近歷史低位,在后續政策層面持續向好的預期下,左側布局的窗口期已來臨,配置價值正逐步顯現。
來源 | 中國基金報、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