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力哥請前《理財周刊》金融研究中心主任、ChFP國家理財規劃師、LOMA壽險管理師陳婷老師,給荔枝匯會員們進行了一場保險問題專題在線答疑,其中許多問題都是非常典型,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的,而陳婷老師的回答也非常接地氣,今天推送其中最典型的一些問題,希望對你更深入地理解保險知識有所幫助。
————————————————————————
如何根據自身情況購買意外險
Q:一家人的意外險該怎么買才又經濟又實惠?怎么按照自己的收入,支出去選擇一份適合的保險呢?比如保險額度是否和每個月的必須開銷(房貸等)保持一個比例?是否需要和收入保持一個比例。
A:意外險本身就是個經濟實惠的險種。通常,意外險的保額可以以個人年收入的5~7倍來簡單確定。如果想獲得更為精確的額度,則可以采用“家庭需求法”來衡量。
首先,你的家人需要在你過世后繼續維持基本的生活狀態,所以先要你個人年收入乘以5倍左右;其次你的過世可能給家人帶來負債,所以要加上屬于你的貸款數額(如一半或更多比例的家庭房屋貸款、信用卡未還款、各種借款等);再次你的家人可能因為你的過世需要準備一筆喪葬費用,以及影響他們短期的生活和工作狀態,所以可以再加上3~6個月的家庭緊急備用金和喪葬費用;當然,你的過世也可能為家人留下流動性較好的資產,如各類存款,貨幣市場基金等,所以應該減去這部分。
所以說,按照家庭需求法來考慮,個人的意外險額度需求可根據“個人年收入×5 個人部分的負債金額 家庭緊急備用金 喪葬費用-個人部分的流動性資產”來確認。
如果你的子女年紀較小,未來需要的教育金更多,那么應該把這一項費用也加入公式中。同時,如果你當前已經有了團體或個人的意外險、壽險,記得要把這已有部分的額度從該公式中減去。
特殊職業的保險如何購買?
Q:保險(主要指意外險)中有職業分類,一些四五類被列為高危行業很多保單對這類職業都是拒保的,這類職業可選擇的保單也很少性價比也不高,更坑爹的是很多都起不到有效的保障,這類職業該怎么選擇保險?比如礦工,建筑工人。作為老板又怎樣為員工買意外保險,特別是年齡大,退了休的超齡員?
A:在消費者投保的時候,保險公司會將其工作與職業風險系數表進行相應的比較,不同的職業按照不同的職業風險系數來定。一般按照職業風險系數從低到高劃分為:一類職業、二類職業,一直到六類職業。一旦被保險人的職業發生變更,就需要如實告知保險公司,辦理相應的職業變更。如被保險人發生了職業變化,保 險公司會依據其職業風險系數表,對被保險人做出拒保、加費、不變或減費的決定。
為此,在意外險規劃過程中,我們都應該留意一點,職業變動可能影響保單的風險等級跟著變動,等級愈高,表示被保險人的風險程度愈高,因此保費也會相應提高。不同類別的職業其職業風險系數不同,特別是意外傷害保險,它與普通人壽保險不同,并非以被保險人的年齡及性別等作為費率擬定的標準,而是按被保險人職業的危險程度制定費率,職業危險越高者意外傷害險保費就越多。比如,十八歲和六十歲的人,即使二者之間有很大的年齡差距,但如果所從事工作的類型相同,那么投保意外傷害險時兩人的保險費率也相同。
礦工、建筑工人則可以投保專門的建筑工人團體意外保險產品。作為老板,可以為員工購買團體意外保險,一來,費率比個人單獨投保要便宜不少;二來,對于員工投保年齡的限制通常在65或64歲以下,應該足夠滿足企業的投保需求。
父母退休后如何選擇商業保險?
Q:退休父母在有基礎養老和醫療的情況下,商業保險應該如何選擇,還要添加什么保險?超過投保年齡的應該如何做?
