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媽都說
有孩子之后,突然就變得膽小了!
不敢生病,也不敢老,更時刻擔心孩子突發任何狀況!
因此娃剛出生,各種保險事宜先安排上了…..
關心則亂,這個線下業務員親戚說的對,那個線上課程老師說的也對,不管了,先買買買再說
結果就是各種7788的保單一大堆,還搞不清楚各自的重點在哪?
今天就來聊聊:孩子 18歲前的保單如何斷舍離
同樣也適用于正計劃給孩子配置保險的寶媽們
孩子的壽險不用考慮
壽險是以生死為標的的,是被保人經濟價值的補償。小孩子有經濟價值么?沒有!他/她只是一個碎鈔機。
很多人會說給孩子買壽險,可以贏在起跑線,畢竟年齡小身體優保費低,早早配置可以讓孩子無后顧之憂~
終身壽通常都是用作資產傳承,為子孫考慮的,現在就給只有幾歲十幾歲的孩子規劃這些,是不是也太超前了?!
最重要的是,保費真的便宜嗎?
下圖是一個0歲寶寶的常見傳統保險公司產品,終身壽附加一個提前給付的重疾, 50萬保額,年繳保費7500了~其中終身壽的保費接近4000,重疾的保費3500。還覺得便宜嗎?
要知道,給0歲寶寶買一個終身不帶身故的重疾險,50萬保額,保費不超過2000元,如果是保到30歲的定期重疾,也就500來塊。
沒有身故責任會不會不完整?
所有有身故責任的產品條款中,都會列明:
“被保險人于18周歲的保單周年日之前身故,我們無息返還所交保險費,本主險合同終止?!?/p>
意思就是,18歲前身故,保險公司只把你所交的保費退回,不會有任何經濟及杠桿價值。這也是為什么強調孩子18歲之前不用考慮壽險。
所以,孩子的保險重疾 醫療 意外就夠了,還有一句口決:未滿18不買壽,預算不夠定期湊。
孩子的意外險要側重考慮
意外險的種類非常的多,對于孩子而言,關注點應在意外醫療的部分而非意外身故的責任。
2015年9月保監會發布的《關于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人身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不滿10周歲的,累計身故保額不超過20萬元;已滿10周歲但未滿18周歲的,累計賠付不得超過50萬元。
也就是說,為孩子投保以死亡為賠償條件的保險,如意外險、壽險、重疾險(有些重疾險有身故責任),加起來的賠付上限是10周歲以下20萬元,10~17周歲50萬元,多出的部分是不給賠的。
所以,給孩子的意外險,不需要太care意外保額,重點關注意外醫療的保額、免賠額以及報銷比例即可。比起死亡傷殘,孩子磕傷碰傷的幾率更高。很多附加的長期意外險,比如少兒XX福,壓根不帶意外醫療,就更是雞肋了。
簡單打個比方,20萬意外 1萬意外醫療的少兒意外險,沒有10萬意外 2萬意外醫療的好。同等報銷額度下,能100%報銷的肯定要比80%報銷的要好。
此外,孩子5歲以內是疾病的高發期,生病住院的幾率大,理賠風險也大,還可以優先選擇帶有住院保障的意外險。
孩子的教育金要慎重考慮
什么叫教育金呢,通俗的說就是以你現在的目光讓你未來領現在目光的那筆錢,比如告訴你20年后你將有30萬,之后孩子上學什么的就有保障了。
但教育金真的能保教育嗎,說實在,萌主真不看好
目前市場上所謂的教育金,只能保未來給你一筆固定的錢,而這筆錢能不能跑過通脹,20年后交不交得起學費,腳指頭都算的明白。
教育是一筆剛性支出,等到孩子上大學或是出國留學,就得要取出來使用。如果你買的教育金還沒回本,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更后悔。教育這2個字,作為保險是養不起的。
給孩子買教育金說到底就是做一個儲蓄計劃,既然是儲蓄,還不如放銀行呢,銀行還能隨存隨取,而教育金可能要鎖個10年20年的才能達到那種狀態。
教育金保險在某種程度上它更適合投資渠道眾多、不介意犧牲點效率來分散投資的高凈值家庭,比如年收入30萬以上。對普通家庭來說,還不如努力工作賺錢,認真定制個理財規則,畢竟教育費用儲備是每個家庭的必修課程。
這一期的技能分享就到這里,關于孩子保險的任何困惑,都可以在留言中一起交流~
最為新時代的硬核老母親,除了
文能手抄小報,武能手撕熊娃,上得了補習課堂,下得了幼兒園廚房。
保險技能也該提上議程啦~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