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個朋友曾經(jīng)在朋友圈發(fā)過一句話:
她跟只有幾歲的兒子普及“吃虧是福”這個詞的時候,兒子反駁道:說著吃虧是福,本質(zhì)上還是不想吃虧。
朋友為此感慨,老一輩人搗糨糊式的生活智慧,已經(jīng)糊弄不少現(xiàn)在的小孩了。
但說實話,不僅僅是我們爸媽,就是很多年輕人,也依然對“吃虧是福”這句話深信不疑。
最近聽聞了兩件奇事,如果不是因為是真實發(fā)生的,我會以為這種情況只有在電視劇里才會出現(xiàn)。
老同學A的姑媽,大概10年前因為買房向他們家借了15萬塊錢,借錢的時候說好的給三分利息。
當時那是他們家所有的積蓄,還有的甚至是爸媽問人借來的,A清楚地記得,借完錢之后的好幾年里,自己都沒穿上新衣服,A爸媽節(jié)衣縮食把欠的債還清了,沒想到,姑媽買了房之后,說要裝修,裝完修之后又說兒子上了高中補習班太貴,這筆款子一拖再拖,轉(zhuǎn)眼就過了10年。
今年A因為大學畢業(yè),想去留學,家里實在湊不出錢了,A爸媽就去姑媽家要債,遭遇了好一場指桑罵槐,心不甘情不愿地還了15萬。
A很震驚,都過了10年,當初的15萬,跟現(xiàn)在的購買力根本不能比,難道一分利息都沒有嗎?更何況當初說好的給三分利息的呀!
A爸媽卻說:唉,算了,都是自己家親戚,又沒打借條,能怎么辦呢?過了這么多年,能還就不錯了。
A同學跟我說這件事的時候,我問她:為什么你爸媽當初不大借條寫清楚。
A憤怒地說:他們居然說,怎么會想到你姑媽是這種人,唉,都是親戚,算了吧。親戚?她可沒把我們當成親戚!
我又問:這事就這么算了?好歹需要跟姑媽好好協(xié)商,多爭取點損失。
A又嘆氣道:我爸媽只會說,不如算了,吃虧是福。可我總覺得別扭,我可一點福都沒感受到!
還有個同學B ,也是因為家里著急要買房,找舅舅借了50萬塊錢,借的時候光說有利息卻沒說利息是多少,也是因為是親戚,沒寫借條。
沒想到,過了一年,舅舅上門,說要還錢了,利息15萬,30%,聲明他借錢給人,一向是這個規(guī)矩。
同學B好容易東挪西湊把錢 利息還給了舅舅,過來找我吐槽。
我很納悶:這種事為什么不撕逼?當初不是沒寫借條嗎?出去借高利貸也沒這么高的利息的。
B無奈地說:因為是舅舅啊,怎么能撕逼?撕逼了再也沒法做親戚了。
我又問:當初借錢的時候為什么不把借錢寫明?
B還是很無奈:我怎么會知道,我舅舅是這種人?唉,雖然損失了點錢,但好歹沒傷了舅舅的情分。吃虧是福嘛,當初沒那筆錢也買不上這房子,這一年房子也升值了我也不算虧太多。
這幾天看武志紅的書,說起中國式好人,我發(fā)現(xiàn),不管是A 的爸媽,還是B本人,他們都是徹頭徹尾的中國式好人,明明吃了虧,偏偏要自我安慰說,還好沒傷了面子,沒毀掉情分,就算別人已經(jīng)不仁了,他們也不能不義。
即使是遭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被人明擺地占了便宜,也得忍氣吞聲,寧愿損失金錢,也不能丟了面子,當初產(chǎn)生經(jīng)濟往來的時候,就拉不下臉多說一句:我們來簽個合同或者立個字據(jù)吧?如今被人明擺著欺負到了頭上,依然豁不出去跟人翻臉,只能拿損失的真金白銀來換取一時和平,比起吃虧,他們更介意的是,沒有做一個“好人”。
好人不會干這樣的事;
好人愿意損失自己的利益去維持一個表面的和平;
好人哪怕在明明知道其實翻臉才能止損的情況下也依然愿意為了面子選擇忍讓;
好人哪怕被人黑了也要堅持善良的原則不能翻臉不能撕逼不能為了點錢就鬧得太難看。
可難道說,好人活該被人坑被人宰就只能默默忍受嗎?