A:老人的話,可以選老年意外險和老年癌癥險,可以專門針對老人的意外骨折、癌癥等作出保障,而且投保年齡最高可達70歲、80歲甚至85歲,而非傳統產品的60歲。
盡管市面上對老年人,尤其是高齡老人開放的保險產品很少,但這幾年還是有部分保險公司推出了老年意外保險。比如上海地區的“銀發無憂”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北京地區的老年意外險、陽光人壽推出的老人骨折保險、中意人壽保險公司的“樂天年”意外傷害保障計劃,光大永明人壽的永寧康順綜合個人意外傷害保險——老年計劃等等
以上海地區“銀發無憂”老年人意外傷害綜合保險為例,投保年齡是已經放得相當寬了:50至80周歲(含)上海老年人(本地戶籍或長期居?。┲麟U最高可購買10份,81周歲及以上老年人主險最高可購買3份,無年齡上限。每年7-8月集中接受投保。
保險期限:一年
投保費用:20元
又如中意人壽“樂天年”產品這款老年意外保險,50~70周歲的老年人無需體檢,都可以獲得保障,并且續??梢缘?0歲。被保險人因意外發生的門診、住院、身故均可獲得保障。產品還專門設計了意外骨折保險金,來減輕老年人骨折后的經濟負擔。此外,意外傷害失能收入損失保險金和特定意外事故保險金也都為老年人增加額外的意外保障。
老年防癌險、重疾險方面,今年以來 ,多家公司紛紛推出相關產品,比如泰康人壽、太平洋人壽保險、太平人壽、陽光人壽、恒安標準人壽等,以前防癌險或重疾險最多接受65歲或60歲以下人士投保,因為年紀大了癌癥發生率肯定會增加不少,但現在保險公司也在填補這塊市場空白,投保年齡放寬到75歲,續保年齡甚至可以到80歲甚至100歲(也即是終身)
如何為孩子選擇保險?
Q:我家孩子1歲左右,應該如何買保險?具體推薦買哪個保險公司哪個險種?
A:想給孩子買保險,先問問你給自己買保險了么?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依靠!
首先,要先為大人做好基礎保障,家庭投保應以家長為主,孩子為輔。這雖然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在實際操作上,仍然有很多的家長會忘記這一重要原則。特別是當一個家庭新添了一個寶寶之后,很多保險銷售的電話就開始對家長進行狂轟濫炸了,沉醉在幸福之中的新父母們也就將這一投保原則拋諸腦后,在自身保障不全的基礎上,開始興奮地為寶寶急著買保險。
家長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首先要充分保證他們的意外、醫療、重大疾病和壽險等保障。因為如果父母這個主要經濟來源突然中斷,孩子將失去經濟支持。每年為孩子繳納的保費不宜超過家長的保費,如果不能兼顧,應以大人為主。
孩子的主要保障需求:重疾險,意外險,教育金保險。
再給孩子投保時,一定要盡量選擇含“豁免保費”條款或附加保費豁免定期險,特別是投保教育金類的保險時。為防止在保險期間家長因故無力繼續繳納保費,在購買主險的同時,最好購買豁免保費附加險,萬一家長發生意外,保險公司可豁免以后的各期保費,確保孩子的保險合同繼續有效。
具有“五險一金”的年輕工薪階層如何買保險?
Q:我是80后,工薪階層,工作穩定輕松,除了單位的五險一金還需要買什么保險?
A:這個問題比較比較寬泛,對25~35歲人士而言,重疾險、意外險、定期壽險都可以考慮,具體怎么配置,要看個人收入、職業、家庭情況、婚姻狀況等。
兩口之家,想添加大病險,如何選擇?
重大疾?。òê唵蔚姆腊╇U和保障范圍更全面的普通重疾險)的產品選擇,要看年紀和保費預算。
如果你比較年輕,比如你是30歲以下人士,或是保費預算有限,最看重保險的保障功能,那么不妨直接購買純保障型的防癌險產品或消費型重大疾病保險,如人保健康關愛專家定期重疾險、??等藟鄣摹翱祼垡簧狈腊╇U,可以用最小的支出換最大程度的保障;如果你已經超過35歲甚至年紀更大,經濟條件不錯又希望能夠有效保障可能面臨的各類大病風險,那么不妨選擇保障范圍更全面的終身重疾險。
成熟家庭保險選購
Q:三口之家,孩子已經成年,其中兩人工作,收入穩定,有貸款,也可能三五年內有大筆支出,應該配置何種保險?
A:考慮到孩子已經成年(被保險人預計在45~55歲左右),但是家里還有房貸,建議配置終身壽險(預防因為借款人意外或其它情況身故,房貸無法償還風險。之所以不選用定期壽險,因為年紀已經偏大),商業養老險也該考慮一部分,不久之后養老壓力就來了。
關于商業分紅險
Q:請問分紅保險看起來十分誘人,但是我總覺得有圈套。家里有三個小孩還在幼兒園。太太全職,我個人收入養家,有車貸房貸。父母健康,還有一個哥哥,他財力好,家兄算是一個小企業家了。需要買多少份分紅保險呢?哪家的比較靠譜?
