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年成熟
打個比方,A、B、C合伙創業,股比是6:3:1。做著做著,C覺得不好玩,就走了。 他手上還有10%的股份,如果項目做起來了,他等于坐享其成,這樣對團隊里的其他人是不公平的。 這個時候,就可以實行股權成熟制度,事先約定,股權按4年成熟來算,我們一起干四年,預估四年企業能成熟。 不管以后怎樣,每干一年就成熟25%,C干滿一年整離開了,他可以拿走2.5%(10%X1/4)的股份,剩下的7.5%就不是C的了。 剩下的7.5%有幾種處理方法。第一種,強制分配給所有合伙人,第二種,以不同的價格按公平的方式給A和B,這樣A和B還可以重新找一個代替C的位置。2、按項目進度 比如說產品測試、迭代、推出、推廣,達到多少的用戶數……這種方式對于一些自媒體運營的創業項目比較有用。 不過這也要依實際情況而定,有可能一年之內就做到一百萬的粉絲,那這種情況下為什么不讓我成熟?3、按融資進度 這個進度可以印證產品的成熟,這是來自資本市場,即外部的的評價,可以實現約定完成融資時A得多少B得多少C得多少。
4、按項目的運營業績(營收、利潤) 因為有些項目離錢比較近,覺得團隊能賺錢,那我們就投錢。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業績進行約定。
6 . 這里還會遇到一個問題,如果股權不成熟怎么辦? 假如我是B,占30%股份,雖然只干了一年,或者剛開始干,但是我的股東權利不受影響,包括分紅,表決,選舉各方面全面不影響。
11 1控股權:這很好理解,就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持股比例最好在66.7%以上,這主要是針對初創公司來說的,因為公司的發展,股權需要稀釋,但傳統的制造企業,很多情況是通過控股實現控制權的,例如我國的上市公司,大多數是控股來實現的,創業板的民營企業,主辦的國有企業都一樣。
2股權代持:這是一種控股權的變相安排,對于不走資本市場的企業可以適用,或在公司創業早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同時約定要代持協議解除后,投票權或被代持人股權的轉換方式。
3投票權委托:部分股東通過協議約定,將其投票權委托給其他特定股東(如創始股東)行使。在京東上市前,沒有AB股結構,就有11家投資人將其投票權委托給了劉強東行使。
4一致行動協議;通過協議約定,某些股東就特定事項采取一致行動,意見不一致時,某些股東跟隨一致行動人投票,這個一致行動人就是創始人。
5有限合伙持股:創始人控制有限合伙持有公司的投票權,具體是由創始人或其名下公司擔任GP,控制整個有限合伙,然后通過這個有限合伙持有和控制公司的部分股權。。
6同股不同權(AB股計劃,dual-class structure):就是“同股不同權”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公司股票區分為A序列普通股(A 類股)與B序列普通股( B類股),A類股與B類股設定不同的投票權。
7一票否決權:公司法第 43 條規定: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減少注冊資本,公司的分立、合并、以及變更公司的形式,需要經過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多數才能通過。
我們在此基礎上,可以將重大事項擴大,如公司重大的對外投資、分紅、公司的預算、決算,重大的人事任免,包括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上市計劃、包括公司董事會的席位改變、董事會成員的任免等這類重大的事情,創始股東都可以有一票否決權,以保證他對重大事件的控制力。
8董事的提名權:創始人如能夠提名董事會的多數成員,實現對公司控制。創始人股東可以直接和其他的股東約定,由他持有的股權的數量,即他持有的股權的數量可能不到公司股權的 50% ,但他有權力提名董事會里面的多數成員,并且將這一約定寫到公司的章程里面去: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就是如此設計。