如果這就是“好人”的定義,我寧愿自己是做個“壞人”。
坦白說,在我的成長歷程中,有太多人跟我說過類似這樣的話:
吃虧是福。
小不忍則亂大謀。
退一步則海闊天空……
誠然,于某些人而言,忍讓是權(quán)衡利弊之下的無奈選擇,是明知對手太過強硬而不得不放棄爭取。
比如搶劫歹徒地利刃之下,放棄錢財選擇保命,那是因為生命比錢財更重要;
比如領(lǐng)導對自己破口大罵,卻只能默默忍受,那是因為工作比爭一時之氣重要,更不必說領(lǐng)導罵得不一定不對;
比如五大三粗地肌肉男在你獨自一人時出言不遜,你只能好言相勸,那是因為避免更大的傷害……
這種情況下的吃虧,是為了維護更大的利益,而不是僅僅為了給自己面子。
但我從來都不認為,吃虧和福氣之間,有任何必然的聯(lián)系。
我一直都覺得,吃虧是福,是一個人明明遭受了損失卻沒有能力挽回,用來自我安慰和挽回一點面子的托詞,而不代表吃虧,真的能夠讓人占便宜。
絕大部分人,比如上文所說A同學的爸媽,還有B同學,都會用另外一件事來找補,比如如果不是因為這套房子你也考不上重點大學呀,如果當初沒借錢買房現(xiàn)在房子也不會升職了,而強行忽略他們在這種情況之下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放棄給自己爭取更大利益。
這不是睿智,也不是所謂的生活經(jīng)驗,而僅僅是無能和蠢而已。
因為從本質(zhì)上來說:
“雖然我受到了損失,但是在這個損失當中我也得到了其他利益呀,所以我并沒有吃虧”這個邏輯是行不通的。
很明顯,在這兩個案例中,如果選擇爭取和翻臉,明顯能夠得到更多利益,甚至,對于A同學的爸媽來說,明明是因為當初沒有辦過戶手續(xù),合法守護個人財產(chǎn)才蒙受巨大損失,他們卻用“小孩考上了大學”這樣一個根本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結(jié)果就安慰了自己。
甚至于,在明擺著被人算計吃了大虧,他們最在意的事,依然是,幸好沒傷了親戚間的情分。
而最關(guān)鍵的是,跟所謂親戚之間產(chǎn)生經(jīng)濟糾紛時,會有很多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別人的善良上——他是個好人,不會這么做的,我怎么也不會想到他是這種人啊!
我也見過很多人,不僅僅是親戚,即使在跟毫無相關(guān)的陌生人打交道,依然沒有任何個人利益保護意識:
從二房東那里租房,壓根不看原合同,也不簽合同,結(jié)果一言不和,被人直接從屋里趕出來,流落大街;
去公司上班,說好的月薪獎金保險福利統(tǒng)統(tǒng)兌現(xiàn)不了,被公司臨時辭退,拖欠工資,一問具體情況,還是連個合同都沒有簽過;
借錢給并不熟悉的同事,連張借條都沒有,結(jié)果一個假期過后,同事人間蒸發(fā)、電話停機,而他連同事住哪兒都不清楚。
無一例外,他們在蒙受巨大損失后,都會用“吃虧是福”這句話來安慰自己。
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很多時候,之所以吃虧,只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個人保護意識,缺乏個人利益觀念,缺乏最基本的財產(chǎn)安全保護概念……
被傷害之后不僅不懂得如何規(guī)避傷害,替自己爭取利益,挽回最大損失,反而極力用各種理由安慰自己,認為自己被傷害得并沒有想象中嚴重。
只有想辦法挽回損失,在能力范圍內(nèi)給自己爭取到最大利益,甚至于舍棄一部分利益及時止損才叫吃虧,才叫福氣。
而不是什么都不做,只為了顧全面子而心甘情愿被宰,還樂呼呼地安慰自己說“吃虧是福”。
可是別人在做出這些不合理舉動的時候,根本不在乎你和他之間的情分,一位的忍讓并不能讓自己贏得尊重,反而會落得一個懦弱和無能的下場。
連幾歲小孩都分辨得出,“吃虧是福”背后的邏輯是,現(xiàn)在的吃虧是,為了以后占上一個更大的便宜,那如果便宜占不上呢?——沒關(guān)系,那就安慰自己能占上。
你明明受到了傷害,明明有能力挽回損失,卻因為顧忌面子,害怕跟人翻臉,而選擇退讓和周全;
你明明可以不吃虧,不承擔這份損失,卻縱容自己忍讓和接受。
那不叫吃虧是福,那叫做慫。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你可以選擇大度待人,用寬容和平的方式去處理問題,但請不要假裝糊涂,自我安慰,得過且過,明明被人欺負了,還安慰自己說,好在對方?jīng)]欺負更狠。
任何時候,能夠清醒地分辨出自己的處境,在遭受損失之后懂得用合法手段維護自己的財產(chǎn)和生命安全,懂得衡量自己所處環(huán)境里的利弊,如何決策才能夠為自己爭取更大利益,才是我們應該倡導的真正生活智慧,而不僅僅是“吃虧是福”這種愚蠢的投機式格言。
- END-
文 |老妖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于公眾號好姑娘光芒萬丈
(ID:goodgoodgir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