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咸魚。
近日,一份“致癌物”清單引發大家關注,不少“常見物”被列為1類致癌物。其中,不少中國人的菜單上都有這個……
咸魚竟然是一級致癌物!
近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官方版的“致癌物”清單。這份清單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安全評價研究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017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
▲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截圖。
致癌物清單總共分為1至4類,1類致癌物(完整版見文末)指對人類為確定致癌物。
在116個1類致癌物中,中國式咸魚編號96,還特別標注出來是“Chinese-style”(中國式)。
咸魚作為“重口味”食物代表,是廣受大家歡迎的下飯菜。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咸魚等重口味食物在制作時需要經過高濃度的鹽長時間腌制,而且中式咸魚有脫水的步驟。這一加工方式和過程會產生大量的二甲基亞硝酸鹽,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后,會轉化成致癌性很強的二甲基亞硝胺。
已有研究表明,吃咸魚和鼻咽癌、食道癌、胃癌的發生率呈正相關。而且年齡越小,食用的量越大、頻率越高,患以上三類癌癥的風險也越大。
除了亞硝酸胺帶來的風險,咸魚在制作中的二次污染也不能忽視。比如說,在露天暴曬時,咸魚會引來蒼蠅等小蟲子,可能滋生細菌,甚至還有人會噴上驅蟲劑。這些因素比亞硝酸胺更難控制,有時甚至會造成更大的危害。
所以,以后要盡量少吃咸魚、咸菜等腌制食物,避免“癌從口入”。
▲資料圖:咸魚。
1個月吃兩三次問題不大
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都不能再享受咸魚這道美味了?杭州市腫瘤醫院腫瘤內二科副主任鄭松說,大家其實不必過分恐慌。
他說,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對致癌物分類的依據并不是誰致癌的能力更強,而是致癌的證據確鑿程度。級別越高,只能說明它致癌的證據越明確。但這并不意味著,吃了列表上的食物就一定會患上癌癥,完全不吃就一定幸免,“總體來說,腫瘤的發生還是遺傳、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醫生建議,咸魚愛好者可以一個月吃個2、3次,每次吃一小條左右,不要過多攝入,這樣影響不會很大。
如果實在管不住自己的嘴怎么辦?醫生教你一個補救措施,可以同時多攝入膳食纖維,它能加速食物在腸道里通過,縮短食物在腸道里停留的時間,從而減少亞硝酸胺的重復吸收。
這份致癌清單公布后,網友們開玩笑說,“這下咸魚再也翻不了身了。”
一類致癌物還有酒精飲料和檳榔果
酒精會增加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肝癌、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的發生率。在致癌死亡分布中,由酒精引起的比例是3%左右。
為此,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建議,從癌癥預防的角度來看,盡量不要喝酒。但考慮到適當飲酒對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有益,可以每天少量喝一些。
研究表明,檳榔與口腔癌有正相關。吃得越頻繁,嚼的時間越長,頰、舌部位癌變的比例明顯增加。嚼檳榔的口腔癌患者,發病年齡比其他患者平均提前8年左右。
這3類致癌物,你都知道嗎?
一類致癌物:食物類↓
一類致癌物:日常接觸類↓
二類致癌物:二類致癌物是指,導致人類癌癥的證據不明確的物質。簡單說就是,有致癌的可能性但是也不一定致癌!
三類致癌物:三類致癌物是指,導致動物和人致癌的證據,都不明確的物質,其實這一類導致癌癥的可能性非常小!
主要代表:
蘇丹紅、印刷油墨、次氯酸鹽、汞及汞有機化合物、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玻璃纖維、茶葉、茶堿、糖精、靜態磁場、維生素K、膽固醇、滅草隆等。
食物為什么會致癌?
食物本身含不含有致癌物?以檳榔為例,有研究者認為,檳榔本身是食物,吃檳榔的人也只有7%—8%的人患口腔癌。而有人認為檳榔中含有一種生物堿,會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口腔白斑,導致癌前病變,發生癌癥的可能性增大。
專家認為,食物致癌多是人為因素造成,出現致癌物多是通過以下幾種途徑:
食物保存不當發生霉變。食物在保存一定時期以上,過了保質期的食物,容易發霉,產生一級致癌物黃曲霉毒素,它能導致肝癌,這在臨床上已經獲得證明。糧食儲存不當,也會發生霉變。
烹飪食物方法不當。食物的熏制、燒烤、腌制不當,烤焦或者烤煳的食物,都會產生亞硝酸鹽。
農藥殘留。在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中,過量使用農藥和殺蟲劑,如果不能有效降解,超過限量標準,長期食用的話,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不適當地使用食物添加劑。法定的食品添加劑,按規定的劑量使用,安全性有保證。如果超劑量、越范圍使用,也會有致癌的風險。
致癌物是怎樣分級的?
致癌物是按對人的致癌危險性來分級,究竟包括哪些物質?
第一級致癌物(肯定致癌):在一級致癌物中,天然物質及其加工產物占5種,包括黃曲霉毒素、環孢素A、煙草和煙氣、檳榔及酒精性飲料。
第二級A類(較大可能致癌):如氯霉素、甲醛、多氯聯苯、丁二烯、硫酸二甲酯、環氧氯丙烷、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柴油引擎廢氣等,對人類為很可能致癌物,對動物則為確定致癌物。
第二級B類(較小可能致癌):如黃樟素、四氯化碳、電磁波、汽油引擎廢氣、干洗業等,對人類為有可能致癌物,對動物很可能也是致癌物。
第三級致癌物(尚不清楚是否致癌):咖啡因、食用色素等,目前尚無足夠的依據以判斷該物質是否為人類致癌物。
特別注意的是:“肯定致癌”指的是確認含有引發癌癥物質,而不是吃了就肯定得癌,肯定的只是致癌性,只是可能性風險性而已。
這份防癌指南請收好!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提出的10條防癌健康生活建議:
1.在不出現體重過低(BMI<18.5)的前提下盡可能減輕體重、保持苗條。
2.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體力活動。
3.避免含糖飲料。限制高能量密度食物的攝取。
4.吃更多樣化的蔬菜、水果、全谷類和豆類。
5.減少紅肉(如牛肉、豬肉和羊肉)攝入,避免食用加工肉類。
6.盡量不飲酒。如果需要飲酒的話,男士應限制飲酒量在每天2個酒精單位以下,女士則限制在每天1個酒精單位。(注:1個酒精單位為10毫升純酒精,約相當于360毫升啤酒、150毫升干葡萄酒或45毫升白酒)
7.減少富含鹽的食物或腌制食品的攝入。
8.不要用膳食補充劑來預防癌癥。(注:所有的保健品都沒有預防癌癥的效果。)
9.純母乳喂養最好持續6個月以上,隨后再逐漸添加輔食。
10.腫瘤患者治療后應遵循預防癌癥的膳食/生活方式指南。
來看最全致癌物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