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7日下午兩點,來自羅馬尼亞雅西市的庫庫特尼文化專家和藝術家安德拉(P?tr??canu ?tefania-Andra)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八層學術報告廳做了一場關于羅馬尼亞史前文化的講座。講座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考古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外國考古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新偉研究員主持。
庫庫特尼文化彩陶 (圖片來自演講者ppt)
安德拉以羅馬尼亞境內聞名于世的庫庫特尼(Cucuteni)文化的彩陶紋飾為切入點,從天文學的視角入手,對若干常見的彩陶紋飾進行了獨特的解讀。她認為,庫庫特尼彩陶常見的同心圓螺旋紋很可能是史前先民對地磁場作用下空間粒子發生的空間扭曲這一特殊天文現象的直接表現,暗示了先民對該天文現象的觀察和認知,并很可能將之作為指導農業生產活動的重要指征。庫庫特尼先民對這一普遍的天文現象的觀察在當時亦并非孤例。通過聯系仰韶文化的直系后裔-馬家窯文化彩陶器物所見同類紋飾,安德拉認為仰韶文化的先民很可能也已經注意并記錄下來了這一天文現象,并賦予其某種神秘的力量,通過抽象或具象化的藝術表達,廣泛地出現在彩陶上。
會議現場
安德拉還對另外一種同心圓螺旋紋的變體-以黑色圓圈為中心呈中心對稱的螺旋紋進行了解讀。結合現代科學對星體、黑洞和天體的認識,安德拉認為,相鄰兩組中心對稱螺旋紋其實代表了地球和太陽南北兩極之間通過磁場線相連結的關系,這種磁場之間的連結對地球四季交替和二分二至等重要節氣的產生具有重要的影響,因而直接影響到了史前先民的農業生產活動。
會議現場
最后,安德拉還向在場聽眾逐一介紹了自己設計和創作的、基于庫庫特尼史前彩陶紋飾為主題元素的文創作品,并闡述了每件作品背后的文化意涵。
講座結束后,在場的聽眾就彩陶紋飾象征意義的解讀、史前天文現象的觀察和記錄以及相關知識的代際傳遞等諸多問題與安德拉進行了熱烈的互動與探討。最后,來自北京羅馬尼亞文化中心的魯博安(Constantin Lupeanu)主任對講座的成功舉辦向在場聽眾表達感謝,并希望今后借此機會進一步加強中羅兩國在文化層面的交流和相互了解。
圖/文:溫成浩
審 核:李新偉
責 編:荼 荼 張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