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孫瑞希
01
不好意思,努力真不是一句好話
《奇葩說》有個很有意思的辯題:“TA真的很努力”是不是一句好話。
我想起我做過的一個生涯咨詢個案。來訪者工作五年,非常努力,對于自己目前的職業困境感到特別沮喪。
在咨詢的過程中,她一邊傾訴一邊流淚,她男朋友一邊安慰她,一邊對我說:“孫老師,其實,佳佳(化名)已經很努力了。”我現在對那個畫面都記憶猶新。
《月亮與六便士》里有句話:“我用盡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當我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更多的不是說“用盡全力”,而是說“平凡的一生”。
我終于明白小時候數學考試成績差,老師對我:“沒關系的,你已經很努力了”,這看似是一句安慰人的話,言外之意卻是:“你還是挺差的。”
陳銘說,評論一個人,要評論結果,而不要評論過程,評論過程可以迅速引發歧義。這句話也同樣適用于職場。
努力了,還是沒有成功;努力了,業績仍然這么慘;努力了,還是原地踏步沒能改變什么。
所以,努力真不是一句好話,如果你的職場只剩下努力二字的話。
02
努力不是一個人贏的特質,個人價值才是
很多人都會發現,大學畢業五年后,同學們之間的薪資差距會變得很大。有人說,同樣的學校,同樣的專業,為啥你和別人的薪資差距那么大?還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
但事實卻絕非如此。從我經手的生涯咨詢個案來看,很多人在職場中都非常努力,但看起來還是不盡如人意。
原因只有一個:不是你工作不努力,而是你不懂得提升個人價值。
前文說到的佳佳,大學畢業五年,目前在一家教育科技公司做人事行政專員。她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招聘、面試、考勤、勞動關系以及辦公室日常事務性工作。
雖說工作難度都不大,但工作量卻不小。一直以來,佳佳做事都非常努力,有加班時也從來不含糊。
今年7月份,部門主管離職,出現崗位空缺。佳佳很期待能夠升到這個崗位上去。畢竟,工作5年了,她也不能總是做個小小的專員吧!
然而,事與愿違,公司最終還是通過外部招聘的方式彌補了崗位的空缺。她看著新來的年輕領導,覺得自己在這家公司的職業生涯快走到頭了。
佳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勤勤懇懇努力工作五年,卻換不來公司的認可,還拿著職場小白的薪水。她的那些同學們,升職加薪的比比皆是,但她卻還在專員這個基層的崗位上打轉轉。
我的回答是:“你努力的時間不短,可能是你努力的方向不對,或者方式不對。”
做任何工作,如果只埋頭拉車,不抬頭看路,你的視野也就在方寸之間,職業收獲也就僅限于此。
作為勞動力,當你步入社會求職的那天起,從使用價值和價值的角度來說,你就和其他商品沒什么區別。
公司要出高價請你,或是給你較高的職位,那得看你的個人價值如何。
個人價值與年齡和經驗并沒有絕對的關系。有的人二十幾歲就參透了生活的本質,有的人活到老都混沌不清,這兩者,注定會有天壤之別的命運。
所以,在職場中,努力很重要,但你不能只剩下努力。
03
兩個要素,決定了個人價值
我用工作日志法和成就事件法幫佳佳梳理職業經歷。我發現,她每天上班都跟上戰場似的,忙忙碌碌,一堆雜事。這些雜事,能為她個人價值增值的很少,反倒消耗了她大量的精力。
如果是一個剛畢業的職場新人,這樣的職業歷程是必經之路。但作為一個畢業5年的老員工來說,她對工作兢兢業業,但對人生卻缺少深度的思考。
她沒有為自己確立一個明確的發展方向,也沒有從繁雜的事務中挑出那些最有價值的部分。
對于大部分職場人來說,畢業頭5年,最重要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混沌和瑣碎中,找出你最想要去的方向,然后集中精力提升個人價值。
一個人的價值,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能力和圈層。
能力,是完成一項目標或者任務所體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如果你的目標具有挑戰性,任務具有難度,那么你表現出來的能力水平就高。
在本文中,佳佳的工作看似瑣碎,但其中也有高價值的部分,只是被她忽略掉了。比如,她剛進入這家公司就接觸到的招聘工作。
如果她能夠在這個基礎上向組織與員工關系發展方向上深度積累,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也是非常不錯的。
再比如,近三年來,公司大力推進企業文化建設,希望通過公眾號這個載體有所突破和創新。如果她能在自媒體的方向上有所嘗試和創新的話,也會成為工作的亮點。
但她并沒有學會抽繭剝絲,找到最具價值屬性的部分。她不知道,在20%的核心工作上投入80%的精力,遠比在每項工作上都均勻地撒“胡椒面兒”要更具價值屬性。
接下來說說圈層。圈層是一些具有特有調性,帶著顯著標簽性的人群形成的圈子。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工作中,與誰同行很關鍵。
圈層成員之間不僅是知識技能方面的互相學習,更重要的是圈層資源的整合。富人有富人的圈層,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圈層。嚴格來說,有價值的叫圈層,沒價值的只能叫圈子或扎堆兒。
我梳理了一下佳佳的工作和生活圈兒。發現并沒有什么有價值的圈層。她的社交面兒很窄,工作5年,并沒有刻意為自己積累人脈資源。
我告訴佳佳,一開始,我們不太可能進入到太高的圈層。但是,人在圈層中是會不斷進化的。在和同行、同好交流的過程中,會極大提升我們的眼界、開拓我們的視野。
當然,在進入一個圈層之前,不妨問問自己:我想要什么?我有什么?我能為別人帶來什么?
當你能夠找到你想要的,并且持續不斷地為圈層的同行、同好帶來價值屬性的時候,你很快就會成為一個有獨特能力標簽的人。
能力決定了你能進入什么樣的圈層,隨著能力的發展,你會躍遷至更高的圈層。能力水平+圈層高度決定了你的個人價值。
肖驍說:當自己拿了奇葩之王的時候,更想聽到的是,夸贊他的能力,而不是他的努力。
當我們只剩下努力可以夸贊的時候,往往意味著我們對結果很無力。
畢業五年后那些越跑越快,越活越精彩的同學們,并不是一開始就握著一手好牌,而是他們懂得提升個人價值,他們從一開始就明白在對的方向上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通過圈層持續放大自己的影響力。而這,才是你們之間距離不斷拉大的真相!
作者簡介:孫瑞希,生涯咨詢師,個人成長教練。十余年HR從業經驗,經歷了從一線員工到高管的職業發展歷程。熱衷并努力踐行“向上生長,正向影響年輕人”的理念,如果你正處在職場困境中,請為自己找一個靠譜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