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天氣變得干冷。在這種天氣里,不少市民明顯感覺到皮膚干燥,部分皮膚偏干的人甚至感覺干癢難耐,特別是在洗澡后或睡覺時感覺四肢和身上奇癢難耐,而且是越抓越癢。
有的人有每天洗澡的習慣,夏天出汗還好,但是冬天頻繁洗澡會進一步導致皮膚缺水,令皮膚更加干燥。據悉,冬季是瘙癢癥、寒冷型蕁麻疹出現最為常見的季節,尤其是在天氣干燥的情況下,患皮膚病的患者比平時增加三成。
青島皮膚病研究院于亞民主任提示,皮膚是保護人體內部組織器官免受外界有害因素損傷的重要屏障,皮膚角質層對于皮膚屏障功能的完整起到重要的作用。人體的皮膚瘙癢大部分都與氣候有關,秋冬季節燥邪當令,燥則肌膚失養,生風發癢,加上冬季皮膚皮脂分泌減少,皮膚容易變得干燥。隨著表皮的新陳代謝,最上層的角質細胞會不斷脫落(有時衣服上的細小皮屑就屬于此情況),尤其是被水浸泡后,角質層含水量增加,變得松散,用力搓后可以被人為過度搓下,就是人們常說的“泥”。
如果經常熱水浸泡、搓洗可導致正常角質細胞的過多脫落及皮脂膜的變薄,皮膚屏障被破壞,從而引起皮膚干燥瘙癢,因此冬天應根據個人的皮膚狀況減少洗澡次數,洗澡的時間不要過長,水溫以不感覺到冷為宜,而且不要搓澡;洗澡宜選用含有滋潤成分的沐浴露,而且盡量減少沐浴露的使用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