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之前不妨想一想:
保障體系的建立優先考慮什么?
壽險 重疾險 醫療險 意外險
大人 小孩 老人
理賠 妥善保管保單
建議閱讀時間 6 分鐘
上一篇文章當中說到,社保與商業保險缺一不可,我們需要在配置好社保的基礎上,再逐步配置商業保險。但是商業保險的險種并不少,市面上對應的產品也是五花八門,我們應該如何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建立保障體系呢?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保障體系包含了以下四個險種:
(1)壽險,應對身故造成的家庭收入突然中斷,因為疾病或者意外離世都能獲得理賠;
(2)重疾險,應對重大疾病帶來的巨額醫療開支和收入損失,在醫院確診了重大疾病就可以申請理賠,是提前給付性質的;
(3)醫療險,應對普通疾病導致的醫療開支,需要拿到看病付錢的單據才能進行理賠,是事后報銷性質的;
(4)意外險,應對意外身故或者殘疾造成的醫療開支和收入損失。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沒有建立正確保障觀念的人,都熱衷于購買分紅險、萬能險等等理財型保險。但是,保障體系的建立應該優先考慮有沒有滿足保障的需求,所以我們上面所說的四個險種,以純保障型為最佳。純保障型的保險,正是最原始的保險形式,相比理財型保險保費低了不少,卻能獲得更高的保額。
還有一個常見的誤區是,很多人在買保險的時候,首先會想到給孩子買,也有不少家庭是因為家里寶寶的出生,才考慮到要配置保障。實際上,保障的對象應該優先考慮家里的大人,尤其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也就是有收入的人。道理其實很簡單,如果孩子發生意外還有父母的支持,但經濟支柱一旦發生風險,收入來源立即中斷,打破了整個家庭正常生活。對于還沒有獨立的孩子來說,沒有了父母的經濟支持,也將面臨溫飽、失學等等嚴重的問題。
所以,對于收入不高、預算比較緊的家庭,應當優先滿足家庭支柱的保障;而經濟條件良好的情況下,每個人家庭成員都應當配備相應的保險。那到底具體怎么配置呢?
對于作為主心骨的經濟支柱來說,家庭責任很大,可能身上還背負著沉重的房貸或者車貸,經不起收入中斷的打擊,所以壽險和重疾險是必須配置的險種。
壽險的保額,主要是根據家庭支柱身上的家庭責任來計算的,包括了家庭日常開支、負債、孩子的教育金還有父母的贍養費用。大巴老師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要買多少保險才足夠?》,里面就詳細分析了壽險保額的計算,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對于壽險的期限,如果是一個理性的理財人,會更偏向于定期壽險,因為壽險應對的是收入中斷帶來的風險,我們只需要覆蓋到孩子成年之前,家庭責任最重的時期就可以了,剩下的資金可以通過資產配置,獲取收益。
重疾險的保額,考慮因素主要是疾病的治療費用,還有期間的收入損失?,F在,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可以達到30萬,癌癥甚至可以達到50萬,而且重大疾病治療后的康復費用也不少。對于重疾險的期限,如果預算充足,能買到保終身的當然是最好,因為隨著年齡增長患病的概率是大大增加;如果預算不足,可以考慮在保額充足的前提下,配置定期的重疾來覆蓋家庭責任最重的時期,將來再加保。
配置好壽險和重疾險后,如果資金還比較寬裕,也有必要考慮買住院醫療險,作為醫保的補充。如果經常有出差或者出外旅游的情況,還可以配置意外險,保費很便宜,幾百塊就能買到上百萬的保額,而且也沒有年齡與健康狀況的限制。另外,如果壽險保額無法買夠,那么意外險的保額也可以作為一種補充。
因為孩子天性活潑好動,難免會發生一些磕磕碰碰,所以發生意外和醫療的概率還是較高的,所以應該考慮給孩子配置醫療險和意外險。孩子會有一些高發的重疾,比如白血病,所以還可以給孩子配置重疾險,至于重疾險的期限可以考慮買終身型的,也可以先買定期,讓孩子成年后自己負擔一部分費用。
要注意的是,因為未成年的孩子一般沒有收入,也就沒有家庭責任,所以孩子的壽險是不用考慮的。
和孩子一樣,沒有背負家庭責任的老人也是不用考慮壽險的。而對于重疾險和醫療險這一類健康保險,因為疾病發生概率很大的原因,市場上可以給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選擇的空間十分有限,就算能買到,保費也會很高,甚至可能出現保費倒掛的情況,也就是我們交的保費比能拿到的保額還多。這時候可以退而求其次,考慮核保相對更寬松的防癌險,把最高發的癌癥風險規避掉。而意外險并沒有年齡限制,老人也可以買到,獲得一些保障。
對于上了年紀的老人,已經很難用保險去規避風險了,所以子女可以為父母建立一個專門的健康基金,通過儲蓄投資的方式來為父母提供保障。反過來講,我們也應該趁自己還年輕的時候,盡早建立保障,同時注意保持身體的健康,定期體檢。
在配置好保障,購買了保險產品之后,我們還要注意要對保單進行妥善的管理。有的人買了保險,就把保單隨意丟在一邊,到需要用的時候怎么也找不著,或者因為沒有告知家人,導致出險了都沒有去理賠。要知道,保險公司是不會主動理賠的,這樣一來,即便購買了保險也沒能享受到該有的保障。
保單的管理,我們可以用Excel表格進行記錄,將大人和小孩的不同險種分類登記,注明投保人、交費年限、險種名稱、保險公司、保障期限、客服電話、身故受益人、保險責任等等信息。
如果是電子保單,就要妥善存儲,也可以打印成紙質備份。
保單的信息整理過后,要記得告知相關的家人。
最后,我們還需要定期查看保單信息,注意保障期限是否已經過了,還有根據目前的家庭狀況,分析是否要加保,或者退保。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不是專業人士,是很難分析出一款保險是否性價比足夠高,是否已經不符合現在家庭的需求,要退保或者加保。而且對于保額的量化,還要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專業性較高,所以如果要搭建適合自己家庭的保障體系,最好還是找到專業的理財師來協助我們。
我們都不喜歡保險,
但我們必須學會使用保險,
以此來預防未知的風險。
或許你還想看:
文章來源:理財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