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每年的年計劃里,大概都有這么一項:今年開始好好節約時間,爭取能讀夠100本書。
畢竟,成功人士俞敏洪,一年能讀100多本書的雞湯,深入人心。令人心生向往。
但是一年一年走過來后發現,年計劃真的只是計劃,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對于普通人來說,這個年讀100本的概念,就仿佛年薪百萬一樣,看起來很近,可是實踐起來又莫名奇妙的難。
一年100本,一個月大概需要讀8本,一周需要讀2本,平均3天一本。
這樣的讀書速度,對我們一個月甚至兩一個才啃一本的普通人來說,的確有點快了。
那為什么人家俞敏洪就能達到呢,甚至人家現在已經修煉到3個月能讀60本了,是人家的腦結構和我們不一樣嗎。
不是的。
人家跟我們的方法不一樣。人家讀書有效率。
簡單點說,人家會快速閱讀。
《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里指出,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只占整書的20%,而這20%里最重要的僅占4%。所以說,拿到一本書的時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揪出這4%的內容,快速的讀完,吸收轉化。
這樣下來,速度就快多了,不是走馬觀花的草草了事,真正的吸取到了精華。
那么怎么樣找到這4%呢?
《實用性閱讀指南》是這樣說的:
1、首先確定自己的讀書目的。就是為了什么而讀。是為了學習方法論,還是學習遣詞造句,還是為了學習人生道理,總之,先找到目錄,掌握整體概況,找出寫著自己想要的信息的頁碼,直接閱讀。
在讀的時候,集中注意力,開足馬力。避免不必要的紛擾。
2、整理書籍的信息(可以進行筆記,紙質或者電子版都可以)
從第一章開始按順序總結,形成有層次的邏輯,這樣就更容易記住。
3、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拿起之前通讀過的一本書,想要跟別人復述的時候,卻發現腦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記不起來了。就跟沒讀過一樣。
每個人都是有記憶曲線的,不經常復習的東西,很容易被遺忘。
所以想要記住這些內容,需要一個特殊的記憶系統。
A:要么在讀完后經常復習。
B:要么在第一次讀的時候就牢牢記住。
A選項耗費的時間成本明顯大于B選項。所以我覺得選擇在第一次讀的時候,就好好記住更為靠譜。
開心的是,《實用性閱讀指南》指出了很多可以用來記憶的方法,便利貼法,人體部位記憶法等等等等,這里就不再詳述。
4、最快速的學習方法就是實踐。
對的,實踐出真知。
讀書也不例外。如果能將讀到的內容及時的運用到實踐和生活中去,這將是最好的學以致用,消化成自己內力的法寶。
1)從書本上設定行動目標,就是讀完書后具體能做什么。
2)給自己激勵,想象自己達成目標時候的樣子。
達成目標后,會是什么樣子?
達成目標后,會是什么心情?
達成目標后,會看見什么?
達成目標后,會聽到什么?
達成目標后,會感覺到什么?
通過這五項感官激勵,給予目標一個實質性的有用反饋。
讓自己真正明白“夢想照進現實”不是遙不可及。
在自己覺得重要之處做記號,之后只有自己才明白,一本個人專屬的書籍就由此誕生。在便簽上寫上一些關鍵詞,以便看到這個便簽馬上就知道此頁講了什么。一開始,大家并不清楚一本書里到底有多少內容是對自己來說是重要的。因此大家可以先做一個黑白草稿,然后再用彩色筆描畫。一本書的重要內容占20%,再從其中抽取80%后,所提煉的要點只占16%。如果是200頁的書,就只有32頁是關鍵內容。所謂重要內容只占一本書的20%,也可以用二八定律來解釋。這個定律就是社會上20%的高收入者占有80%的社會財富。此定律由意大利經濟學家緯佛雷多·帕累托發現,因此也被稱作“帕累托”
也許,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之后,你會發現,你竟然不知不覺也成了年讀百本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