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善于解決問題,但不善于問問題。比如,“為什么升職的不是我?”
這個藏在很多人心里卻又不敢、不愿公開表露的疑惑,通常都帶著委屈和不甘的眼淚。
但我還是要在這樣的焦慮上再添把火——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相比“為什么”,“怎樣”才關鍵。
我們似乎默認了“升職”這件事情和學生時代的大小考試一樣沒有技術含量,能力到了、做對了題,分數自然高。
非也。在升職這項成年人的職場游戲當中,能力可能是最次要的指標了。
想光靠能力搞定一切
too young too simple
個人能力的確是搞定一切的基礎,但不得不承認光憑能力并不能搞定一切。
如果只顧悶著頭加班、咬牙發狠地拼業績、賭咒發誓般追大單,很有可能會像我這位叫安浩的朋友一樣陷入困惑。
作為執行董事管理基金投資的安浩是標準的“人贏”,但最近卻在“升職搶灘戰”中輸給了不算loser但也絕絕比不上他的同事。
安浩向我發出了經典一問:“為什么升職的不是我?”。
論經驗,從頂級商學院MBA畢業、世界Top 10的大公司和Top3的私募基金高管、執掌過新創企業的安浩從來沒想過會輸給一個此前只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過三年,然后就是在同一家基金干了10年的同事。
論業績,安浩也底氣十足。
任職三年內迅速增長到10個億的管理資產、正在進行的新項目收購、整體處于上升期的事業都是他引以為傲的資本;
而被晉升的那位同事的業績花了10年才探到安浩的腳邊,業務甚至有萎縮的趨勢。
論口碑,安浩的工作能力和領導力,受到了來自直屬上司、客戶、下屬、包括公司外部他接觸并管理的多個管理咨詢公司的交口稱贊。
那位競爭對手唯一的優勢是工作的年頭更長。
難道升職這件事,真的要按資排輩嗎?
能力和業績之外
你需要職業背書人
其實安浩的困惑也蠻可以被理解。
遠到整個國家文化、社會慣例使然的日本式“年功序列(即論資排輩)”,近到剛剛在今年年初爆發的Uber“狼性”文化之爭,都說明升職這件事隨著行業、公司文化、甚至領導的個人好惡變化。
真相只有一句話:升職這回事沒有章法可循。
但總有一些事能夠讓我們在“升職戰”中更有把握和勝算。
除了能力、人脈、資源、話語權這些已經被煮熟熬爛、拆分肢解的“升職”要素之外,有這樣一個古老的方法被我們嚴重忽略——
找到你的職業背書人。
這樣的背書人,一定是能對你的升職、加薪、獲取更多機會、做更好的項目起決定作用的人。他必須是在公司高層討論員工績效考核時能起決定作用,并且愿意替你爭取利益的人。”
上面提到的安浩,就處于沒有職業背書人的尷尬境地。
如果沒有職場上的導師、指點方向的前輩,還不致于馬上影響你的事業發展。但是在公司里面沒有背書人,要想升職真是難了。”
誰能做你的背書人呢?
第一,背書人必須要身處決策層,能在關著門的會議室里,在公司高層人事決策會議上,說話算數的人。
第二,背書人必須要了解和信任你的能力和才干。
第三,背書人愿意為你爭取機會,不惜賠上自己在公司內的政治和社會資本來支持你。
能同時具備這三條的人,就可以做你的背書人。
那如何找到背書人呢?摩根斯坦利銀行的副董事長卡拉·海利斯女士給的建議非常實用:
在你進公司面試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給你面試的人中間,哪個人會投資在你身上,會幫助你在公司里獲得成功?
背書和被背書
是一種雙贏
你可能會想:領導為什么會為我背書呢?
停止懷疑自己吧!為你背書并不是一個利他損己的事!
當公司雇你進入一個崗位,就是因為面試官和你的老板認為你是比其他競爭對手更適合這個崗位的人。
那么利用好這個機會,讓面試官或者是你的上級領導直接參與到你的背書團里來。他們之所以招你進來,就有一定的責任幫助你獲得成功。
因為如果你成功了,你的老板臉上也有光,正好表現出他的知人善任嘛!誰不希望自己的下屬精干得力呢?
再說這樣的下屬也一定會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板盡心盡力地工作的。即使將來下屬另謀高就,老板也在其他公司里有了一個強鏈接的人脈呢。
我初入職場的時候在韓國公司工作。
記得參加面試的四位面試官里就有我自己的未來的直屬老板總務課長、人事課長還有企劃部長和中國地區專員。
入職初期,我在總務/人事Team工作,被總務課長和人事課長兩位老板直接管理。專注、努力、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并且積極和老板溝通,主動找活干的我,很快贏得了直屬老板們的賞識。
就職一年以后,公司準備組建一個內部審計部門,要從各個團隊抽調人員組織這個新團隊,由企劃部長領導。我老板直接推薦了我,他說這是一個鍛煉我成長的重要機會。
在審計團隊頻繁出差,沒日沒夜地干了半年。
當時的直屬領導企劃部長,以及其他幾個和我們一起出差的次長和課長們對我的工作敬業的精神和工作質量有目共睹,集體為我背書,所以在入職的第二年我就被破格晉升為主任。
20年前的我在職場上還是一名小白,更不知道有背書人的概念。
但是憑著認真的勁頭、極強的責任心、積極的態度和良好的向上溝通,給自己無意中積累了背書人,為我的事業上升起了極大的助力。
他們給我寫的強有力的推薦信又把我送進了哈佛商學院。
寫在最后
升不升職、加不加薪,還真不是我們光憑個人努力能夠決定的。
你做到了所有應該做的一起,但是沒有背書人在后面挺你,為你爭取,往往機會就會落在那些有人背書的同仁的頭上。
所以說,不要再問 “為什么升職的不是我”了!
讓我們在職場上積極地尋找背書人,也要有足夠的工作實力能讓他們心甘情愿地為我們背書,下一次的機會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