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然回首,生本卻在“燈火闌珊”處
——初嘗生本教育的行與知
四川省廣元市利州區上西中學 康仕平
上學期,我有幸赴廣東省參加了全國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研修班學習,其間的所見所聞所感,讓我認識到了生本教育是對傳統教育徹底的顛覆,尤其是一線知名教師荊志強老師的講座與課堂,讓我明白了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所追求的方向與目標。因為,他的生本課堂讓學生快樂著,老師幸福著!
帶著一絲絲沖動,回廣元后我開始大膽嘗試生本教育,雖經歷了實踐的艱辛,但看到學生生命被激揚和師生角色的根本性變化,我覺得一切的付出,值得!
我是這樣做的:首先進行小組建設。第一步全班師生反思學習和工作中的苦惱與困惑。大家都認為這么多年老師教的太苦了,學生學的太苦了,老師都不想教書了,學生走進課堂就像是在坐牢一樣,恨死了月考、期中考、期末考,都希望改變目前的教學現狀。第二步師生共同觀看荊志強老師講課視頻,主要看他的學生在課堂上展現的自信、大方、靈氣,在討論、交流、展示中顯現的聰明與才智,在與人合作中解決問題后所獲得的成功感與喜悅感..........學生們都希望我們也能像荊老師一樣把課堂還給他們,把精彩還給他們,他們認為他們也同樣會精彩,同樣會有意外地驚喜。而荊老師在課堂上展現出的自信與才能、表露出的微笑與樂趣、所獲得的幸福與驚喜不正是我們老師所需要的嗎?第三步開展大討論,例如如何分組,如何進行前置小研究,如何組內交流、討論,如何全班充分展示,如何建立激勵機制等等,最終我班建立了一套系統的、比較完整的、適合班級具體情況的生本課堂管理與評價制度,因為是全班通過的,所以執行力很強!第四步各組制定組名、小組奮斗目標、小組口號、組規、組訓等,培養他們的團隊意識與團隊精神,經常開展展示比賽、總結比賽、小組討論比賽、小組知識接力比賽、小組書畫比賽等,一切都以小組為單位,以此激勵他們榮辱與共、奮發向上、你追我趕、勇爭第一的內驅力。第五步就是我認真研讀課標、教材、編寫說明、相關資料,培養自己的點撥提升能力、不見自我的能力、駕馭課堂的能力、抓“根”的能力等。這樣堅持了僅僅三個月,我班的學生發生了一系列神奇變化。
1.學生時間觀念更強了。以前學生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如今他們總是利用課外活動、自習課、課間十分鐘、周末認真的研究前置作業,查看不同的資料書,創編富有新意的“經典”習題。總之,不知疲憊地忙碌著!
2.學生團結得更緊密了,監督意識也增強了。以前學生一盤散沙,各學各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如今為了使自己小組領先別的小組,或個人在課堂上給別人不一樣的驚喜,或在爭論中有更多的話語權,小組內互相幫助著、互相提醒著、互相監督著、互相鼓勵著,總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連著我,我也連著你,我們是一個有機整體。
3.學生的精氣神更足了。以前學生上課幾分鐘還可以,但再好聽的時間長了學生也就懨懨欲睡了。如今學生在討論中生怕自己沒發言的機會,在展示中恨不得獨霸講臺,或別人講長了把別人拉下來,精神飽滿,神氣十足,聲音洪亮,表達清楚,個個生龍活虎。記得上次全區公開課,有一位負責課堂點評的高校科研小組學生由于感冒聲音沙啞被安排了別人,他整整哭了一中午,飯也沒吃,我開始不知什么原因,再三追問,最后他傷心地說:“我完全有能力上臺去點評,為什么要換成別人呢?”