A:分紅險收益誘人?別被忽悠啦。
如果我問你,你們家都買過哪些保險,除了必買的車險,估計大部分會發現,自己買的主要是分紅型的兩全壽險、帶有分紅功能的儲蓄型重大疾病綜合計劃等。
但是,很多跟我熟悉的精算師告訴我,從成本-收益角度考慮,他們根本不買分紅型的兩全保險。
就像你感覺到的,分紅險可能有“圈套”。實際上,分紅險的收益并不客觀,不過是傳統人身保險套了一個分紅的帽子而言,也正因為如此,其產品內涵的收益率反而會比預定的3.5%年復利要低。
精算師早就算過,如果將每年投入兩全壽險的那些保費,一部分用來購買定期壽險,一部分投入收益水平在市場上處于最下游的定期儲蓄,那么若干年后,自己用“定壽 定期儲蓄”DIY組合所能收獲的收益比單純投保兩全保險還要高不少。
去香港買保險靠譜么?
Q:現在很多人去香港買保險,是不是香港買保險真的比大陸劃算、有保障?去香港買保險要注意什么?
A:近年來,鑒于保額高、費率低、收益高、服務全等優點,我國內陸居民赴港買保險成為一種最新潮流。但是,在享受各種優勢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赴港買保險后,兩地理賠認定標準可能存在差異、保單發生糾紛后維權成本較高等劣勢,以及匯率等風險。
何越來越多的內陸人士開始關注我國香港地區的保險產品?除了較早接觸海外市場的那批高凈值人群,近兩年更是有不少普通白領,甚至一些內陸的保險專業人士包括精算師都到香港去給自己和家人買保險。
首先,從費用上看,到我國香港地區買保障型保險產品的費率比內陸低。較為低廉的這部分費用,一方面有人民幣與港幣之間的匯率原因,另一方面則是因香港保險市場競爭激烈,價格相對更便宜。同樣的保障內容,在香港購買的保費要比在內陸購買的保費低20%~30%。
除了費率較低,我國香港地區保障型保險產品的保障范圍通常都比較寬泛,有利于被保險人和投保人利益。以重大疾病險為例,香港地區的保險產品不僅更便宜,其保障范圍還更廣。又如意外險,通常不僅含意外身故、傷殘等賠償,還提供門急診和住院醫療費用的補償。
而在儲蓄型保險的收益率方面,由于我國香港地區險資具有更廣泛的投資渠道,因此獲得高收益的幾率也相對較大。香港保險公司的儲蓄型壽險大都提供4%以上的年復合回報率,甚至高達5%~10%,分紅保單還有附加每年現金紅利或基金結余,紅利為0%~30%,具體根據公司經營狀況而定。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內陸的壽險預定利率長期被定為2.5%,直到2013年8月才上調為3.5%。
另一方面,在內陸投保高保額的保單,體檢、財務審查等因素較為嚴格,投保人想要購買一份超過百萬元保額的保單,并非易事。但香港地區保單的保額設置都較高,投保數百萬元保額的保單較常見,這也是吸引高收入人群赴港投保的一大原因。
對于想要為全家人安排保障的投保人而言,香港地區“拖家帶口可一起?!钡耐侗R巹t也屬優勢。比如,以家庭為單位,帶上自己的配偶和子女一起投保意外險,保費通常有優惠。此外,意外險等產品若連續5年不提出索賠,投保人可以享受“無理賠優待”,獲得30%已繳保費的現金返還等。這些細節的設計更為人性化。
既然香港的保險有這么多優點,那內陸客赴港買保險是不是真的就“保險”呢?實際上,需要提醒的是,在享受赴港買保險的實惠之際,消費者更不應忽視潛在的一些風險。
比較明顯的一點是匯率風險。內陸人士赴香港地區買保險,若是長期儲蓄型的保單,且是以港幣標價,那么匯率風險比較大。畢竟港幣是與美元采用聯系匯率直接掛鉤,這幾年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港幣的貶值風險比較明顯。
再一個比較重要的事項,就是理賠可能遭遇的風險。比如,在香港買醫療險,一方面出險后的理賠手續較繁瑣,另一方面涉及兩地對醫療診斷、憑證的互認。內陸居民購買香港地區的保險,若選擇在內陸就醫,只有就醫于香港保險公司指定的醫院才能獲賠。若在此范圍外就醫,香港保險公司是否會承認是個問題。為此,投保當時就該仔細看清保單中認可的內陸醫院名錄清單。