我:
合伙人中途退出,股份不收回,對其他人既不公平,也不合理。如何避免這種類似情況的發生,以下四條建議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建議創始團隊分限制性股權。限制性股權首先是股權,其次有權利限制,權利限制在于股份必須與服務期限掛鉤,分期成熟。
第二,股權應該分期成熟。股權成熟有四種模式:第一種模式,和4年服務期限掛鉤,每年兌現25%,也就1/4;第二種模式,滿2年成熟50%,第3年成熟25%,第4年成熟25%;第三種模式,第1年成熟10%,第2年成熟20%,第3年成熟30%,第4年成熟40%,這種模式逐年遞增,干的時間越長,成熟的股票越多;第四種模式,第1年成熟20%,剩余股權在3年內每月兌現1/48。
第三,約定回購機制。股份回購價格主要參考三個因素,一是參照股東購買價格的一定溢價;二是離職時,參照公司的凈資產,適合重資產類型的公司使用;三是參照最近融資估值的折扣價,適用于輕資產類互聯網公司使用。
第四,做好團隊預期管理。提前與合伙人討論退出機制,但這就好比與認識不久的女朋友談分手時如何分房分車,結果可能房車沒賺到,女朋友先拜拜了。中國合伙人的股權分配,既要尊重經濟規律與游戲規則,也要考慮中國的人情社會與特殊物種,大家先達成“軟”的理念共識,再落地“硬”的文件簽署。具體做法:首先,和團隊溝通,大家作為創業合伙人,掌握著公司大量股權,肯定是打算長期參與,看好項目,而不是短期投機行為;其次,對于創業團隊來講,要長期全職出力,大家早期出錢主要作為啟動資金,大家拿的股票的價格不是股票的真實價格;再次,如果股份沒有退出機制,中間有人拿了大量股份,離職不回購的情況下,對其他股東,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最后,對于股份的分期成熟,包擴回購機制,創始人要帶頭守,因為很多團隊,創始人制定游戲規則,讓別人遵守,自己卻不遵守,這種情況下,會影響團隊的團結。
12 如果是兩人合伙,建議是一大一小,這個大,最好超過60%。當然,也可以提前設定股權池,未來用于股權激勵。此時還要考慮的是,在股權池的股權用完之后,大的也要相對較大,千萬不要出現兩個相對均衡的大股東,所以要進行提前的設計。
如果是三人合伙,最起碼要保證其中一人持股比例超過50%,同時,另外兩位的股權比例差距不要太大(比如45%、3%差距就比較大)。其中一人股權比例過半的,一個是要確定一位領頭人,另外還有一層的考慮是防止小股東綁架大股東。比如,如果三人的股權比例是45%、40%、15%,這就比較有風險,假設兩位大股東產生矛盾,則15%的小股東成為關鍵決策者,就有可能會出現小股東綁架大股東。
如果四人或其他多人合伙的情況下,股東的綜合能力差距較大,也可以考慮其中一人股權過半。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建議是其中一人相對較大,比如:47.5%、20%、12.5%、10%、10%,大股東比其他股東股權比例大很多,但大股東的又不能獨裁(沒有絕對控制權),這樣,既保證了公司經營有帶頭人(小股東中只要有一人支持大股東,即可掌握控制權,可以充分發揮帶頭人的作用),又避免了帶頭人被榮譽或權利沖昏了頭腦形成獨裁。這個股權的分配比例,其實就是騰訊五虎將的分配方法。其實主要資金都是馬先生出的,但他自動降到了50%以下,就是為了怕自己未來膨脹耍流氓。
13 可將股權分三部分來分配:
1,現金股權比例(40%),根據出資確定。
2,非現金股權比例(50%),根據過去經驗、資源、創業承擔職責等確定
3,預留期權比例(10%),為后期激勵使用。
關于聯網創業,我們團隊對創業階段股權分配,提煉了一下規則,4C量化動態股權分配:
1/保障創始人CEO的控制權(占20-30%)
2/保障合伙人的話語權(10%以上)。
3/保障核心員工的分利權(期權池10-20%)。
4/保障投資人的優先權(種子5-10%/天使15-20%(不超過30%)/A輪以后出讓比例視項目發展情況定、項目發展過快,建議小步快跑融資方式)。
14 公司不景氣的時候,按照入股的原價回購;
公司景氣的時候,可以按照:股權所對應的凈資產價格回購;
公司景氣的時候,可以按照:股權回購當時銀行同期存款利率上浮一定比例回購,比如上浮100%;