4.學生感到一節課時間變短了。以前學生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搶著去小賣部買好吃地好玩地。如今下課鈴響了學生不愿出教室,也不允許我出教室,因為他們還有要補充的還有“經典”的習題要推薦。所以,我會提前一點點悄悄地溜出教室。
5.學生的權利更大了。以前課堂“我”為老大,我說東他們不敢往西。如今他們總是給我提意見,還記得剛剛在我市舉辦完的全國生本教育理論與實踐培訓班上,我帶領他們獻課,郭教授當場點評他們表現得很精彩,但老師講的有些多了。回校后,我問了他們真的講多了嗎?他們爭先恐后地“批評”了我,說我平時當班主任話就是多,這一次他們在郭教授的“幫助”下,我徹底輸了。更讓我不能“容忍”的,每天的主題班會也不要我講了,于是乎我退居了“二線”。
6.學生的能力增強了,方法也更多了。以前他們不敢上臺演講、不敢回答問題、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見了老師更是老鼠見了貓一樣。現在他們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策劃能力、統籌能力都大大增強了,他們把我喊起了“康哥”。
又一次講應用題,按常人只有兩種方法,但經過全班的討論,居然有六種方法,我把這六種方法整理出給校長看(因校長也是多年教數學的,且經驗豐富),校長感覺到很詫異,“如果我講,只會講這兩種方法,沒想到學生不按規矩出牌。現在的孩子真不簡單,生本看來我們確實該嘗試了!”,這是校長發自內心的原話。
7.考試效果初步凸顯。我認為:生本教育不排斥考試,相反的,學生用最巧妙地方式學,用最高效的方法去研,用最科學的考試技巧去答題,他們更喜歡考試了,他們更會考試了。以前的后進生基本不學,優等生總是馬虎,現在每到單元測試,我們都會進行小組總結考點,小組討論易錯點,小組相互展示前置作業錯誤的深層次原因,全班交流考試注意事項,這一切他們都會在考試中引起高度重視,因為結果會影響小組的考評,他們誰也不愿落后。上期進行的期末檢測中,我班的后進生最高有漲50分的。
我與任課教師也變了。
1.我變得“懶”了。班務工作干部搶著做,作業高校科研小組爭著改,評研作業糾錯員忙著收集,沒等我進教室已有人組織討論、展示了。有一次,我參加一個會議,忘了上課,學科長也沒找我,居然充當了我點撥、提升的角色,這樣也就完成了一個課時,好像有我不多、無我不少一樣,我也就這樣“懶”并快樂著!
2.我變得想“撲”向教室了。數學一周就五節課,我總是等啊等啊,因為我想看看今天誰會“顯擺顯擺”,又有哪兩組會“爭吵”起來,我給他們設置的“圈套”誰會鉆進去,想看看在他們山窮水盡通過我“大師一點”他們柳暗花明后的頓悟以及對我由衷佩服的表情。
3.任課老師都想上我們班的課了。歷史仲老師對本學科有獨到的見解,功底扎實,以前上課他總是不停地講啊講,感興趣的學生倒是聽得津津有味,但多數人由于歷史知識缺乏,所以精神不振。現在仲老師也嘗試起了生本教育,先學后教,少教多學,學生可以上網查查資料,到圖書室看看歷史故事,當然也可以自帶一些相關歷史碟片大家都觀看觀看,而仲老師主要在學生討論爭論不休時表達自己的觀點,現在歷史課也變得妙趣橫生了。仲老師說道我們班學生思維靈和,愛說想說會說。
4.我們都變得輕松了。以前我們為了應付檢查,總是抄教案,不停地改作業,三天不考就不放心,一點不講到就覺得對不起學生,還經常以為自己是蠟燭、是燈塔、是春蠶,殊不知學生認為我們是牢頭。現在我們有足夠多時間研究學生、研究課堂細節、研究教育心理學,寫寫課后反思,不用擔心考不好了,因為他們都動起來了,他們比我們都還著急呢!一切都很開放,一切都以人為本!
下面我們來分享學生們的心聲。
每節課我都想表現,看到有的人講得太久了,我恨不得把他們“扯”下來,我“沖”上臺去,一定比他更精彩!
————李思嘉(飛鷹組組長)
以前上課我總有種不安全感,因為答不出來老師會訓斥我,大家會笑我,現在好了,我回答不出來有人會馬上補充上來,我們一樣會贏得別人的尊重!我喜歡這樣的課堂。
————李翰林(壯志凌云小組糾錯員)
以前班主任總是不斷地找我們的問題,總是一種不信任的眼光,現在老師變了,他用放大鏡在苦苦找我們的閃光點了。
————曾妮(破曉組監察長)
以前我總是遙遙領先,現在大部隊沖上來了,我再沒有以前的優越感了,不知道老師用的是什么藥,我們班的風云人物越來越多,都有一種不服輸的心態。
———昝亞男(數學高校科研小組記錄員)
老師天天總是提到郭教授、荊老師還有生本教育,現在我們體驗到了生本課堂帶來的獨特魅力,也許我們真的是幸運的一代!
————何鴻雨(數學學科長)
.................
