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剛剛結(jié)束的上海國際肝病高峰論壇、第四屆全國藥物性肝損傷學術會議暨肝衰竭及其并發(fā)癥診治新進展研討會上,多倫多大學Florence S. Wong教授介紹了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腎功能障礙及治療,主要內(nèi)容整理如下。 Wong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腎功能不全在肝硬化中的概念發(fā)展,繼而詳細闡述了以出現(xiàn)急性腎損傷(AKI)為典型表現(xiàn)的肝腎綜合征的6條診斷標準,即1)肝硬化和腹水;2)二期或三期AKI;3)在停用利尿劑和白蛋白擴容至少48小時后,血清肌酐沒有改善(降低的肌酐等于或低于1.5 mg/dL);4)無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嚴重感染(需要血管活性藥物以維持動脈壓);5)目前或近期未用腎毒性的藥物治療;6)蛋白尿< 500=""><50 rbc/="">50>
通過密切關注肌酐指標,若血清肌酐在48h內(nèi)較基線值上升≥ 26.5 μmol/L(0.3 mg/dL),或較基線上升50%,則可定義為AKI,依據(jù)由肌酐指標反映的進展情況,AKI主要分為三期:第一期:血清肌酐較基線值上升≥ 26.4 μmol/l(0.3 mg/dL)或上升1.5-2.0倍基線值;第二期:血清肌酐較基線值上升2.0-3.0倍;第三期:血清肌酐較基線值上升3.0倍以上或血清肌酐≥ 352 μmol/L(4.0 mg/dL)伴急性升高的表現(xiàn)(急性升高幅度≥ 26.4 μmol/L)或開始腎臟替代治療。
Wong教授進一步詳細解釋ACLF背景下的腎衰竭情況,緊抓EASL-CLIF聯(lián)盟和NACSELD對ACLF腎衰竭給出的定義,結(jié)合其流行病學和病理生理學,揭示ACLF腎衰竭中炎癥的作用。
現(xiàn)在認為感染是肝硬化AKI最常見的誘因,感染時的炎癥產(chǎn)物會導致腎小管損傷和腎臟微血管的改變,其他誘因包括過度利尿、胃腸道出血、暴發(fā)性肝衰竭等。Wong教授將ACLF腎衰竭和急性肝硬化失代償腎衰竭兩種腎衰竭作了對比,前者容量反應的可能性更小,結(jié)構損傷的可能性更大,往后期階段的進展更頻繁,需要腎臟替代治療的可能性更大,且死亡率更高,通過生存曲線的比較,亦清晰看出ACLF腎衰竭的生存情況劣于急性失代償腎衰竭。
藥物治療方面,特利加壓素是治療ACLF腎衰竭最常用的血管收縮劑,也是治療肝腎綜合征被研究最廣泛的藥物,特利加壓素的運用加上肝腎綜合征的逆轉(zhuǎn)能明顯提高生存率,且經(jīng)生存曲線對照,服用特利加壓素片劑的生存率優(yōu)于持續(xù)輸注,對特利加壓素反應者的生存率優(yōu)于未反應者,藥物療效仍通過肌酐指標來評估,治療后血清肌酐水平的小幅下降可以改善生存率,且治療后AKI分級的下降(三級→二級→一級)亦可改善生存率。
除了藥物治療,肝移植是AKI對其他療法無效情況下的確定療法。移植后腎功能不全會暫時性持續(xù)存在,所以對此類病人而言移植后可能需要短期透析。
—————————————————————————————————
(通訊員:熊立夫,曹竹君,蔡明豪,莫瑞東,閆蕾,孫燁,陳立暢,任佩佩,丁葉舟,陳利文,周天慧,李自強;編輯:盛滋科;攝影:涂愛娜)
(來源:瑞金醫(yī)院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