此外,內陸人士在與香港保險機構發生糾紛后,由于必須適用香港地區法律,可能導致理賠過程費時費力。而且,香港的律師等費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糾紛或訴訟狀態,花費可能會比較驚人。
比如2012年就曾發生一個案例,內陸一名北美精算師(FSA)因其在我國香港地區購買的一張保單理賠時,與位于香港的保險公司發生糾紛,投訴至我國香港保險索賠投訴局,可惜該局回復稱:“保險索賠投訴局的職責是處理投保人不滿保險公司拒賠保險賠償而引致的索賠糾紛,惟投保人必須是香港居民。由于閣下并非香港居民,因此基于職責范圍所限,本局抱歉未能進一步跟進閣下的投訴?!彼哉f,異地購買保險的理賠糾紛和法律維權成本不容小覷。
此外,內陸居民在我國香港地區購買保險的時候,若選擇分期繳費,需要在當地銀行辦理一個用于分期繳納保險的戶頭(通常是按月繳),頭期、第二期保費通常在簽單的時候就已經繳納了,但后續保費還要投保人每期通過內陸銀行的柜面或網銀先匯款到自己在香港辦理的銀行戶頭中,有些人可能因為疏忽遺漏,錯過繳費,導致香港的保險公司扣費不成功,從而影響保單效力。若選擇將每年所需的保費一次性打入賬戶中,則可能損失一些利息收入。香港的活期存款利率不高,而且還要收取不少小額賬戶管理費。
總而言之,“內陸客”若想去香港投保,一則要找專業負責的保險顧問仔細咨詢;二則要按照香港保險公司的操作流程,弄清付款方式、貨幣差異、術語、理賠范圍和限制情況等,免得后悔。
慢性病患者可以買保險么?
Q:麻煩幫問下如果診斷有慢性病還能投保人壽險嗎?有沒有合適險種推薦,費用大概多少?
A:慢性病患者可以選擇一些涉及死亡責任、與健康關系不大的險種,如意外險、養老保險等,而重疾、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則可能被加費、除外或拒保。
此外,投保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如實告知病情,準備好既往住院病歷和近期體檢報告,認真閱讀所投保險的保險責任和免責條款。
核保后,可能會有以下幾種結果,體檢(有些項目需要自己付費)、加費、特約、延期、拒保等。最后是否能承保、承保哪些險種,都由保險公司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
比如,像糖尿病這種疾病,一般保險公司會將其作為除外責任,住院醫療和重大疾病會被拒保。因為糖尿病的并發癥很多,有可能引起失明、截肢等,很難界定是由糖尿病本身還是外傷等原因引起的。
重疾險可以疊加理賠么?
Q:已經購買有萬能險并且附加重疾險,現在單位為我再購買單獨的消費型重疾險,理賠的話能疊加嗎?有人說如果是購買的不同保險公司的是能疊加的,如果是相同保險公司的就不能疊加,是這么回事嗎?
A:可以疊加理賠,人的生命無價,而且重疾險無須發票去報銷,是確診后即可理賠的。如果是普通的醫療住院費用保險,則總賠款不能超過實際支出費用。
是否可以為股票、基金等財產險可以投保?
A:有的,有理財型的家庭財產保險。比如,安邦保險的“共贏2號”投資型家庭財產保險,其宣傳單上表明“共贏2號”是一款按銀行利率同幅同向浮動型保險產品,保險期限分為1-5年期。購買“共贏2號”不僅能獲得雙倍于保費的家庭財產保額,同時滿期收益比銀行同期定期存款利率高出0.5-0.6個百分點,若央行調整存款利率,則與其聯動,可以分段計息。
這類產品實際上就是家財險 定期儲蓄(浮動利率,或與基準利率掛鉤),其中的一部分利息就是保險的成本。
加入了投資功能的保險產品,無論是家財險還是意外險,其保費往往要高于普通產品,而且保障功能不夠全面。以“共贏2號”為例,需要1萬元起買,但不含投資功能的普通財險僅需數百元就可投保。
乙肝算重疾險的范疇么?
