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倒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
我買房那會兒錢都存在支付寶,限額一天只能轉5萬提現。因為臨時房東看好房著急換房突然通知我簽合同付首付,我錢一下不能都到賬找我表哥周轉兩天,到賬就給他,他原話這么說的:你先自己想辦法,實在沒有辦法了最后才考慮我吧。我后來就找同學周轉了一下,心里特別難受,覺得這親戚怎么這樣?
等到這幾年見的事多了,心智更成熟了反倒覺得自己有點小題大做。
根據傳統思維,我急用錢你是親戚居然都不幫我,算什么親戚?但實際情況是你找別人借錢,你是利益獲得方,對方不論與你何種關系都是利益輸出方,他將錢借給你損失的是借錢這段時間對自己錢的隨意支配權,你獲得的是暫時擁有對這部分的支配權,過后還他錢,相當于你通過他取得你對自己錢的提前支配自由。所以,正常來說我們對于困境時向我們伸出援手的人應該心存感謝,對于沒有伸援手的應該平常心對待。但受倫理影響,我們大多數人覺得向自己伸援手的應該是親戚,而且他沒有幫助就覺得不厚道。拋開部分親戚的確不厚道這個問題,大部分親戚哪怕為了不成為外人茶余飯后談資或者親戚朋友間不丟面子,也會盡己所能地幫助。對于好面子喜歡群居的國人來講,他能拉下臉面不幫忙,大部分原因是有心無力,如果不是那就是他覺得你可能還不上錢,或者不看好你的這個決定或者不看好你的前景或者不看好你的承諾。
理性來講,現代社會借錢給別人冒著很大的風險。首先,錢是否有借無還?畢竟現實中大量借錢不還或者借了沒法全部收回錢還親戚反目的例子。其次,出借人錢的用途具體是什么?如果是老一輩的養老錢,那他要用來以備不時之需。如果是孩子教育基因,那隨時可能這筆錢要派上用場。如果是家庭日常生活存儲,那閑余資金對自身家庭生活質量等造不成壓力也還可以協助你一下。如果是別人做生意的周轉資金,那真真就是不敢借你的,哪怕他背上~看起來很有錢,卻一毛不拔不借錢的罵名。這么簡單一分析,也就是閑余資金可以借你。但這里面又涉及到另一層問題:從自然人角度考慮,你們利益是不均等的。他辛苦掙來的錢,省吃儉用積攢起來,也希望錢生錢,放理財里也有收入吧。但如果借給你,不說不好意思收利息收入,就是本金他也不一定能保本。這里面的保本有兩層意思,一個是能否全部還上,另一個是我急需的時候你能給我嗎?到時候不會說我逼你,我不仁義不理解你的不容易吧?不會求著你要錢跟孫子一樣還被你四處跟你講,這人不仗義。總之,借錢的人真的是背了很多風險在里面的。
所以當我明白了這層道理之后,我就轉變了自己思路:幫我的借錢給我的一定要一輩子感激,不借的普通正常相處就行,不能我弱我有理,不能道德綁架。并且,后來因為其他事周轉資金,我都會主動寫一份聲明什么時間借錢什么時候歸還的欠條,附上身份證復印件,簽字后手拿欠條和身份證拍照片發給債權人。并聲明按銀行利率加1作為利息,歸還錢時一并歸還。雖然他們都覺得我小題大做,但都很樂意一次次借錢給我,且我們的友誼一直很健康。
因此,從我的角度來看,你心里暫時接受不了親戚不借錢是正常的,但是也要自我調整自我反省,沒必要為了這事和別人鬧什么不愉快,畢竟借錢是你一個人獲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