像這樣的感受還很多很多,以前我總是佩服魏書生老師,現在荊老師的出現,我又多了一個偶像,恰好在荊老師《幸福地做老師》一書中提到了“北有魏書生,南有荊志強”,也許他們真的把生本教育理論做到了極致。我擔心自己三分熱度幾天就過去了,但經過了這么多久,我不但沒減,反而更堅定了走生本之路的決心。上次在廣元飛機場與荊老師的短暫交談使我受到了莫大的鼓勵,他叫我一定努力地做下去,把這些做法、想法寫下來,與他多交流交流,所以我用這不帶有任何文采的樸實語言描述了我真實的感受,也算是這幾個月生本實踐的小結吧!
驚喜、精彩,發生在每一天
————生本課堂感悟
廣元市利州區上西中學康仕平
今天我又上了一節生本公開課——《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最讓我感動的,莫過于課堂上學生“怪異”的思維方式、靈敏的反擊能力、超強的應變能力以及撲捉機會的表現能力。總之,驚喜、精彩,每一天都發生著!
為什么學生會有這樣獨特的思維特質?今天前置作業有一判斷題:在一個三角形中,至少有一個角不大于60°。學生們紛紛發言,但別人就是聽不太清楚,在這種情況之下,有一個學生沖向講臺,他說:“老師,我可以講懂。我們可以判斷這個問題反面——在一個三角形中,三個角都大于60°。如果三個角都大于60°,那么和大于180°,這是不對的,因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所以原來的說法是正確的。”現場聽課的老師都很驚訝,這不是我們以后要講的反證法嗎?孩子居然自己找到了這種方法,真的很了不起!如果在這以前反證法不存在,這個孩子就應該是數學天才了。如果不實行生本教育,孩子只會按照老師講的方法去做,生命、思維就被控制了。
為什么從來不發言的后進生今天要發言?我們班的邊飛同學,平時很少發言,今天的公開課上,居然手舉得比誰都高,看著他自信的表情和渴求表現的目光,我毫不猶豫給了他這次機會,結果他給了我意外的驚喜。經調查發現:A層的學生在這之前要C層的學生必須給他們講,而且要過關,這樣C層的學生全班講解加分會更多。還有,人都有被關注的欲望,能當著這么多學生老師講題,不是更受人關注嗎?不敢上臺講題除了膽小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怕講錯別人嘲笑。因我們班把上臺就作為一種成功,不在乎講的對與錯,只要聲音洪亮、精神飽滿、表達清楚就對了。加之學生有充分的準備,在討論交流中又再次加深印象,所以后進生回答正確的幾率是很大的,即使錯了,也有人補充,因為他們是一個團隊。
為什么平時的隨堂公開課比刻意準備的市區級公開課更自然、更容易出現亮點和興奮點?這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在實踐的基礎上,我終于找到了答案。一是市區級公開課需要刻意去準備,生怕哪個環節出現問題,目光注視到整堂課的把握上或完整程度上,所以不會去拓展、加深、變式。墨菲定律指出:越是怕發生的越要發生,所以不該發生的也就發生了。二是市區級公開課學生高度重視,神經繃得緊緊的,總是按照老師的思路走,所以會落入預定的軌道。三是市區級公開課換了一種環境,學生對陌生的事物介入,總會或多或少去在乎,這樣影響思維的發展。而隨堂課沒有了固定的框框,想怎么想就怎么想,想怎么說就怎么說,一切都很寬松,一切都很自然,人只有在一種更寬松、自然的條件下才會激起那根靈動的神經,所以課堂的亮點、興奮點油然而生了。
為什么生本教育一科的實踐會帶動學生對其它科的興趣?我們班實踐生本教育首先是我的數學學科,但經過這幾月來,其它的學科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我首先在小組建設上下足了功夫,學生已適應了生本課堂流程。不充分準備就沒有與老師、同學交流的“資本”,不進行小組的交流討論就沒有展示的“拳頭產品”,不上臺展示就認為虛度了整堂課,不進行討論、爭論、爭辯、爭吵就達不到課堂的高潮或出不來有價值的產品或難以進行思維的碰撞。所以,其它的課不實行生本教育,學生會覺得索然寡味、無精打采,這樣使得他們不得不實行生本教育了。原來被學生認為平淡的歷史課現在反而成為他們最喜歡的課了,這就是生本的魅力——牽一發而動全身。
生本改變著學生,改變著老師,改變著學校,改變著家庭,一切都在悄悄地走向和諧自然。每天都有這么多驚喜,每天都有這么多精彩,現在的我的樂趣就是課堂,因為不知明天還會有什么驚喜與精彩?我們都靜待著。
來自荊志強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93e350101cag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