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京一對一輔導小編查看家長群發現家長群里已經炸開鍋了,翻開聊天記錄原來是因為要進“家委會”。是什么么原因讓家長擠破頭進家委會?有什么好處?它的職能是什么?
家委會成了“拼爹拼媽會”?
家長付出多,孩子機會更多嗎?
首先科普一下:
家委會是個什么樣神奇的存在?
家委會,是現代學校制度的產物,架起了學校、老師和家長溝通的橋梁,為班級同學服務???strong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MAX-WIDTH: 100%;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TOP: 0px; PADDING-LEFT: 0px; MARGIN: 0px; PADDING-RIGHT: 0px">凡事都有兩面性。確實有些家委會,在“權”和“利”的博弈中漸漸變了味。
家委付出多
孩子獲特別照顧?
加入家委會的家長,必須要做好“付出”的準備。
“老實說,當家委確實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精力去做事,家委不是一個榮譽擺設,確實是一個需要身心付出的崗位。”王女士在某重點小學當了五年家委,今年孩子考進民辦初中。
“每年都有幾個關鍵節點需要家委去籌備,元旦新年、兒童節、中秋節、萬圣節、圣誕節,這幾個節日是雷打不動,家委會要采購裝置布置教室、搞晚會、搞冷餐會。每每需要演出了,還要借服裝、買道具、彩排,連打掃場地都要親力親為?!?/p>
家委會爸爸媽媽的付出,會不會讓自家孩子受到老師的特別照顧?王女士坦言,這個問題就見仁見智了。有一些家長確實是懷著和老師套近乎的心態。
“家委會里有一些‘潛規則’,一般老師都會稍微關注下自己的孩子,比如安排孩子個小崗位,哪怕是柜子保管員、眼保健操檢查員之類的;遇到有一些活動的選拔名額,老師會優先分享到家委會群里,剩下的名額再放到班級大群中?!?/p>
“但是,家長對自己和孩子有幾斤幾兩還是要掂清楚的,不能因為老師的這些‘優待’,就過于厚臉皮。家委會的事情還是要做清楚?!蓖跖空f,五年里,就有不少原先家委會成員退出和輪換。
最終家委的組成,實際上每個人還都是有真才實學和一技之長的,愿意為班級奉獻和服務的。
名校家委會成“拼爹會”?
每年小一生入學第一學期,總有一個環節是選舉家委會成員。不同的學校,家委會的成立過程有所不同,有些是班級選舉,有些是老師指定。尤其在一些名校的重點班里,大部分的家長都是干部、老板,或者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家長,那么家委會的組成可能也特別強。
“一般家委會的要求是家長要有一定的資源,熱心班級事務,并有空閑時間服務班級?!币晃恢攸c小學家委會成員表示。也有老師表示,家長的文化層次與對孩子對學校的關注度是呈正比的,所以老師們更青睞文化層次較高的家長來當家委。
什么樣的家長適合入家委會?
全職媽媽 (有的是時間)
擁有社會資源、人脈 (政府部門、企業高管、醫生、銀行),最好打一通電話就能解決事情)
會算賬,腦子活絡 (出金點子,管賬)
心靈手巧、能力廣泛 (會做點DIY的,IT電腦搞得溜的、能歌善舞的)
家委會的構成
一般40個人左右的班級,會有約6-8位家長加1位老師構成家委會。成員由家長自薦、老師推薦或民主選舉產生。而班中的1-2位家長,會加入年級家委會。部分家長,還會入選更高層面的學校家委會。
家委會群策群力,成熟的家委會甚至還有組織架構和章程。比如1位會長、1-2位副會長,下面分設組織部、宣傳部、后勤部、采購部、財務部以及班級主頁、群管理者等角色。章程則會明確規定目的、宗旨、制度、組織分工、權利和義務等等。
有些家委會聘期較長,如小學有5年一聘的,也有每年改選的。還有些家委會具有明確的“打卡”制度,比如家委會會議,或者大型活動的組織,如果有兩次以上沒有參與,那么需要自動退出。
家委會的職能
有了家委會,學校和班級、家長和學生之間的一些溝通可以上通下達,有益于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是一個很暢通的溝通渠道。主要可以事先這些功能:
1、建立完善的學校監督機構,對學校教育方面增加監督,可協調一些校內事務,如興趣班開設、定制校服、放學家長接送秩序、食堂漲價等。通過家委會的討論,讓學校了解民情。
2、參與班級管理,支持班級各項工作,成為班主任的智囊團。老師派發給家長的任務,可以先通過家委會商討。一些采購物品、布置教室、收取班費的事情,一般都由家委會完成。
3、組織活動,整合家長資源。來自各行各業的家委會成員,能帶給孩子們更多學校以外社會資源,參觀科普場館、舉行親子活動、逢年過節的派對,家委會成員從策劃、采購到執行,幾乎全包攬,只需和班主任通個氣。
4、向上反映民情。作為一個非正式組織,家委會和班級里的孩子、家長走得更近,大家有什么心聲或意見,可以通過理智的方式向老師反映。
順便說一句,有個別家委會成員其實還擔任班級群中的輿情監控、安撫員的角色,一旦班級中出現了什么苗頭和風吹草動,班主任都會第一時間知道。而從在另外一個層面上說,如果班級群中出現了焦躁、抱怨的氣氛,家委會成員也有責任站出來,用一種不尷尬、圓潤的安撫方式緩和氣氛,比如說個玩笑話,或者打打馬虎眼,有的時候也會“化干戈為玉帛”哦。
有了家長們的付出,班上才能有共同的“氛圍”、大家勁往一處使?!盁嵝?、主動,愿為孩子和學校發展出力,這樣的‘群眾基礎’至少是家委會走向成功的第一步?!?/p>
為了孩子,要不要加入家委會?
家長要不要入家委會,在“為了孩子”這個目的上,可以看你有什么樣的理解。如果你熱心公益,熱心為大家服務,手上也有些技能、資源可以給孩子們帶來更多福利,那么家委會會非常歡迎。如果你純粹為了給老師拍馬屁,為了給老師獻點小殷勤,那么這點“利”也許并不能通過家委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