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閩南話中,有句歌詞是這么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人這一生,其實有接近三成的情況,那是由“時機”所影響的。而其余的七成情況,都跟人之奮斗息息相關(guān)。
談到奮斗,我們就會想到“勤奮”和“加班”。在你看來,勤奮到底能不能改變?nèi)说拿\呢,勤勞到底可不可以致富呢?
一位年過40歲的IT從業(yè)者,他畢業(yè)于某所著名的高校,在IT這一行也干了有十年的時間了。可是,在他40歲那年,他卻準備失業(yè)了。
很殘酷的情況時,不論他怎么努力,都已經(jīng)升不上去了,那他就只能準備卷鋪蓋走人了。不是他自己想辭職,而是這一行本來就有這么一個潛規(guī)則,那就是IT從業(yè)者如果在40歲前升不到管理層,基本上很快就會被新人取代了。
過了一段時間之后,這位中年人真的失業(yè)了。如今的他,只能靠著以往的人脈,在網(wǎng)上接點單,幫人寫點程序來過日子。
失業(yè),在這個時代是一個很無奈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永遠是腳踏實地的人,他們最先面臨失業(yè)的風險,這是為什么呢?有些道理,愿你能明白。
02
真相一:職場不看過程,只看結(jié)果。
小時候,我們常聽到這么一句話,不以成敗論英雄。
等我們到了社會上打拼的時候,相信我們會感慨,原來這句話是錯的。這個社會,這滿是潛規(guī)則的職場,本來就是以成敗論英雄的。
你在事業(yè)之路上成功了,那別人就認為你盡了全力,而且還特別勤奮,值得人們推崇和尊敬。
可如果你在事業(yè)上沒有成功,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更進一步,那別人就會嘲笑你,說你軟弱無能,沒有勤奮做人。其實,你勤奮了,只不過是沒有成功而已。
但別人不會跟你講太多,在別人看來,你過得怎樣,別人不想知曉,你是否努力了,別人也不想知道,他們只想知道你是否收獲到了該有的碩果。
職場,很現(xiàn)實,根本就沒有任何的人情味可言。也許你認為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可你不知道的是,一旦你沒有成功,那別人就會否定你的努力,直接瞧不起你這個人。
03
真相二:越勤奮,也許你越是不值錢。
勤奮真的能夠致富嗎,勤奮真的能夠改變命運嗎?
勤奮這種東西,你說它有用,它還是有點作用的。可如果你說它什么用都沒有,其實它也是什么作用都沒有。
一個沒啥家庭背景的人,他每天都活在了“996”當中,干著最辛苦的工作,花費著比別人還多的時間,可他就是賺不到大錢,而且工資還少得可憐。
一個有點背景,有點關(guān)系的人,他直接打個招呼就上崗了,而且領(lǐng)著很多普通人都沒有的高額工資,基本上不用做什么,也能夠混得不錯。
這兩者的差距,到底在什么地方呢?終究是人之背景和關(guān)系,決定了每個人未來的生活情況。
別認為像牛這般勤奮,就能夠改變無奈的命運。要知道,越是勤奮,人越是不值錢,這便是生活的現(xiàn)實。
04
真相三:內(nèi)卷時代的到來,人的工作價值越來越低。
在以往,一份6000元的事業(yè)單位的工作,其實還不足讓人動心。因為那時候的競爭不大,每個行業(yè)也都還沒有飽和,人的選擇有很多。
可到了今天,一份6000元的事業(yè)單位的工作,卻能讓無數(shù)博士和研究生動心,甚至爭奪這個崗位的人數(shù),就達到了成千上萬人。
這種情況的轉(zhuǎn)變,說明了什么?說明了有很多的行業(yè)在飽和,個人學歷在貶值,人之價值降低了,代而取之的,是無數(shù)人的內(nèi)卷。
三千人爭一個6000元月薪的崗位,在以往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兒。可在今天,這卻成為了事實。
當社會逐漸變得內(nèi)卷的時候,其實每個人的價值就降低了,人所擁有的才華和能力,也相對變得不值錢了。如此,有可能你再努力,也只能是成為別人的墊腳石而已。
05
真相四:資源不足的普通人,再努力也升不上去。
我們先思考這么一個問題,那就是什么人是普通人,什么人不是普通人?
從職場的角度來說,普通人就是一些沒啥拔尖的能力,也沒啥人脈和資源的人。而非普通人,他們有背景,有實力,也擁有一定的資源。
就拿一個有房的人和沒房的人來說,前者哪怕學歷再低,他也能夠甩后者好幾條街。而后者哪怕學歷再高,有可能他一輩子都買不起一套房。
什么是差距?這就是差距。不要盲目認為奮斗就能夠改變現(xiàn)狀。要知道,有房的人,別人后續(xù)賺到的錢可以進行不同方面的投資。而沒有房的人,就算你是碩士,年入二三十萬,也不見得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超越前者。更何況,沒有房的人,他們連首付都給不起,賺到的錢只能是越存越不值錢。那么,他們怎么可能有出路呢?
這個世道,很復雜,很殘酷,它的真相,讓人難以想象。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