在有融資的時候,按照上一輪融資時公司估值的一定折扣價格回購,比如1/10,最高1/4。
15 絕對控制權67%,相當于100%的權利,可以修改公司章程/分立、合并、變更主營項目、重大決策
相對控制權,控制線,絕對控制公司
安全控制權,一票否決權
30%上市公司要約收購前
20%重大同業競爭警示線
臨時會議全10%,可提出質詢、調查、起訴、清算、解散公司
5%重大股權變動警示線
臨時提案權3%,提前開小會
代位訴訟權1%,可以間接的調查和起訴權
16 創始人維護控制權具體措施還有其他的法律手段控股權:這很好理解,就是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持股比例最好在66.7%以上,這主要是針對初創公司來說的,因為公司的發展,股權需要稀釋,但傳統的制造企業,很多情況是通過控股實現控制權的,例如我國的上市公司,大多數是控股來實現的,創業板的民營企業,主辦的國有企業都一樣。
股權代持:這是一種控股權的變相安排,對于不走資本市場的企業可以適用,或在公司創業早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同時約定要代持協議解除后,投票權或被代持人股權的轉換方式。
投票權委托:部分股東通過協議約定,將其投票權委托給其他特定股東(如創始股東)行使。在京東上市前,沒有AB股結構,就有11家投資人將其投票權委托給了劉強東行使。
一致行動協議;通過協議約定,某些股東就特定事項采取一致行動,意見不一致時,某些股東跟隨一致行動人投票,這個一致行動人就是創始人。
有限合伙持股:創始人控制有限合伙持有公司的投票權,具體是由創始人或其名下公司擔任GP,控制整個有限合伙,然后通過這個有限合伙持有和控制公司的部分股權。。
同股不同權(AB股計劃,dual-class structure):就是“同股不同權”制度。其主要內容包括:公司股票區分為A序列普通股(A 類股)與B序列普通股( B類股),A類股與B類股設定不同的投票權。
一票否決權:公司法第 43 條規定: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減少注冊資本,公司的分立、合并、以及變更公司的形式,需要經過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多數才能通過。
我們在此基礎上,可以將重大事項擴大,如公司重大的對外投資、分紅、公司的預算、決算,重大的人事任免,包括公司的股權激勵計劃、上市計劃、包括公司董事會的席位改變、董事會成員的任免等這類重大的事情,創始股東都可以有一票否決權,以保證他對重大事件的控制力。
董事的提名權:創始人如能夠提名董事會的多數成員,實現對公司控制。創始人股東可以直接和其他的股東約定,由他持有的股權的數量,即他持有的股權的數量可能不到公司股權的 50% ,但他有權力提名董事會里面的多數成員,并且將這一約定寫到公司的章程里面去: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就是如此設計
17 我們上市公司為例,了解上市公司拿出多少股份來進行激勵。
第一、上市公司激勵額度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0%。
第二,任何一名激勵對象通過全部有效激勵的總額不得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
第三,激勵對象所擁有的股權收益不能超過其全部收益的30%,也就是說假設一年收入是1000萬元,那么股權激勵收益不應該超過300萬元。
第四,公司上市以后第一次進行股權激勵釋放的都不能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
西方創業公司分配原則
期權的分配原則,這些企業在創業之時就進行了股權激勵,
一、外聘CEO一般持有公司5%到8%的股份;
二、外聘的副總經理只有的股份只有0.8%到1.31%,
三、管理人員每人持有股份在0.25%左右,
四、普通員工的戰鼓在0.1%左右
五、當然企業還有外聘的董事,他們的股份占0.25%左右。
上述所有這些股份期權加在一起一般占公司總額的15%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