Q:我想問一下我去年在網上買了一份泰康重疾險,交二十年保終身,年繳5200,現在體檢出有乙肝,該怎么辦?
另外如果你覺得萬能險賬戶收益并不怎么樣,后續你可以申請降低投資賬戶繳費額,減少投資部分的投入,充分利用其附加各類保障險種的優勢
A:去年買了泰康重疾險,你現在查出乙肝,沒有任何問題:1、你的乙肝不是重疾,無法申請這份保單的理賠,而且是現在才查出來的,不存在未如實告知的問題;2、如果你未來不幸患重疾,只要超過等待期(通常是三個月到一年),即可申請理賠;3、請注意,如果你去年投保時存在未如實告知的重大健康事項,或者原來的疾病與今后發生的重疾相關聯,必須等保單滿兩年后發生重疾,才可以獲賠,否則兩年內生病的話,保險公司可以以你沒有如實告知解約
癌癥發生時投??梢垣@賠么?
Q:據說在癌癥發生時投保,如果能挺夠2年,2年之后如果發生癌癥還可以得到理賠的,請問陳婷老師怎么看?
A:這個不算詐保。就像我們前面也提到過,人身保險合同有個“2年”的不可抗辯條款,這是09年新保險法中的進步
所謂不可抗辯,就是不管投保當時什么情況,只要保險合同已經生效滿兩年,保險公司就不再擁有以“投保人當時未能如實告知”為理由,對自己的理賠責任提出抗辯。
但是,我們也要知道,保險公司都有核保流程。假若你在投保時,已經罹患癌癥的,這款保險是有體檢要求的,那么肯定會被拒保;加入這份保險沒有設置體檢要求,僅僅是要你填寫健康告知書,而你在告知書上對所有疾病事項選填了“否”,那么就要看保險公司的風控水平了——比如,他們的核保人員通過你的體重和年齡對比,發現你的體重有問題,那么他可能會進一步來了解情況;又或者,它會設置年齡和保額風控級別,比如超過多少歲的人必須體檢,或者超過多少保額必須體檢和提供財務狀況證明,他會有種種關卡和經驗來進行核保。
所以這其實是個拼RP的事,但新保險法的規定已經對投保人很有利了,等于把發現問題的舉證責任推到了保險公司那邊。
如果你在已經患重癥的情況下僥幸通過了保險公司的核賠,并且過了等待期、并到了合同滿兩年,那么理論上是有獲賠的可能的。
但是發生這種情況,保險公司肯定會選擇打官司的。
我們建議大家盡量不要冒這個險,畢竟要等滿兩年也是蠻煎熬的,心里壓力太大了吧。
力哥最后總結一下買保險的一些精髓
1.普通人買保險有個鐵三角原則,就是重疾險、意外險和壽險,三位一體。保險的品種非常豐富,但最重要的核心是保人,人的健康和生命才是最值得保障的,所以普通人在考慮給自己買保險的時候,一般重點考慮重疾險、意外險和壽險,這三個險種就足夠了。
2.現在國內的許多儲蓄型保險并不劃算。分紅險的長期回報還不如普通保險 定期儲蓄,萬能險也是同樣的情況,投資連結險是我最不喜歡的一個品種。因為股市暴漲的時候,你的投連險投資賬戶資產會上漲,股市下跌的時候,他也會暴跌,那我干嗎要買保險呢?還不用被你保險公司剝一層皮呢。
3.重疾險、意外險和壽險的保額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定,包括你的收入、負債、孩子的年齡等等。保額太少用處不大,保額太高,保費也貴,同樣意義不大。
4.在理財的過程中,請不要無視保險,也不要過度看重保險。
力哥反復說,理財核心是平衡,保險也講究平衡,就是保障水平和保障成本之間的平衡。
按照力哥的觀點,如果你的資產已經上千萬了,理論上什么保險都可以不用買。因為你自己已經擁有的財富水平已經足夠抵御你遭遇到的各種風險了,得癌癥了,缺胳膊少腿了,你都可以繼續活下去。如果你不幸去世了,你的千萬資產也足夠你妻兒用了。
保險最大的目標受眾就是純屌絲和超土豪之間的絕大多數普通人,所以你必須要算一下,花多少錢,去買多少保障,保險也是一分價錢一分貨的。
會買保險的人會買到自己最需要的保險,并且在各家保險公司推出的同類型保險中挑選出性價比最高的。
5.優先保障大人,而不是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