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會發現:年紀越大,跟父母的相處越艱難。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爸媽老成了孩子,他們開始無端地對你的生活指手畫腳,他們甚至自告奮勇地充當起孫輩“父母”的角色……
你的母親是否知道
親子關系,終將只向分離?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關系是指向分離的,哪種關系呢?就是親子關系。
我們講瓜熟蒂落,孩子養到一定程度,一般來講是在6歲開始,他的第一關系人已經不是父母,已經轉向同伴了,已經開始社會化了。那個時候他就要跟你分離出去,這是孩子的自然天性。這個時候作為父母來講,還不愿意分離,愿意繼續地掌控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會導致心理學上叫去分化不夠。
如果母親和孩子的分化不夠,就會出現一種現象,那就是界限不清。
我有一個女性朋友,她很成功,最少在事業上是這樣??稍谀赣H面前,她慫得像個小姑娘。她母親可以在她睡午覺的時候,進入她的臥室,開始給她整理衣柜;也可以在她開電話會議的時候,讓她的秘書把她從會議廳叫出來。
為什么這個母親表現得那么霸道,那么有女王范兒?因為在心理上她沒有跟女兒完全分離開來。她不知道,人與人之間還有一個界限,人與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喜歡越界,因為每一次越界,都能顯示自己的存在感。這樣的母親,本質上心理是不成熟的。她的強權,實際上是一針毒劑。
這樣的母親,一定也經歷過某些創傷,或者沒有足夠的心理營養去哺育自己的孩子,只是她們自己并沒意識到這一點。成為這樣,并非完全是母親的錯,所以你要接受這樣的她。
可是同時,你還需要明確地告訴那個自視為女王的母親:我不喜歡你那樣做,你讓我覺得不舒服。雖然說了,母親當然還是會無視你的感覺,但是你也給她傳遞了一個信號——你對她做法是什么感覺。
是的,你不滿。緒上已經不滿了,心理上不要慫下去,你一定要表達不滿。否則,你終將變得像母親一樣,界限不清,對自己的孩子橫加控制。
◆ ◆ ◆
所謂的愛,就是感到安全并相互依戀
我們從受孕開始一直到出生的第四個月,這十四五個月的時間,心理學上叫它共生期。那么共生期的特點是什么呢?共生期的特點是孩子和母親是一體的,孩子的免疫要靠母親的免疫來完成,這是生理免疫。
那么心理免疫,情緒免疫功能也要靠母親的免疫來完成。什么意思?在這段時間,母親的身體健康,孩子的身體就健康,母親是快樂的,孩子就會體驗到快樂。這個時候孩子跟父母是一個整體。其實這個整體的感覺,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個字,這個字是“愛”。我們很難給愛下定義,到底愛是個什么樣的東西,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感覺。我們經常會把戀愛當中的愛的體驗叫做愛,其實這是不對的。從心理學上來看,真正愛的感覺就是在共生期的時候,孩子跟母親的感覺,它是一體的,它是一,不是二,是一個整體。那個感覺才叫愛。
但是到了4歲的時候,孩子開始有自我意識,當有了自我意識之后,就不是一了,孩子和母親變化兩個個體。有兩個個體的時候,問題就開始產生了,大家記住,所有的問題就在這個時候產生。
如果你現在還是一個在懷孕的媽媽,或者你的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從四個月開始,怎么跟他建立更安全的心理關系。
如果一開始,孩子沒有和母親形成好以安全感為基礎的心理關系,那么就會出現家庭角色混亂。
角色混亂是什么現象?孩子不在孩子的位置上,有可能跑到丈夫和妻子的位置。比如有的家庭,老公經常忙不在家,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會代替老公的角色,像一個小丈夫。比如說有的孩子會幫著媽媽擰螺絲,這個時候角色混亂,這種孩子容易累。當他長大之后,再回到家庭的時候,他就特別煩,什么事不想干,你給我什么事我都想吵兩句,這個就是過度責任造成的。
對于女兒來說,很多女人說自己天生勞碌命,很可能是童年時取代了一部分母親的角色。因為沒有和母親構成一定的心理依附感,而且小時候經常被母親呼來喝去,做這做那,從而行駛了母親的權利。這樣的女人,進入到夫妻關系中,還是會變成悍婦。
STOP!這樣做
讓有毒的母女關系終止對現在生活的影響
和母親關系的創傷會對女人的一生造成影響,尤其是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會受到損害。只有當你看清了這段關系,并且能夠直面自己的母親,覺察這段關系對你人生的影響,你才有可能重新獲得自信,讓自己的心靈獲得營養。
如果你現在已為人母,你也會明白你與孩子的關系,尤其是與女兒的關系會怎樣影響她的一生。
首先,從溝通方式上來講,大家想一想,兩個離的最近的東西,它們是怎么互動的?比如蛇與地,蛇在地是怎么行走的?彎曲著走的,因為它跟地離得很近,直上直下是不能走的。我們跟親近的人關系也是很近的,我們跟親近的人溝通的時候是不應該直來直去的,是應該講究策略的。
大家好多時候把這個搞反了,大家會認為越親近的人,我們越講短的話,講直接的話,對方會明白。哪怕我講的不好聽,對方也會承受。其實不是,因為親近關系當中,我們人是卸掉防御的,跟打仗一樣,把盔甲拖了,你這個時候拿劍刺我,肯定刺得很疼。所以這種溝通方式的錯誤理解,會讓親密關系的人很難相處。所以請大家記住,越親近的人,越要柔和對話,越要講究對話的方式和方法?;厝ブ螅匠2缓孟嗵幍哪赣H,講話要用技巧,要柔和一點,說話婉轉一點,你會發現你們的關系是有改變。
其次,你想想看,你希望跟你親密的人是哪種方式來相處?第一個更像兩棵樹,第二個更像兩滴水,第三個像兩只刺猬。
這個結果是這樣的:如果像兩棵樹希望彼此獨立,又互相照應,不要干擾彼此的成長,這個是需要空間的,我們傾向于認為這是比較健康的方式,也是取決于兩個人的喜好。
像兩滴水,兩個人沒空襲了,你的父母或者你的他,或者你的孩子也希望這樣,沒有問題,你們會相處得很好,但往往不是,你希望這樣,對方要逃,他不希望跟你離這么近,要窒息,所以就會吵,這是兩滴水,需求不一樣。
第三個是兩只刺猬,想接近,但是一接近又不會溝通,互相掐也會互相逃。也是導致爭吵的一種模式。
如果你很幸運的話,你的心理關系當中的另一個人,你選擇樹他選擇樹,你刺猬,他也選擇刺猬,你們可能不會太有問題。比如都刺猬的時候,大家離的很遠,不會出現越接近越吵架的問題,互相認同。就怕一個選刺猬,一個選水,一個選水,一選水一個選樹,就容易出問題了。
請記住,不是每一個母親的愛都是無私的,也不是每一個女人都可以和母親互為大樹、互為水源。很多的文化都宣揚母親給予子女的愛無私、純潔、偉大。然而事實可能并非如此。那些有著童年創傷或者并未在成長時期得到過足夠關愛的女性,極有可能和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女兒,發展出一段有毒的母女關系。而你能做到的就是,在意識到這段關系已經發生在你的身上時,請立即改變行為和對話模式,以免自己和女兒、和家人,重蹈你們母女關系的覆轍。
···
作者 | 董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