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傳統中醫理論的解讀:對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傳統中醫進行新的解讀可以更好的將傳統中醫運用現代醫學,現代中醫人都在刻苦專研《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理論,如果不理解這些著作每段文字的含義,不了解針對人體哪些部位,不了解具體所指,即使看了1000遍又有什么用呢?《超級中醫學》成書以后我對《黃帝內經》部分問題進行了破解,如:十一臟皆取決于膽、三焦、募原、膜原等,從原理上知道了《黃帝內經》為什么這么闡述,而對于原穴的概念只能是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憶,元氣來源于腎間,通過三焦流到四肢,停留在四肢原穴的位置,所以叫原穴,這種記憶的方法對于初學者是很難理解的,《超級中醫學》以后知道原始卵巢與腎臟位置相同,《黃帝內經》講腎間氣動是指原始卵巢,原始卵巢對應胎盤,胎盤有對應植物極細胞,植物極細胞和動物極細胞是人體最原始的兩類細胞,是受精卵分化出的最早細胞,是形成臟腑器官的細胞,稱為原是很有道理的,古人不會想到有植物極細胞,但是知道了其中的道理,我們已經有了現代醫學知識闡釋古人的觀點,讓人們更了解古人才是正確的,十二臟腑形成以后在人體四肢的對應穴位是原穴,通過按摩針刺原穴就可以治療臟腑疾病,知道這層道理會讓人更加佩服中醫,也會更了解中醫,中醫才有發展,這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人來完成。
二、對天然藥物的解讀:古人總結的中藥理論是對的,但是中藥理論與現代醫學格格不入,是不是脫離人體實際呢?不是的,我對一些中藥的剖析發現中藥學理論和現代藥學是用兩種不同方式闡釋同一現象,用《超級中醫學》對中藥剖析以后發現古人對藥物的論述就是經典,例如麻黃的功效是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用《超級中醫學》方法剖析發現麻黃對心臟系統和肺臟同時發揮作用,而心臟系統和肺臟系統共同完成了人體體液調節(丙與辛合),發汗、平喘、利水都是體液調節現象,是對麻黃藥理作用的科學闡釋,很多人都知道中醫給人類貢獻了麻黃素和青蒿素,青蒿素的發明人屠呦呦已經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麻黃素廣泛用于西藥領域,《超級中醫學》對中藥的剖析實質上已經破解了中藥的奧秘,中藥學的大門已經打開,希望大家進去探寶。
三、對中藥方劑的解讀:方劑學是中藥和人體生理規律的結晶,通過對中藥君臣佐使搭配實現對人體器官功能的調節,這方面更能體現古人智慧和《超級中醫學》的完美,以六味地黃丸為例,六味地黃丸是滋陰補腎良藥,中醫認為組方有三補三瀉功效所以才很經典,現代醫學發現六味地黃丸的君藥熟地黃,對甲狀腺功能具有調理作用,可以抑制甲狀腺引起的代謝過于旺盛,中醫稱之為陰虛火旺,按照西醫的思維就可以直接從熟地黃中提取有效成分開發藥物,中醫則相反又增加了五味中藥,配合熟地黃進行調節,使這種調理更系統,符合現代系統論是想,比西醫思路更先進。方劑學中的很多方劑是古人經驗的總結,能象六味地黃丸這樣系統講出道理的只是一部分,很多方劑都是全憑記憶,死記硬背下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忘記的,《超級中醫學》使方劑學成了有深刻道理的科學,這方面的工作也需要更多醫學工作者來做。
四、建立新的診斷體系:這方面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是經典語言,告訴大家陰陽平衡人就健康了,而陰陽失衡是導致疾病的根源,體內五行運轉不暢通也是得病的根源,《超級中醫學》提供了人體模板,也就可以找出其中的差異,對疾病有了正確的判斷,還可以借助現代醫學手段對病變核心部位加以確定,從而達到更科學的診斷,這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大家的參與。
五、其它應用:
1、通過《超級中醫學》思想建立新的食療體系。人體代謝與五行循環之間有著密切關系,人們可以從體內器官功能變化發現不足,有的放矢的進行針對性調理,使營養調節從普遍調節發展到針對性調節,實現新的提升。
2、通過《超級中醫學》思想建立新的理療體系。中醫理療的基礎是經絡,通過疏通經絡達到調理身體的目的,《超級中醫學》對經絡的重新解讀為中醫理療提出新的思路。
總之,《超級中醫學》只是開啟了一扇大門,很多寶藏都需要大家去開發,而這個開發過程就是大家走在醫學前沿的捷徑,只要是人體科學無論你在哪一方面進行探討都會成為開拓者,是傳統中醫走向現代中醫的領路人。